「林義守先生不只想蓋學校,他要打造一整套教育體系。」義守大學校長古源光說道。早於大眾普遍意識到高齡化社會之前,林義守即洞察到醫療缺口,預判人口結構終將形成倒金字塔,醫師、護理與復健人力未來恐供不應求。
於是2000年義大醫院正式成立;2010年醫療財團法人應運而生,伴隨義大癌治療醫院、大昌醫院相繼落成。時至2025年,義大醫院更升格醫學中心,為高屏地區補上醫療資源最關鍵的一塊拼圖。
圖/取自臉書「義守大學」。
循此,古源光強調,這些醫療佈局不只在於服務層面,更構成完整的人才閉環,讓學生從課堂走到臨床,將復健、長照等所學知識直接扣合實務。且如今,義大第4座醫療園區將於屏東啟用,同時還納入長照中心與購物商場,充分展現醫療整合生活的嶄新構思。義大醫療體系的觸角持續向南延展,其在台灣健康產業鏈的戰略地位亦是更加穩固,進而為南部留才創造強而有力的槓桿。
圖/蘇義傑攝。
當然,醫療非義大唯一戰略。面對AI浪潮快速滲透各行各業,義大早於2020年率先押注人工智慧,將電資學院升格為「智慧科技學院」,並斥資引進全國第二台NVIDIA超級電腦,以打造「智慧科技創新中心」。
走入其中,除了有Pepper人型機器人舞蹈迎賓;XR元宇宙模擬區、智慧醫學體感系統到生成式AI模組也應有盡有,校園氛圍宛如國際科技展場,呼應古源光的治學宗旨:義大目標非讓AI產業化,而是推動所有產業AI化。
圖/蘇義傑攝。
故為了讓科技實踐成為校園日常,不光是紙上談兵。義大亦將「智慧科技密碼」列為全校大一必修課,讓醫學、管理、設計、工程與傳播等學院人才皆具備AI素養,再透過AI 2.0課程深化應用。
如醫學系學生以AI開發智慧步態分析系統,預測長者跌倒風險;工學院學生運用AI優化金屬產線,降低能耗;設計學院則結合XR技術與AI互動模組,創造全新的沉浸體驗。種種跨域研發成果,通通展現學用合一的精神,也回應南部產業對未來人才領航趨勢的殷切需求。
圖/義守大學校長古源光。蘇義傑攝。
與此同時,針對全球淨零轉型的顯學,義大更同步把「永續」化為人才培育的第二語言,比照集團所編製的《永續報告書》,一一將校務治理、能源管理與社會責任全面制度化,促使工學院與管理學院攜手協助南部上百家企業進行碳盤查,由師生直接參與資料蒐集與管理,並考取淨零相關認證。
圖/取自臉書「義大遊樂世界」。
換言之,從斥資配置高效能專業主機,到將業界最新運算設備導入教學現場,義大處處營造與產業接軌的教育環境。這不僅是為了讓學生在同儕良性競爭下激發創意,更可將點子化為實質作品,進一步淬鍊成可落地的企業解決方案,搶先取得含金量十足的企業入場券。
圖/蘇義傑攝。
不過面對世界舞台,人才競爭力除專業實力外,也須具備跨文化視野。因此,支撐義大辦學的另一關鍵支點,正是校內來自40多國、約1500名國際學生,占比高達13%堪稱「小聯合國」的國際化。基此,古源光也難掩自豪地說到「培養國際觀不一定要出國,語言課程和校園生活都是養成青年國際移動力的重要養分。」
當然,想幫助青年立足於未來,及早確立職涯方向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步。為此,義大亦推行「Explorer職涯探索計畫」,結合課堂學習與實地見習,由教師帶隊走入高科技公司、醫療院所與製造工廠,透過業界現場的觀摩與互動,讓學生充分理解不同學門於職場中的真實樣貌,並思考未來職涯的定位。
圖/取自臉書「義守大學」。
若大一、大二生發現原科系與志趣不合拍,即能透過彈性轉系機制自由轉換,且無須重考,提早校準人生的道路方向。正如古源光所言,醫學系學生未必只能當醫師,物理治療、職能治療與長照管理同樣具備扎實專業與寬廣前景。
圖/取自臉書「義守大學」。
最後古源光直言「北漂青年的時代即將告終。」隨著護國企業台積電、聯發科、穩懋等大廠先後落腳南部,南北產業版圖快速翻轉,南科能量直追,甚至超越中科、竹科。
此刻,義大憑藉集團資源與私校靈活,每年籌措數百萬元校務基金,積極引進國際級設備外,也緊密串連南科、高科、屏科與嘉義科學園區,讓人才實習和就業平台急速擴張。顯見,義大的角色早已超越育才基地,而是台灣人才戰略的重鎮,是全球格局下,驅動國家產業未來的推進器。
圖/取自臉書「義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