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剛結束的COP26會議上,已經明確點出全球需共同面對極端氣候的挑戰,還有2050全球淨零碳排等重大宣示,不論是民間企業到地方政府,都需積極應對。台灣也遭逢極端氣候的困擾,在去年長達一年多時間的缺水困境,更讓政府與民間意識到,挑戰已經到了門前。
為了因應極端氣候,桃園市府15日舉行「水造未來韌性城市—2021環境永續跨域實踐論壇」,邀請高雄市政府跟沃旭來共同探討永續的議題。會中,桃園市長鄭文燦、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跟沃旭能源政府暨政策事務總監林致真都共同出席。
鄭文燦首先在論壇致詞時,就先強調桃園市政在面對再生水利用、空氣品質管制等方面均努力之外,更因應桃園本身是工業大城,有許多大型卡車進出,讓鄭文燦笑著又無奈地說,「每年在遠見評鑑時,我們車輛用油的數據就很吃虧,」因此也積極著手推廣改善整體物流的碳排與永續,剩下最後一里路就是電動大卡車應用載貨。
看更多 》38%人懼暴雨野火衝擊!國際大廠調查:台灣氣候危機感高於全球
圖/桃園市長鄭文燦於「水造未來 韌性臺灣-2021環境永續跨域實踐論壇」上進行貴賓致詞。遠見提供。
羅達生呼應當日主題,以高雄市如何用「水」為題,提到台灣面對極端氣候下,需面對缺水的挑戰,而高雄市也因著使用伏流水、鑿井等方法,順利度過去年到今年的枯水期,開發再生水廠,協同民間廠商節水機制,打造一個水資源永續的城市。因此,高雄才得以確保未來台積電工廠運作的100%再生用水需求。
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局長呂理德指出,在鄭文燦市長上任後,就提出了2050桃園要如何達成淨零碳排的願景與五大策略,分別是再生能源、工業燃料轉型、綠色運輸網絡、推動智慧城市以及植樹造林固碳。
高雄市政府水利局局長蔡長展則進一步解釋,高雄如何妥善利用水資源規劃,「水太多或太少都不好。」因應水太少的方面,像是規劃了再生水,2013年起高雄是全台第一個推動再生水的縣市,也提供給各大廠商使用。
看更多 》開LINE查電費!靠能源行動家設電量預算,收帳單永續不「薪痛」
圖/高雄市水利局蔡長展局長於「水造未來 韌性臺灣-2021環境永續跨域實踐論壇」中,以「智『水』聯網-水務升級優先行」為題,進行專題演講。遠見提供。
在擔心水太多成災的方面,不但設有許多滯洪池調節汛期的效果外,還有像是利用AI智慧監測過往容易淹水之處,並達到良好預防淹水的效果,也有在因應豪雨恐怕導致災難,提前預警並迅速疏散避免憾事發生。
林致真指出,台灣能源自給率低、缺乏大規模土地、具備充沛天然風力資源、面臨邁向能源轉型課題,因此亟需發展再生能源。沃旭是唯一台灣離岸風電全方位綠能供應商,並致力打造離岸風電生態系,協助台灣對抗氣候變遷,提升國際貿易競爭力。
呂理德指出,桃園市零煤、減碳、減空汙目標明確,策略是由廢轉能,取得綠電憑證邁向零碳,企業社會責任CSR扮演重要角色。蔡長展提到,陳其邁市長上任後全面盤點高雄市水資源,並加緊開發再生水,超前部署因應未來每年缺水期及台積電設廠所需用水。
圖/遠見總編輯李建興(左起)、中央大學副校長吳瑞賢、桃園市環保局長呂理德、桃園市長鄭文燦、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高雄市水利局長蔡長展、沃旭能源政府暨政策事務總監林致真參與「水造未來韌性臺灣-2021環境永續跨域實踐論壇」。遠見提供。
林致真則強調,沃旭本身有著經營離岸風電永續的決心,包括和地方政府共同培養人才。國立中央大學副校長吳瑞賢強調市長的行動能力及領導力,加上產學界與民眾的配合,決定了永續轉型的執行成效。
論壇尾聲,鄭文燦結語時指出,在邁向零碳之島的路上,城市治理是最大的施力點。如何結合官方、民間以及跨縣市經驗,共同推動永續工程,本次環境永續跨域實踐論壇提供了一個交流平台,為打造韌性城市提供更具體而多面向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