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通緝犯大眾場合性侵外籍女引社會譁然,公民勇氣該如何重生?警調查後證實非隨機案件:2人是朋友關係

北車大廳性侵案拍攝者「5理由」不救?他曝台北車站怎重燃正義

北車大廳性侵案拍攝者「5理由」不救?他曝台北車站怎重燃正義 圖/台北車站大廳一景。取自Unsplash。攝影者Shupin Zeng。
作者:方城市
攝影:蔡炆璇
日期:2025-10-16

在全台最繁忙的交通樞紐「台北車站」大廳中央,日前竟發生女子遭性侵案件,引發社會一陣譁然。尤其,事發時間點為人潮洶湧的午後,眾多旅客都擦肩而過,亦有人當場目睹事件,甚至拿起手機錄影,卻無人願意出手阻止;直到一名遠道而來的馬來西亞旅客報警,警方才終於趕到,逮捕了該名為通緝犯的男子。而事件一曝光,也掀起網友一陣輿論與自省,質疑為何光天化日、人聲鼎沸的公共空間裡,正義竟如此安靜?對此,知名律師王至德也以一席話,道出這場悲劇背後更深層的問題:當善意變得稀薄,公民勇氣又該如何重生?

台北車站大廳日前發生一起震驚社會的女子遭性侵案件。案發當時,大廳人潮熙攘卻無人上前制止。且多名目擊者都以手機拍照錄影,但仍選擇袖手旁觀。直到一名馬來西亞籍旅客見狀報警,警方才趕抵現場逮捕嫌犯。並於查證後發現,涉案男子竟是一名,由桃園地檢署所發布的邱姓男通緝犯。

消息一曝光,知名律師王至德隨即在臉書粉專「法老王-王至德律師」發文指出,這起案件最令人深思的,不僅是性暴力本身,更是旁觀者的冷漠。他坦言,「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確實不是法律義務,而是一種道德選擇。

但話鋒一轉,王至德還是進一步強調,若社會希望避免悲劇重演,關鍵仍在於公民教育與社會風氣的培養,並感嘆地說「我也有個女兒,我希望她能生活在一個安全且充滿善意的社會。」

延伸閱讀

高鐵台北最該廢除理由曝!天龍國離板橋、南港沒多遠何必3站?

蔡炆璇攝。圖/蔡炆璇攝。

而回顧整起事件,最讓人難以置信的,正是性侵案發生於台北車站這樣人潮洶湧的大眾空間。一般來說,該地點即使到了夜晚10點,依舊有不少旅客來來往往,何況這起案件還發生在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顯然與一般人認為「性犯罪多發於隱密場所」的印象大相逕庭。

桃園通緝犯北車大廳性侵外籍女引社會譁然!警查證後發現:2人竟是朋友關係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不過,稍早經檢方複訊,北檢目前除了認定邱姓男子涉嫌乘機性交、公然猥褻等罪,並打算將其解送桃園地檢署歸案,執行原有刑期外,警方調查後還發現,44歲邱嫌與受害外籍女子原為朋友關係。

據悉,案發當日,雙方與其他友人在台北車站大廳飲酒、聊天,期間氣氛熱絡。隨著其他朋友陸續離開,女子因醉酒倒地不起,邱男見狀便起了歹念,趁隙將女子拖往牆邊性侵,整個過程長達10分鐘。

巧合的是,當時一名馬來西亞籍大學生正好在附近,目睹異常情形後,立刻請同行友人撥打電話報警。只是警方趕抵現場,邱男已經逃逸,於是警方趕緊調閱監視器畫面並鎖定其身分,並在短時間內將人逮捕歸案。

換言之,警方已進一步確認,邱男與受害女子並非陌生人,而是原先認識、具有交情的朋友,故此案非隨機犯案。

但後續為防範類似案件再度發生,鐵路警察局台北分局也已會同台鐵站方及保全單位,全面強化巡邏勤務與現場監控,提升見警率與安全應變機制,以確保旅客安全與秩序。

只是,儘管警方迅速行動、強化防範機制,社會輿論依舊掀起反思浪潮。如王至德就分析,該案真正叫人錯愕的,並非地點偏僻,而是時間異常。

案件發生於下午3點多,正值光線充足,人流最密集,環境也最開放的時段,然而現場,一名女子就在眾目之中被侵犯。所以讓人更不安的,是「所有人都看見,卻沒有人行動」的冷漠瞬間,明明現場大家都坐在一旁,卻無人上前關心或阻止,直到外籍旅客報警,警方才到場控制嫌犯。

延伸閱讀

2025打開台北48小時潛「周杰倫房間」!臺北大巨蛋等開箱建築曝

台北地下街一景。取自Unsplash。攝影者C Chiba C。(示意圖)圖/台北地下街一景。取自Unsplash。攝影者C Chiba C。(示意圖)

循此,王至德忍不住批評,部分網友將焦點放在被害人身上完全失焦,稱她「白天醉倒是否失當」的發言,根本是典型的「檢討被害者」心態,因為「只要她沒有妨害他人,就沒有錯」他語帶沉重地說。

