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商業大學主辦2025創新城市行銷論壇,集產官學專家代表跨域與談〈觀光節慶與產業發展之地方實踐〉

新加坡花4億「泰勒絲經濟學」賺73億!台灣城市觀光節慶不能嗎

新加坡花4億「泰勒絲經濟學」賺73億!台灣城市觀光節慶不能嗎 圖/國際巨星泰勒絲(Taylor Swift)演唱會。取自X@taylorswift13。
作者:蔡炆璇
攝影:蔡炆璇
日期:2025-11-10

在全球城市競爭版圖快速變動的此刻,節慶活動、觀光能量與在地產業如何被重新定位,正成為各城市打造辨識度與國際能見度的關鍵策略。也因此,在萬眾矚目的2025創新城市行銷論壇中,「觀光節慶與產業發展之地方實踐」成為本屆重點議題之一。因此,論壇特別一次邀集政府、學界與產業代表同場交流,從跨領域視角共同探討,探問地方節慶能否成為帶動產業升級、深化城市特色、並讓品牌走向國際的重要推手?

在本屆2025創新城市行銷論壇中,由經濟部商業發展署主任秘書郭宇主持的「觀光節慶與產業發展之地方實踐」座談格外受到矚目。原因在於,節慶活動不僅是地方觀光的引擎,更與農業、商業、文化與城市治理緊密相扣,一旦串聯得宜,往往能為城市帶來高曝光度與實質產業收益,是城市行銷中最具綜效的策略環節之一。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於11月10日主辦「2025創新城市行銷論壇—從頂層設計到地方落實」,邀集產官學研代表齊聚交流。圖為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校長任立中。取自臉書「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Business」。圖/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於11月10日主辦「2025創新城市行銷論壇—從頂層設計到地方落實」,邀集產官學研代表齊聚交流。圖為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校長任立中。取自臉書「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Business」。

正因如此,本場於11月10日隆重登場的座談,重磅邀集了世新大學教授黃躍雯、農業部農民輔導司技正張錦明、商業發展研究院行銷所所長曾志成,以及臺北市商業處副處長江美玲共同與談。

希望透過四名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從產業趨勢、地方農業、城市治理到行銷策略提出觀察,聚焦討論節慶如何成為城市品牌故事的起點,並透過跨界協作與知識整合,帶動地方產業深化升級,呼應論壇「從頂層設計到地方實踐」的核心精神。

延伸閱讀

2025新北耶誕城打卡全攻略:12/13-14演唱會陣容、板橋活動交通

與談人|經濟部商業發展署主任秘書郭宇:跨域共創城鄉觀光新浪潮

而論壇首位登場的是經濟部商業發展署主任秘書郭宇,並以宏觀視角剖析當前臺灣商圈的發展現況與挑戰。

他指出,全台目前共有345處商圈、約6萬7000家小型商業店家,類型涵蓋觀光型、都會型與社區型三大類。各種類型如何在各自定位中發揮潛能、形成品牌特色,是推動城市觀光與地方經濟的顯學課題。

進一步郭宇更說明,商發署現階段正透過「廊帶式商圈」輔導的方式,致力推動品牌整合新模式,以串聯主題產業、文化軌跡與生活圈,從旅遊路線延伸至城市品牌價值再造。

例如,天母的蘭雅商圈涵蓋天母棒球場,能塑造出地方的運動休閒風貌;而迪化商圈則結合龍山寺的文化底蘊,充分展現歷史人文魅力;再來九份商圈若串連瑞芳的礦山遺址與瓶燈藝術,即能設計出具特色的市集與在地商品之開發;又例如南投水里商圈,能與日月潭商圈合作推出遊程,讓地方商業與旅遊體驗相得益彰。

