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運動村里認證」214村里獲獎!政府運動台灣力圖紮根基層

首屆「運動村里認證」214村里獲獎!政府運動台灣力圖紮根基層 圖/114年運動村里認證表揚典禮暨認證分享會。運動部全民運動署提供。
作者:寶島眼睛
日期:2025-11-28

為實踐「運動壯大臺灣」的施政願景,運動部全民運動署11月26日舉辦「114年運動村里認證表揚典禮暨認證分享會」,其中在328個村里投件共有214個通過首屆認證,並選出21個表現突出的「運動村里大使」,現場超過200位村里代表與會,展現基層社區推動全民運動的強大能量。

328投件、214獲證,運動從試辦走向制度化

全民運動署說明,「運動村里認證」從113年試辦、114年正式擴大推動,今年投件數比前一年成長近9成,全臺328個村里響應,其中214個通過認證,通過率約2/3,且包含30個偏遠地區村里,顯示運動風氣不僅在都會蔓延,也已深植山城、離島與鄉村社區。

為鼓勵長期耕耘,今年認證效期也由一年延長為兩年,同時自113、114年獲證村里中遴選21個「運動村里大使」,成為全臺社區運動的示範標竿,帶動鄰近村里共同加入運動行列。

114年運動村里認證表揚典禮暨認證分享會獲證村里全體合影。運動部全民運動署提供。圖/114年運動村里認證表揚典禮暨認證分享會獲證村里全體合影。運動部全民運動署提供。

把運動真正「送進日常生活」!運動署:以村里為單位

運動部全民運動署指出,推動「運動壯大臺灣」,關鍵不只在頂尖選手,也在於如何讓每一位國民在日常就能「方便動起來」。

而全民運動署房瑞文署長表示,最新運動現況調查顯示,國人有運動習慣的比例已達八成以上,但認為住家附近運動場所「足夠」的比例,仍有進步空間,這也是運動村里認證要補位的地方──「以村里為單位,把運動送到家門口,讓長輩、上班族、學生甚至幼兒,都能在生活圈裡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房瑞文強調,在中央持續投資運動建設之餘,更需要社區自發、村里長與在地團隊的帶頭號召。「運動村里不只是拿一個牌子,更是承諾——承諾要為居民打造友善、便利、跨齡的運動環境。」他說。

114年運動村里認證表揚典禮暨認證分享會中,運動部全民運動署吳建遠副署長特別感謝所有參與此次認證的村里。運動部全民運動署提供。圖/114年運動村里認證表揚典禮暨認證分享會中,運動部全民運動署吳建遠副署長特別感謝所有參與此次認證的村里。運動部全民運動署提供。

延伸閱讀

臺北市立大學三軸人才強爆!六都唯一市立大學影響力撼動頂大

每村里月辦44場活動,每月2500人次一起動

從今年獲認證的214個村里活動統計可以看到社區運動的「量」與「熱度」:在最近一年半時間內,累計辦理各類運動課程、講座與活動、賽事約169,854場,換算下來,平均每一個運動村里一個月就有約44場運動相關活動可供參與;單一村里每月平均參與人次約2,500人次,等於一週就有上百人走出家門一起運動。

在運動類型上,平均每村里約有9種運動類型、約11個固定運作的運動團體,從健走、伸展操、有氧舞蹈,到太極拳、桌球、瑜珈、登山、單車等,應有盡有。不少村里更發展出獨具地方文化的運動項目,例如醒獅團、宋江陣、龍舟、扯鈴,甚至地壺球、芬蘭撞柱等新興運動,讓「運動」不再只是體能訓練,而是與地方文化、社區情感緊密相連。

114年運動村里認證表揚典禮暨認證分享會上,《遠見雜誌》副社長兼智庫總編輯李建興蒞臨致詞 。運動部全民運動署提供。圖/114年運動村里認證表揚典禮暨認證分享會上,《遠見雜誌》副社長兼智庫總編輯李建興蒞臨致詞 。運動部全民運動署提供。

運動不只在體育場!村里把廣場、公園、巷弄都變成運動場

根據遠見調查資料顯示,獲證村里平均擁有約4種類型、5個運動場所,從村里民活動中心、公園、學校操場、人行道,到空地廣場、登山步道等,都被轉化為居民的運動場域。

超過九成村里曾自行爭取或規劃運動場地,近乎百分之百會主動宣傳運動活動:實體宣傳以張貼公佈欄、集會宣導、布條與廣播為主,線上則大量運用Line群組、臉書社團同步推播;平均每個村里在一年半內宣傳運動相關訊息約66次,等於一個月至少四次,形成「看得到、找得到、揪得到」的社區運動網絡。

專家委員暨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楊志彬秘書長。運動部全民運動署提供。圖/專家委員暨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楊志彬秘書長。運動部全民運動署提供。

為何需要「認證」?從熱心辦活動走向可複製的社區運動模式 

外界關心,村里原本就有人在帶活動,為何還需要「運動村里認證」?

