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台觀眾千呼萬喚下,以80年代台北條通文化為故事舞台的時代劇《華燈初上》,第二季終於在日前隆重上映,吸引許多網友等不及,趁元旦連假3天一口氣將劇追完。
看更多 》從《華燈初上》看1988年條通文化!為何日式酒店全開在中山區?
其中,台大政治系教授王業立也不例外。他見兒子、媳婦都瘋追劇,自己經過時便跟著看了一會兒,想不到也開始浸淫在台灣那段歷史光景裡。
無奈博學多聞的他,按耐不住長年的學識專業,看著看著竟發現異狀,並於臉書跟大家分享,直呼現在的劇,大多只考究服裝和建築,疏忽了有些用詞的時代感,並以Hashtag笑虧「我果然不適合追劇」「原來是穿越劇」。
看更多 》華燈初上媽媽桑揭「條通魷魚遊戲」國旅追劇地圖喝茶金看斯卡羅
圖/取自臉書「華燈初上」。
王業立教授在文中表示,《華燈初上》時代背景設定為1988年,但第一集就出現「土石流」這名詞,但「其實『土石流』起源於1990年歐菲莉颱風災後,由日本專家引進台灣;但『土石流』一詞在台灣廣為人知,卻是在1996年重創新中橫的賀伯颱風事件。」
接著追劇追到16集,王業立又驚覺台詞出現泰國知名料理「打拋豬」。儘管這道異國菜在台灣至今很常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怎麼說,應該都是21世紀以後的事了。有網友看了也留言呼應「(打拋豬)台灣近幾年很流行,但絕對不是在1988年。」
此文一出,隨即引發網友熱議,許多人搞笑回應王業立教授「你知道的太多了」「教授看戲也這麼嚴肅」並讚嘆「完全沒發現,老師好厲害」,也認為《華燈初上》劇情確實某些對話「劇組考究不夠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