取自臉書「財團法人台北市艋舺龍山寺」。圖/取自臉書「財團法人台北市艋舺龍山寺」。

此外,他還提到,隨著商業美學的意識抬頭,地方再造應兼顧三大執行目標。其一是從公共空間出發,營造具集體回憶的場域;其二是打造讓消費者產生期待感的服務;其三則是建立人與人交流的平台。

舉例而言,台南孔廟就透過孔廟人文形象串連商圈,並形塑入口意象,同時藉此輔導周邊店家展現設計特色,進而吸引遊客駐足。

延伸閱讀

2025新社花海降飛天小女警!台中國際花毯節11/8-30玩樂交通術

另外,商發署更以孔廟六藝為主題,推出地區如「府城熟成大典」的一系列主題活動;與此同時,當地也力邀日本商圈業者來台交流,以帶動國內外媒體關注。

據此,郭宇不忘強調,設計與美學的力量,真的不必倚賴巨額的改造,只要善用原有文化底蘊與巧思創新,即可吸引目光、提升品牌識別度。而商發署未來也將持續以「全國卓越商圈獎」為平台,強化地方政府與商圈組織的合作能量,建立自主成長的商圈生態系,打造出強而有力永動機制。

最後,他更以一句話做總結,表示「商圈是城市的心跳,唯有中央與地方協力,才能讓地方產業注入永續活力,塑造雙圈共榮的新典範。」

與談人|世新大學教授黃躍雯:彩色觀光美食天堂—台北市行銷意象之的塑造

接續郭宇對「商圈串聯與城市品牌」的觀點,世新大學教授黃躍雯則從觀光行銷與城市意象角度切入,指出「城市就是產品,城市行銷即是競爭力的核心」。

他強調,在地區行銷中,無論是大街或小巷,皆能因意象的經營而成為觀光亮點。也唯有兼顧行銷策略、資訊傳播、交通便利與服務設施,城市的整體吸引力方能被完整展現。

延伸閱讀

日本「堆石」爆地獄梗!勤美0km山物所揭秘台北潮州街龍白日夢

循此,黃躍雯以觀光學術研究分析指出,一座城市的觀光吸引力可從四個面向著手,包含自然吸引物、人造景觀、為吸引遊客而設的專屬建築,以及特殊活動。

進一步他還補充表示,若從觀光意象的行銷理論來看,除了必須先透過調查與分析來建構意象,再進入意象確立、口號提出與符號應用等階段外,「創新形象也要不斷去重新理解,像是透過感人的故事道出歷史故事,否則城市行銷可能淪為冷飯熱炒。」

接著,黃躍雯就以台北為例,並提出「彩色觀光、美食天堂」的城市光譜行銷概念。即透過多元色系的文化場域設計,讓旅客在有限旅程中感受城市的豐富層次與文化共融。

其中,綠色觀光代表自然生態之美,包括陽明山國家公園與貓空;絡黃觀光則展現宗教與歷史文化,例如佛寺、宮廟、中正紀念堂與故宮。

蔡炆璇攝。圖/蔡炆璇攝。

此外,粉紅觀光則象徵多元性別與潮流文化,如西門町紅樓的同志彩虹觀光;藍色觀光便是串連藍色公路,從大稻埕到淡水一路延伸,以結合自來水博物館的歷史意象。

緊接著,暗黑觀光揭示了城市的另一面,透過二二八和平公園、景美人權園區與林森北路樂公園,引導旅客思考歷史與人權;而棕色觀光則以貓空纜車串起城市山水的深度體驗;最後提到青白觀光,他則以新北投地熱谷與白磺溫泉為案例,象徵出地方療癒感與純淨的意象。

黃躍雯認為,台北正是運用上述的色彩與故事層次,成功形塑出兼具人文、美學與情感連結的「城市光譜品牌」,證明城市行銷,關鍵不只在於吸引多少觀光客,而是如何讓居民與旅人共同理解這座城市獨一無二的靈魂。

與談人|農業部農民輔導司技正張錦明:城市行銷與超大型活動的舉辦經驗分享—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共同報告人:世新大學教授黃躍雯)

