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在8日正式宣布解禁後,將有10天的預告期,2月18日預告期截止,剩下只要完備相關行政程序與流程,最快在2月下旬就會正式開放福島食品進口。
針對國人關注的進口檢驗標準,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許輔說,台灣的輻射檢驗標準比國際標準「嚴格10倍」,且在2016年到2020年間,做了6份風險評估和調查報告,確認相關標準無風險,「台灣不會進口任何核食」,開放後邊境會嚴格把關。
看更多 》311 福島核災十週年,900噸輻射廢棄物要多久才能清理完?
許輔說明,台灣在2008年就訂定輻射檢驗標準,2013和2016年又進一步修正,檢驗標準目前是全世界最嚴格。
以銫134、銫137為例,CODEX標準是每公斤食品1000貝克,加拿大、歐盟和美國分別最高開放到1000、1250和1000貝克,台灣僅容許100貝克,「換言之,台灣比國際標準嚴格10倍」。
圖/行政院提供。
未來,日本食品進口規範將由過去的「禁止特定地區」,改為「禁止特定風險品項」。福島5縣市食品雖然開放,但只要在日本禁止流通的所有品項,都不准輸入到台灣;此外,5縣市的野生鳥獸肉、菇類、漉油菜等,仍禁止輸入。
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指出,5縣市開放的食品在輸入台灣時,會要求檢具輻射檢驗證明、產地證明等「雙證」;同時也會逐批檢驗,並維持過去對於9大類食品的查驗頻率。
圖/行政院提供。
另外,除了福島5縣市外,部分特定地區如靜岡縣、宮城縣、岩手縣等出口的特定品項,如水產品、菇類、茶葉、乳製品及嬰幼兒食品等,也會要求雙證。
吳秀梅強調,管制措施包括由特定地區改為禁止特定品項,高風險品項檢具輻射證明、產地證明;在邊境,對於福島5縣市的食品都會逐批檢驗。台灣對於食品的管理原則一定秉持科學檢驗,輻射標準比國際更嚴格,一定不會容許核食進口。
圖/Flickr by Hajime NAKANO。
儘管政府再三掛保證,但國內仍有學者專家對於開放福食採取保留態度。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認為,從醫學角度上,雖然過了超過10年,但輻射物質銫-137、鍶90的半衰期長達近30年,仍有安全疑慮,這都有賴政府嚴格落實把關與風險管理。
此外,也有學者主張,日本在出口前、台灣進口前都會做相關檢測,若雙方的檢測都符合各自標準,就應該可以進口。福食進行風險評估後,應回歸到市場機制,只要政府將產地標示清楚,應回歸市場機制,把選擇權交給民眾。
而若從國際關係角度來看,目前全世界仍禁止福島食品的國家只剩下台灣與中國;完全解除禁令的國家,包含加拿大、美國、新加坡、澳洲和紐西蘭等,達40多國;部分產品檢附輻射檢驗證明進口者,也有歐盟27國和英國、瑞士等;禁止部分品項輸入的是韓國、澳門和香港。
其中,政府近年來積極運作要加入的CPTPP,所有會員國「都已完全解除禁令」,由於該組織目前由日本主導,因此開放福島食品是極重要的「訊號」,被視為讓日本挺台加入立場更加堅定的一個動作。
圖/行政院提供。
但在國際現實角度下,台灣展現誠意開放福島食品,未必就保證可以百分之百換取加入的門票。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也強調,自行排除不合理的貿易障礙,是最基本的條件,但絕對不是完全的條件,台灣要加入CPTPP,還有很多事項要努力,「纜繩解開後,要航向世界,還要用力地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