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完整記錄畢生所見所聞,1996年之後,《茶金歲月:北埔姜阿新洋樓的故事》一書作者廖運潘,透過驚人記憶力與觀察力,完成《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共9冊、近130萬字。
其實《茶金歲月:北埔姜阿新洋樓的故事》這本書乃信手寫就,本為不公開的家族秘籍,但在廖運潘女兒廖惠慶重新彙整下,還是節選北埔茶業在二戰後由盛而衰的故事,推出單行本以饗讀者。
書中內容詳實,從廖運潘岳父姜阿新的廣結善緣、熱心公益、經營多元事業,到所託非人、祖產盡付東流,每一個人生階段,都透過作者之筆一五一十描繪下來。
其中,還包括第三代子孫鼎力買回洋樓、重新整修的過程,無疑是台灣彌足珍貴的素人圖文記錄史,真實而感人,為那段從風光步入暗淡的台灣茶業史下了最佳註腳。
圖/公視時代劇《茶金》劇照。取自臉書「茶金 Gold Leaf 公視戲劇」。
儘管往事已矣,俱隨星移更迭,北埔洋樓的陰霾早已散去,但本書主人翁姜阿新縱橫商場,經營茶業、林業、糖廠、運輸、食品事業,在在都反映出台灣經濟起飛前後的政經、文化、人性等現象。
故事中北埔姜家歷經榮華、苦難,家族親友間的聚散離合,更印證世間悲歡紛擾是日常亦是無常。
以下就來看看,廖運潘這本劃時代歷史著作,以第一人稱視角描述的關於北埔姜阿新洋樓一則小故事。
我和麗芝互相愛慕多年,如今排除萬難終於能夠結合,自然是歡天喜地。
在我們結婚初夜,我想該有一些甜言蜜語來表達我由衷的欣喜,以紀念我們新的人生開始,但我卻提出一則非常不浪漫,但爾後受益匪淺的現實問題。
我有自知之明,我頭腦反應快而感情纖細,因而容易鬧意氣,一方面我又有相當自律的能耐,必要時能克制感情。
過去麗芝與我是戀愛中的一對男女,不易把自己缺點顯露出來,即使發現一些小瑕疵也能互相包容,相安無事。
看更多 》華燈初上媽媽桑揭「條通魷魚遊戲」國旅追劇地圖喝茶金看斯卡羅
但結婚以後就未必如此,夫妻之間,不必客氣,我可能大發脾氣,口無遮攔地罵起人來。
麗芝這一方面來講,過去她已有幾次在我面前耍大小姐脾氣的不良紀錄,令我想到陳茂生「臀坐乞丐帽」的忠告,並非完全空穴來風。
此外,我聞知岳父年輕時相當豪放不羈,日治時代在怒不可遏的情緒下,當眾毆打北埔庄長平間秀顯的事蹟,如果麗芝繼承乃父衣缽,將來很可能是母老虎一個。
看更多 》台劇《茶金》、捷運詩愛用!宜蘭專屬字「蘭陽明體」領先全台?
倘若如此,我們這一對夫妻恐怕難以和平相處,長相廝守。
我也看過一些夫妻,為了雞毛小事,意氣用事而堅持到底,最後各飛西東結束婚姻的不幸例子。
以上是我慎重思考而憂慮的問題,但沒有想到在我們洞房花燭夜,突然會從我口中很順暢地流露出來。
圖/姜阿新舊照。聯經出版提供。
我很誠懇地對我新婚太太說,過去也許在妳面前有一點貓被(日語:假君子),其實我缺點很多,其中脾氣不好是我最大的壞處,為維持我們永久美滿的夫妻關係,我要求妳跟我一起遵守一則夫妻間的憲法,那就是不能同時生氣。
遊戲規則是誰先生氣誰為大,慢生氣者只能忍氣吞聲,絕對不得有怨言,我發誓遵守憲法,妳也應該贊成,她誓言同意,我和麗芝正式成為夫妻。
爾來60幾載,我和麗芝拳拳服膺這則夫妻憲法,從未違背過,但大部分都是我搶先行使權利,她只好遵從憲法。
出乎我意料,她出奇的馴良,鬧情緒的頻率大概是我的十分之一以下,輪到她發威時,我也按照規則看風使帆,任憑她去,所謂一手獨拍,雖疾無聲,乃是我們夫妻長久以來未曾有隔宿之仇的秘訣。
圖/麗芝舊照。聯經出版提供。
第二天,天氣特別清朗,芬吟桑、B將、劉世汀君、G將和我夫妻結隊遊秀鑾山,麗芝表哥梁俊光為我們照相,一個早上很快過去。
下午客人全部賦歸,洋房驟然安靜下來,我和麗芝坐在客廳,外婆靜悄悄地走過來說,明早要回觀音。
麗芝看似有一點緊張,對她來說,那是未知的世界,但也是為人媳婦者必經之路,所以她當然無可逃避。
然而,之所以由外婆告知這個本來就安排在先的行程,是因為她將與我們同行之故,其實我們夫妻婚姻的真正月下老人是外婆。
她不僅是媒人,倘若沒有她的存在,我不但不可能與麗芝結婚,甚至連見面的機會都沒有。
圖/公視時代劇《茶金》劇照。瀚草影視提供。
如果說歷史是由偶然因素累積而成,我們夫妻的緣分應溯源至50幾年前,外婆偶然出生在伯公崗四湖、我外祖父近鄰時開始。
而這些經過,是我和麗芝出生前發生的事,但若無此淵源,我不可能住進八條通宿舍、加入詹家生活圈,當然也不會認識我未來的泰山和泰水。
人海茫茫中,與麗芝相遇的機會是渺乎其微,更遑論其他交會了。
翌日早晨8時,吳大峰汽車行的俄羅斯大使車準時來到,外婆陪伴我夫妻回觀音。