全民運動署指出,這項認證的價值,在於讓原本分散在各地、各自為政的社區運動經驗,透過明確指標與審查機制,被看見、被記錄,也被複製。認證指標涵蓋運動課程與賽事辦理、跨族群參與、多元運動團體、場地建置與運用、宣傳方式、以及與政府、學校、企業與民間團體的資源連結等面向。

延伸閱讀

新北大巨蛋「5萬人造鎮設計」能辦大聯盟賽?6選址最看重這一點

統計顯示,超過九成以上運動村里與政府機關、民間團體或私人企業有合作經驗,合作內容從場地調借、師資安排、招募志工到經費與物資贊助,累計合作次數超過9000次。「認證不只是頒獎,而是幫村里把這些辛苦累積的know-how,整理成可以對外展示的履歷表,讓資源更願意進到社區。」運動署官員說。

雲林首次投件代表人,也是雲林縣斗南鎮新光里吳秋蓮里長。運動部全民運動署提供。圖/雲林首次投件代表人,也是雲林縣斗南鎮新光里吳秋蓮里長。運動部全民運動署提供。

李建興:運動村里是全民運動的「第一線主角」

此次表揚典禮由運動部全民運動署與《遠見雜誌》共同合作舉辦。《遠見雜誌》副社長李建興致詞時表示,很榮幸能與運動部攜手推動運動村里認證,「透過這個平台,我們看見全臺各地有太多默默推廣運動的村里,今天終於有機會被看見、被鼓掌。」

延伸閱讀

美國攀岩高手「無繩攀登」台北101!Netflix全球直播怎影響台灣

李建興指出,過去談全民運動,焦點常落在國民運動中心、企業運動會或校園體育,但真正能影響一個人是否持續運動的關鍵,往往是「住家附近有沒有一群人一起動」。他說:「運動村里是全民運動的第一線主角,里長、村長、教練、志工,就像一個個在地的教練團,帶著鄰居們一起把健康練回來。」

他也期待,隨著運動部與全民運動署的成立,未來能建立更多資源與媒合平台,「讓這些村里不只拿回一面獎牌,而是帶回一整套可以持續運作、可以傳承的社區運動模式。」

新竹市北區舊港里蔡松根里長為114年運動村里大使。運動部全民運動署提供。圖/新竹市北區舊港里蔡松根里長為114年運動村里大使。運動部全民運動署提供。

村里運動普及,為國家發展帶來三大助益

從國家發展角度來看,運動村里認證的推動,被視為「小制度、大效益」:包括

一、減少醫療與照護負擔

高齡社會下,規律運動有助降低慢性病、肌少症與失能風險。當運動場景就在社區、就在樓下廣場,長者更願意走出家門,也可減輕未來長照與醫療體系的壓力。

運動團體與社團讓村里居民不只「在線上是朋友」,更能在線下建立互信與互助關係。從健走隊到桌遊社,不同世代在同一空間活動,提升社區面對災害、疫情或經濟衝擊時的互助能力。

114年運動村里認證_投件資料分析與結論建議(成果手冊)

規律運動可改善身心狀況與工作表現,當一座城市有越多「會動」的村里,就有越多健康且具活力的勞動人口,也有助於城市在招商、旅遊與宜居度評比中的整體形象。

延伸閱讀

中壢運動公園將孵「新桃園巨蛋」?路段徵收完工串綠線捷運超狂

跟企業、學校很不一樣!村里是「跨齡、跨身份」的真全民運動 

相較於企業與學校推動運動,多以員工、學生為主體,運動場域也多集中在公司與校園內,村里運動最大的特色,是真正做到跨齡、跨身份、跨社群

也是在同一個運動村里裡,可以看到國小學童、上班族父母、退休長者,一起參加健走、廣場舞或趣味競賽;運動時間多安排在清晨、晚間或假日,不受上下班與上下課鐘響限制;參與者不必是「某公司的員工」或「某學校的學生」,只要是社區居民,都可以走進活動中心、公園或里民廣場加入。

也因此,運動村里在補足「白天不在公司、已離開校園」民眾的運動需求上,扮演關鍵角色,尤其是家庭主婦、自營工作者、銀髮族,往往就是村里運動團體的主力成員。

試辦及正式獲證的離島代表人,也是澎湖縣湖西鄉湖西村辛天澤村長。運動部全民運動署提供。圖/試辦及正式獲證的離島代表人,也是澎湖縣湖西鄉湖西村辛天澤村長。運動部全民運動署提供。

示範村里帶頭做!期待明年有更多村里一起動起來

表揚典禮上,新竹市舊港里、雲林縣新光里、澎湖縣湖西村等代表也分享,如何善用在地宗教活動、廟口廣場、海岸步道等場景,凝聚社區力量,把傳統文化與現代運動結合,成為年輕人返鄉、長者走出的共同理由。

全民運動署表示,115年將持續邀集各直轄市與縣市政府加入推動,並鼓勵今年尚未獲證的村里參考評審建議精進再出發,「希望有一天,臺灣每一個村里都能自豪地說:我們不只是好住的社區,更是會動、愛動、天天動的運動村里。」

114年運動村里認證表揚典禮暨認證分享會。運動部全民運動署提供。圖/114年運動村里認證表揚典禮暨認證分享會。運動部全民運動署提供。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陳光復發現澎湖「不死溫泉」!菊島風帆運動破億商機台灣能做?
馬祖運動、生小孩特嗨!連江體育館公托免排隊、零失業海放六都
寶島眼睛

寶島眼睛

城市學特約編輯。

普發一萬ATM領現11/17提款5步驟!全台16銀行「領錢貼紙」地點
Just For You Just For You
普發一萬ATM領現11/17提款5步驟!全台16銀行「領錢貼紙」地點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