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書摘《未來食物大預報:後疫時代的食品優化、新時代包裝、烹調體驗與數據結合AI應用趨勢》

亞洲人烹飪爆不幸感!日本主婦下廚無奈,疫情狂外送廚房可拆?

亞洲人烹飪爆不幸感!日本主婦下廚無奈,疫情狂外送廚房可拆? 圖/取自PhotoAC。攝影者acworks。(示意圖)
作者:書中城市
日期:2022-02-08

編按:食品科技市場潛力,預估2025年前來到巨大700兆日圓震撼全球,植物基、永續性、智能廚房、無人超商、糧食公平等變革…未來飲食究竟會產生什麼變化?消費者如何選擇才能吃得更幸福?業者商機到底在何處?投資者新藍海又是什麼?2020年以前,點外送餐是生活輕奢品,如今2022年,外送平台已成全球必需品!一場疫情改變全球飲食內容及習慣,因應的硬體與軟體創造餐飲界新商機。現在就隨《未來食物大預報》作者一起預測飲食未來,獲得食品科技地圖2.0,掌握飲食進化的關鍵。

後疫情時代讓飲食價值有了新定義

全球進入後疫情時代,飲食價值開始有了新定義。吃,對於現代人來說,不再只是單純為獲取營養,而是要吃得更幸福。

好比以消費端來說,為了環保改吃替代肉;為杜絕疾病,使用新技術尋找替代性蛋白,儼然成為趨勢。因為傳統畜牧業肉品,可能不如想像中安全人道,只是新蛋白質來源是什麼?「植物基」肉品將成為未來主流食物嗎?

看更多 》全台最難訂餐廳!台中新社飛花落院費十年造庭園仙境和宅料理

另一方面,在消費者選擇改變的情況下,業者除食品優化外,也必須從新需求中找到延伸AI大數據的商品與內容,如新時代家電包裝、飲食體驗升級、體驗式烹調廚具開發及客製化服務等。

至於投資者,發掘市場新興項目,及早進場卡位,洞察大眾化走向個人化的餐飲界商機、科技與市場,自然成重要指標!以下為《未來食物大預報:後疫時代的食品優化、新時代包裝、烹調體驗與數據結合AI應用趨勢》書中一段篇章內容。  

吃出幸福(Food for Well-being)的概念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無邊藍海固然誘人,但是否也有很多讀者覺得他們會碰上船難?在我們探討「滿足生活者的多樣需求」之際,各位要先了解「一件事」,即「吃出幸福」(Food for Well-being)的概念。

「在烹調和購物上一味講求省時、效率的結果,會讓人陷入什麼樣的狀態呢?答案是肥胖。」預防醫學專家石川善樹,在2017年的日本SKS大會上提出這個論點。

取自Pexels。(示意圖)圖/取自Pexels。(示意圖)

他指出,從美國調查中發現,在加工食品增加、烹調家電普及,不必再為烹調付出那麼多時間後,人們竟把這些多出來的時間花在「吃零食」上。

這使得民眾肥胖比例上升,生活習慣病的問題也隨之增加。如果這就是食品科技發展的末路,那它無疑是最糟糕的本末倒置。

看更多 》餐飲業疫情下勞力爆缺工「外送3好處」讓打工仔懶幫老闆端盤子

美國NPO團體Healthier America做了一項很有意思的調查。

他們比較2006年和2018年,人們花在烹調前置準備和收拾的時間,發現減少了60%,用餐時間則減少了5%;然而,花在吃零食點心上的時間卻完全沒變。

石川博士還分享了以下觀察:1950年代,「洗衣服」是多數女性心目中最粗重的家務。當時開發出全自動洗衣機的東芝(當時還是「芝浦製作所」),在1955年刊登的報紙廣告上,用了「該如何為家庭主婦創造閱讀時間?」這句廣告詞。

換言之,東芝提出了一個正向價值的方案,而不是聚焦在「從粗重家務中解脫」這負面的價值轉換上。

同樣的,食品科技也一樣,我們應該要想「該如何讓人類的生活過得更豐富?」這念頭,技術才會創造出價值。

看更多 》台東油芒為何被失傳?台獨有「超級食材」在七度空間變法國甜點

在探討「吃出幸福」(Food for Well-being)的概念時,總會令人聯想到由聯合國附屬組織「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路」(The 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簡稱SDSN)所發表的全球幸福度排行。