抵達觀音後,母親迎接外婆進去客廳休息,父親和琦哥陪我夫妻到塘背祠堂拜祖。
華景伯和親房幾位長老之外,一大群宗親男女已經在那等候看新娘子,不少小孩子也來圍觀那一部大型矮嬤車(客語)。
廖氏家祠武威堂,建於1776年,與美國同庚。
我結婚那一年已是175歲高齡,古老的房屋狹窄,採光通風不良,土磚塗石灰和木梁蓋紅瓦的祖屋,經過長年煙火的熏騰,整個正廳都變成黑漆漆,但牆上卻掛著一面閃閃發亮的金框大鏡子。
鏡面右上角有父親手寫廖運潘、姜麗芝結婚紀念的幾個紅字。我和麗芝向祖先靈位上香,父親對阿公婆祝告後禮成,隨後在公廳正面照相留念。
拜祖禮成,我們一行人回到家時,賀客滿堂,全是我們家至親好友,父親一向不喜歡舖張,只請了10桌賓客。
宴後大家歡敘,我帶麗芝到甘泉寺參拜觀音娘,我個人雖信仰不深,但這個質樸老廟是我從小玩到大的地方,每日進出好幾趟,對其所有裝設和每一個角落都有濃厚感情,長大後只要回來,有事無事都要踏入廟中東張西望,重溫舊夢一番。
我在廟裡見到阿才舍坐在門樓旁,我握他右手,他用左手摸一摸我手背說,原來是阿潘舍,恭喜你討一個好娘。
阿才舍是盲人,以算命賣卜為業,甘泉寺是他的營業場所。
阿舍應是大財主的稱呼,等於是中國話的員外。但彭阿才並不富裕,只因他喜歡尊人家一聲阿舍,大家也以阿才舍來給予回敬。
他雙眼完全看不見,但有過人的記憶力和第六感。任何人手掌給他摸過幾次,他就能牢記在心。我們通常故意不出聲,直接握他手,他就能鐵口直斷地叫出名字。
圖/公視時代劇《茶金》劇照。取自臉書「茶金 Gold Leaf 公視戲劇」。
我不信占卜,所以阿才舍賺不到我的錢,但有一次例外。
那是結婚前3、4年的事,我在甘泉寺後面阿卵哥小店首次碰到阿才舍,他個子矮小而瘦弱,大概是剛剛出師經驗不足的關係,看起來有一點心神不寧、毫無自信的樣子。
阿卵哥可能想幫他拉生意,增加其信心,勸我給他算命看看。
我不便說不相信占卜,因而推說我是學生,身上無錢。阿才舍搶著說沒關係,當做讓他學習好了。
我無法再推卻,只好任他去。阿才舍口中唸唸有辭,搖擺籤筒,要我抽出2支筮竹,用手指摸竹籤的刻紋後,說了一些好聽的話。
我認為他說的都是模稜兩可的營業用詞,所以幾乎未記在心,不過程序完成後,我還是付給他一點錢,這是我與阿才舍的第一次結緣,也是我唯一支付占卜報酬的例子。
圖/公視時代劇《茶金》劇照。取自臉書「茶金 Gold Leaf 公視戲劇」。
可是那一天,我帶麗芝到觀音廟見到阿才舍時,突然想起他幾年前告訴我的話。
當時他說,阿潘舍你24得妻,25得子,你很長壽。
我問他我妻在何方,他又摸一下竹籤說,妻在東南方向,我問哪裡是東南方,他說大概是新埔、竹東一帶。
那個時候,我還不認識麗芝,所以我以為他信口雌黃,如今至少2件事給他言中。
走回家途中,我把阿才舍算命事告知麗芝,她咄咄稱奇,但說要看明年如何。
第二年4月長女蒂玉出生,好像能夠說明阿才舍所言非虛。至於我長壽與否,只有看老天爺安排和我自己造化了。
圖/書籍《茶金歲月:北埔姜阿新洋樓的故事》,聯經出版公司提供。
本觀點文部分擷取自《茶金歲月:北埔姜阿新洋樓的故事》書摘,聯經出版公司。
作者簡介|廖運潘
桃園縣觀音鄉客家人,1928年生。曾就讀觀音公學校、私立淡水中學校、台大商業專修科(原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商業學校),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經濟系。
曾任職台灣銀行左營分行,1953年辭去銀行工作,協助管理岳父姜阿新先生之茶業、造林、製糖等事業。
1965年岳家事業永光公司結束營業後,舉家北上,投入相框製作、國中教師、日語補習班老師、日文翻譯、鍋爐酸洗、化學處理劑販售等各項事業營生,迨至1997年為止。
中學校2年級為日本俳句入迷而開始嘗試創作,1980年參加黃靈芝先生創辦的台北俳句會,4年後受邀加入超過半世紀歷史的日本春燈台北俳句會,目前仍熱中於每月發表創作俳句作品。
1996年接受作家徐仁修先生建議,開始書寫畢生所見所聞,1997到2006年旅居加拿大時期亦未曾間斷,2017年終於完成《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共9冊、近130萬字,《茶金歲月》即為此套書的精簡濃縮版。
整稿負責|廖惠慶
姜阿新孫女,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曾任教於台中市私立曉明女中、臺北市立中正高中音樂班。
現任姜阿新教育基金會董事、荒野保護協會監事,長期從事環境及古蹟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