此外,對於為何現場十多分鐘都無人介入幫忙,王至德則分析,這背後牽涉複雜的心理與社會因素。接著他歸納出五個觀點:

1. 首先,是多數人可能未意識到女子需要幫助。 

2. 其次,是有人看到男子拖拉女子,誤以為是友人相助。 

3. 第三部分是目擊者或許認為兩人是情侶,只是互動過於激烈。 

4. 接著,沒從頭目睹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犯罪正在發生。 

5. 最後,就算看完整個過程的人,也可能因擔心惹禍上身而猶豫不前。

據此,王至德也補充提到,過去台灣就曾發生過好心報警被誤認為肇事者的事件,導致民眾對「出手相助」充滿顧慮,逐漸形成社會「事不關己,己不關心」的冷感文化。

延伸閱讀

王世堅《沒出息》匆匆忙忙神曲爆紅!質詢金句登抖音洗腦青年?

台北車站大廳一景。取自Wiki commons。圖/台北車站大廳一景。取自Wiki commons。

儘管,台灣治安整體而言,還是在國際間屬於安全國家,可王至德不諱言,這起在光天化日下發生的性侵案,對女性安全意識造成重大衝擊,也再次提醒社會,必須正視公共空間的安全問題與公民責任感的缺席。

「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成為英雄,但至少能培養願意伸出援手的社會風氣。」文末王至德不忘呼籲,唯有從教育做起、從日常關懷起,善意的漣漪才可能擴散。否則,每一次悲劇之後的憤怒與呼喊,終將在時間中被淡忘,直到下一次事件發生,再度重演同樣的無力與遺憾。

延伸閱讀

最短命都市傳說!台北車站拆招牌,一字不亮竟跟台鐵事故有關?

台北車站大廳性侵案曝公民冷漠與反思!

當台灣社會善意變得稀薄,正義與勇氣該如何重生?

事件面向詳細資訊
案件概述
時間地點:台北車站大廳中央,下午3點多(光天化日、人潮最密集時段)
犯罪行為:一名女子在公共場所遭到性侵
嫌犯身分:經警方查證為通緝犯
事件經過:案發持續十多分鐘,多人目睹並拍照錄影,但無人介入阻止
關鍵轉折
一名馬來西亞籍旅客挺身而出
  • 外籍旅客見狀立即報警
  • 警方趕到現場後逮捕嫌犯
  • 查證後發現嫌犯為通緝犯
旁觀者冷漠分析
王至德律師歸納的五個可能因素:
  1. 未意識到危險 - 多數人可能未意識到女子需要幫助
  2. 誤判情境 - 誤以為是友人相助女子
  3. 關係誤解 - 認為兩人是情侶,只是互動過於激烈
  4. 資訊不全 - 沒從頭目睹的人可能不知道犯罪正在發生
  5. 自我保護 - 擔心惹禍上身而猶豫不前
社會層面因素:
  • 過去台灣曾發生好心報警被誤認為肇事者的事件
  • 社會逐漸形成「事不關己,己不關心」的冷感文化
  • 公民責任感的普遍缺席
被害者檢討現象
⚠️ 社會反應失焦
  • 部分網友將焦點放在「被害人白天醉倒是否失當」
  • 王至德批評:這是典型的「檢討被害者」心態
  • 律師強調:「只要她沒有妨害他人,就沒有錯」
事件反常性
打破常見犯罪印象
常見印象本案現實
性犯罪多發於隱密場所發生在台北車站大廳中央
夜間較易發生犯罪下午3點多,光線充足時段
人多處較安全人流最密集時段發生
有人目睹會制止眾目睽睽下無人阻止
社會反思與呼籲
王至德律師的觀點
  •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不是法律義務,而是道德選擇
  • 避免悲劇重演的關鍵在於公民教育與社會風氣的培養
  • 「我也有個女兒,我希望她能生活在一個安全且充滿善意的社會」
  • 「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成為英雄,但至少能培養願意伸出援手的社會風氣」
  • 唯有從教育做起、從日常關懷起,善意的漣漪才可能擴散
警示作用
  • 對女性安全意識造成重大衝擊
  • 提醒社會正視公共空間的安全問題
  • 每次悲劇後的憤怒與呼喊,若不從根本解決,將在時間中被淡忘,直到下一次事件發生

公民行動指南

遇到可疑情況時:

  • 確認情況 - 主動詢問「你還好嗎?需要幫忙嗎?」
  • 尋求協助 - 不要單獨行動,可請周圍人一起關注或協助
  • 報警求助 - 撥打110或尋求現場保全、站務人員協助
  • 記錄證據 - 在安全情況下,記錄事件經過作為證據
  • 保持安全 - 優先考慮自身安全,不要冒險與歹徒直接衝突

日常行動:

  • 參與公民教育活動,提升社會互助意識
  •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關懷他人的習慣
  • 支持相關法律改革,強化公共空間安全措施

※ 《城市學》提醒您: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台北車站30年4大迷宮惡夢醒了?揭台北捷運再設計讓北車不迷路
烏克蘭網美最怕去台北車站!網揭北車故意放「迷路指標」陰謀論
方城市

方城市

城市學特約編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