而延續城市品牌與觀光意象之討論,農業部農民輔導司技正張錦明上台後,則以實際案例切入,分享2010年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的策劃經驗。

這場被視為台灣觀光與城市行銷里程碑的活動,當年共吸引超過900萬人次參與,並創造高達290億元淨營收的經濟效益,可說為地方觀光與產業帶來顯著的刺激效應。

因此,張錦明重點指出,舉辦超大型活動前,首要任務是「明確設定目標市場」,以便確立行銷導向與受眾定位。其次,跨域聯辦是成功關鍵,應讓產業、政府與社區共同參與;同時,相關法規也需具備彈性,避免行政流程成為推動阻力,因為「大型活動不只是城市的盛會,更是一場全產業的總動員。」他一再重申。

台北花博公園曾是世界級的「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舉辦場地。取自台北旅遊網。圖/台北花博公園曾是世界級的「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舉辦場地。取自台北旅遊網。

其後,張錦明也回顧當年的籌辦經驗,提及花博推動組織須面對觀光、農業、文化、交通等多重產業。故,唯有透過跨局處協力,才能整合資源、形成合力。

然而在檢討過程中,他也誠實指出花博盛會的幾項不足之處。像是由於花博屬於綜合性博覽會,行銷主軸相對分散,導致整體城市定位不夠明確。儘管入場觀眾不少,卻缺乏城市深度體驗與地方產業連結,難以在心中留下鮮明記憶點。

此外,花博展場所處的地方社區參與度偏低,周邊文化景點如大龍峒等地也未被有效串聯,著實錯失了展現在地風貌與人文底蘊的契機。

總結來看,張錦明認為,未來城市若要舉辦大型活動,應從策略面強化「品牌導向」與「社區連結」,讓地方故事與活動精神彼此呼應,使活動成為永續推動城市品牌的重要動力,而非一次性的熱潮。

與談人|商業發展研究院行銷所所長曾志成:節慶經濟學—台北如何借鏡國際經驗打造城市新品牌

緊接著登場的商業發展研究院行銷所所長曾志成,則將探討鏡頭放大至全球,以宏觀經濟與國際城市品牌視角,透過國際大城的「節慶經濟學」,剖析台灣城市行銷的下一步。

言談中,他開宗明義地指出「節慶不只是慶典,更是城市品牌的鍊金術。」尤其在全球化浪潮下,節慶活動早已超越娛樂與文化層面,是城市的戰略投資,也是形塑都市身份、驅動產業升級、吸引全球資本與人才的強大工具。

因此,曾志成剖析,欲理解節慶經濟的關鍵,就在於「解碼」,且必須從三個面向進行系統化分析,包含解析節慶的核心定位與角色、掌握其背後的政策與戰略邏輯,並進一步量化其市場效益,以科學數據支撐政策決策。

基此,他更舉出以下多個國際案例來清楚說明:

1. 新加坡「產業催化劑」模型、泰勒絲經濟學

聞名全球的新加坡金融科技嘉年華(Singapore Fintech Festival,SFF),就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動,作為強化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戰略政策一環。而且該活動,不僅一口氣吸引134個國家、逾6萬5000名專業人士參與,還成功強化「新加坡=創新金融樞紐」的國際印象。

另一方面,同樣來自新加坡的「泰勒絲經濟學」,亦是近年熱議焦點。進一步剖析來看,新加坡政府當時以1200至1500萬美元(約新台幣4億)補助舉辦國際巨星泰勒絲(Taylor Swift)舉辦演唱會,並簽訂排他協議,使其不在其他東南亞國家巡演。

此舉一出,不僅為該國帶來8400萬美元票房與2億3000萬美元(約新台幣73億)的周邊經濟效應,演唱會周邊的餐飲、住宿、觀光更是全面沸騰,驚人投資報酬率超乎各界想像。

國際巨星泰勒絲(Taylor Swift)演唱會。取自X@taylorswift13。圖/國際巨星泰勒絲(Taylor Swift)演唱會。取自X@taylorswift13。

2. 美國德州奧斯汀「創新生態系」模型

美國德州奧斯汀的South by Southwest(SXSW)嘉年華活動同樣精彩,除了以跨域「匯流」為核心,打破異質產業的壁壘,還由下而上有機生長,結合科技、音樂與電影,因而成功為地方創新文化營造出具體象徵。

3. 韓國首爾「文化內容輸出」模型

韓國首爾大城則藉由SEOULCon等大型活動,一次結合K-POP與韓流優勢,年年吸引逾10萬名國際粉絲前往。除了創造132億美元的文化輸出商機,也觸及全球逾10億人口,成功將流行文化轉化為城市經濟能量。

4. 日本東京「IP朝聖之旅」模型

作為動漫大國,日本東京自然以動漫文化為核心,吸引全球粉絲朝聖。如知名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就帶動國際粉絲至實地場景,進行一場精彩的「聖地巡禮」,形成虛擬與實體融合的永續經濟循環,並促進地方創生與旅遊觀光各項指標的成長。

知名動畫電影《你的名字》經典場景真實呈現。取自Unsplash。攝影者Vista Wei。圖/知名動畫電影《你的名字》經典場景真實呈現。取自Unsplash。攝影者Vista Wei。

5. 泰國曼谷「全球文化奇觀」模型 

緊接著,泰國曼谷的潑水節也完成華麗轉型,從傳統新年慶典蛻變為全球矚目的「文化奇觀」。尤其,每年4月11日至15日如此短的時間,就吸引超過110萬人次參與,其中還有10萬名為外國旅客,成功創造4200萬美元商機,甚至逐漸被視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象徵,既超越地方慶典的範疇,還成為足以形塑國家形象的經濟引擎。

6. 蘇格蘭愛丁堡「節慶品牌文化客」模型 

最後,蘇格蘭的愛丁堡則展現城市行銷的極致。每年夏季的愛丁堡藝術節、喜劇節與爵士藍調節等慶典,皆共同形成了為期一個月的「文化臨界質量」,讓整座城市如同化為一件文化產品,累積龐大的文化與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曾志成強調,城市行銷真的沒有標準答案,唯有「找到自己的DNA」,才是王道。接著他更指出「真正的關鍵在於發掘高投資報酬率(ROI)的節慶策略,理解城市的獨特條件與限制,靈活運用獨家優勢,才能制定最具報酬的戰術。」

換言之,曾志成認為,台北未來若能結合文化底蘊、產業創新與市民參與,發展出屬於自身的節慶品牌鏈,必然有機會於全球城市競爭中脫穎而出。

與談人|臺北市商業處副處長江美玲:商圈品牌形塑與亮點節慶行銷

最後,作為壓軸登場的與談人,臺北市商業處副處長江美玲以「商圈品牌形塑與亮點節慶行銷」為題,分享台北如何以首善之都的姿態,以系統化策略推動城市經濟成長與品牌再造,讓目前共51處商圈、65處商業密集區,無論是在經濟量體或店家數上,均呈現逐年穩定成長的趨勢。

會中,江美玲說明,北市府近年主要是以「點、線、面」三大策略來推動商圈發展,即從單店轉型、商圈整合到城市串聯,逐步形塑品牌價值。

在「點」的層面,北市府就推動「店家再造與友善店家計畫」,協助商家進行經營策略重塑、品牌定位、產品包裝與空間設計,並開設相關課程,引導業者導入永續ESG與AI應用等新趨勢。且實施成果顯著,參與店家營業額平均成長超過一成。

又於「線」的面向上,北市府積極推動商圈活化與品牌節慶活動,並提供專案輔導與補助資源,依照不同檔期推出主題活動。如過年、中秋、萬聖節與聖誕節等。其中,位於迪化街的「臺北年貨大街」即最具代表性,不僅是全台第一個年貨大街,更以規模最大、知名度最高著稱。

台北迪化街。取自台北市政府官網。圖/台北迪化街。取自台北市政府官網。

有鑑於此,她更興奮分享,2025年,台北年貨大街還將首次打造「全國第一條無菸年貨大街」,並於同時擴大接駁專車服務,規劃三條跨商圈路線,再藉由街頭藝人表演與街區妝點的方式,營造出濃厚的年味氣氛。

且延續2024年的成功經驗,北市府亦將再推出「線上年貨大街」,與龍頭電商平台之一momo購物網合作,除了往年共101家業者參與、創造3300萬元營業額外,2025年預估,實體與線上總營業額還將上看20億元(2024年為17億元),且人潮更有望突破200萬人次(2024年為163萬人次)。

台北迪化街一景。蔡炆璇攝。圖/台北迪化街一景。蔡炆璇攝。

此外,北市府亦提前布局2025年底的聖誕節檔期,現階段已有共15家百貨體系聯手打造近百處聖誕燈飾與造景。另一方面,北市府也在周邊計畫引進國際人氣IP角色「史努比」參與,搭配超過30場聚客活動,預料將再掀城市的節慶熱潮。

而針對東區商圈曾一度沒落的狀況,江美玲則坦言是一項挑戰,因此北市府也立志推動「東區復興再造計畫」,以場域更新與品牌重塑帶動人流回流。同時,隨著台北大巨蛋的啟用,帶動的展場經濟效益已突破百億,未來也會持續串聯周邊商圈與食衣住行等產業,全力擴大城市經濟效應。

台北東區一景。取自Unsplash。攝影者Mihály Köles。圖/台北東區一景。取自Unsplash。攝影者Mihály Köles。

最後在「面」的層面,北市府以廊帶串聯方式整合商圈能量。例如城中商圈以北門歷史意象為主題,發展專屬識別Logo與街區更新設計,兼顧文化記憶與商業活力。

最後,江美玲不忘強調,商圈不只是經濟單位,更是城市生活的載體,唯有從在地出發、串聯節慶活動與品牌文化,才能讓台北成為兼具生活美學與商業魅力的國際城市。

綜合與談人的所有觀點,可見唯有以「節慶為引擎、品牌為主軸」,從中央地方協力推動廊帶式商圈與商業美學,並以彩色觀光光譜精準塑造城市意象,在從大型活動中,明確鎖定目標市場並強化社區連結與深度體驗,同時更借鏡國際以數據量化投資報酬,致力打造出具產業外溢效益的節慶生態,再由「點、線、面」系統化策略落地至商圈活化與亮點節慶,城市方能在全球競爭中以在地文化與產業實力,持續放大國際能見度與經濟效益。

2025城市論壇於11月10日隆重登場。蔡炆璇攝。圖/2025城市論壇於11月10日隆重登場。蔡炆璇攝。

綜合與談人的觀點可見,唯有以「節慶為引擎、品牌為主軸」,由中央與地方協力推動廊帶式商圈與商業美學,同時以彩色觀光光譜精準塑造城市意象,並在大型活動中明確鎖定目標市場、強化社區連結與深度體驗,再借鏡國際案例,以數據量化投資報酬,打造出具產業外溢效益的節慶生態,最終透過「點、線、面」的系統化策略落地至商圈,以活化與亮點節慶,城市方能在全球競爭中,以在地文化底蘊與產業實力持續放大國際能見度與經濟效益。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台中綠美圖開幕4打卡點!雲朵屋頂彩蛋曝,世界地標有醜地方?
台中新社遍佈「不會融化的雪」偽出國追聖誕初雪2大精靈秘境!
九份、彩虹眷村讓外國人5分鐘快閃!台灣景點少4特質恐翻車國際
蔡炆璇

蔡炆璇

遠見記者、城市學數位策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