它針對全球156個國家、地區進行一項民調,而日本近5年來的排名,已從第46名(2015年)大幅滑落到62名(2020年),低到讓人難以判斷究竟有多差。

不論如何,至少可以看出日本民眾認為自己過得不怎麼幸福。或許有很多人會認為,這是受不景氣的影響,但其實並非如此。

根據分析指出,從1954年到1970年的高度經濟成長期,日本的實質人均GDP扶搖直上,但對生活滿意度卻絲毫不見起色。

高寶出版提供。圖/高寶出版提供。

那麼,究竟要怎麼樣才能稱得上是幸福(well-being),也就是石川善樹博士所謂的「活得更美好的狀態」呢?

為回答這問題,Sigmaxyz公司在2019年1月,針對日本、美國和義大利這3個國家,進行一場「吃出幸福調查」,以便分析飲食和幸福、和科技之間的關係。

打造幸福狀態的重要元素

個人層面 ➤ 持續學習、有能力(Learning)、樂在其中(Playing)、舒緩(Relief)、身心健康(Health)。

人際層面 ➤ 獨立自主(Autonomy)、對人際關係感到滿足並心懷感謝(Relatedness)、肯定自我存在意義(Engagement)。

相關地球環境層面 ➤ 關懷環境社會(Sustainable)。

調查中,使用足以詮釋這些元素的狀態作為選項,詢問受訪者「覺得什麼事是重要的」。

調查結果如下圖所示(調查過程會先前述8種狀態,再細分為12個狀態選項,以此詢問受訪者)

高寶出版提供。圖/高寶出版提供。

不論在哪一個國家,身心健康都同樣備受重視,但其實還有一些項目同樣被看重,重視程度甚至超越健康。

以日本為例,我們可以看出「有一些自在的時間」和「有一些樂在其中的時間」,也是帶來幸福感的重要元素;在美國和義大利,則是「能自主決策、行動」比身心健康更重要。

此外,「自己在成長」於美國,以及「生活在可永續的社會、環境」於義大利,顯得比其他國家更受重視。

先明白這些是帶來幸福的要素,再試著將它們換成「飲食所提供的價值」來思考,應該就能找到一些新切入點。

令人訝異的是,整體來看,美國、義大利的「長尾」比日本更厚實。

一些在日本共鳴程度低於10%的選項,在美國、義大利竟有約20%受訪者回答「有共鳴」。

尤其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是,「想從中學會新事物」「想展現自我」「想與身旁的人有連結」等項目,儘管它們排名殿後,但假如美國、義大利有20%人口都有同樣想法,影響力就不容小覷了。

高寶出版提供。圖/高寶出版提供。

每次看到歐美這麼厚實的長尾,我們作者群總不免揣測:日本民眾對飲食的價值,其實還有一些「隱性期望」。

即使世代、學歷等因素,可能造成民眾對飲食有不同期待,但不太可能因為國籍不同,出現太顯著的差異。

釐清那些在調查排名殿後項目的真正意涵,很可能會發現當中藏著一些日本人認為不可或缺的價值觀。

另一方面,「烹調」這行為又創造出哪些價值? 

「在家下廚」這件事,要先進國家的民眾騰出時間來處理,尤其困難。

當外食、外送和外賣愈來愈方便,在家下廚便失去經濟上的合理性。特別是都會區的房價寸土寸金,在這樣的環境下,現在就連「是否真有必要留一個不常用的廚房?」之類的討論,也隨之出籠。

於是,在剛才的調查當中,也詢問受訪者「在家下廚」的理由,出現一個相當耐人尋味的結果。

高寶出版提供。圖/高寶出版提供。

在日本,選答率一枝獨秀的是「節省伙食費」這項經濟方面的好處;但在美國或義大利,選擇「促進家人之間的溝通」「本來就對做菜有興趣,想多學一些相關知識」的人,比例更高。

即使是在「有助於自我實現」這項目上,美國、義大利的選答率也比日本高出許多。

前面探討過「從飲食中尋求的價值」的長尾要素,和這裡看到的趨勢也頗有共通之處,耐人尋味。

可惜「烹飪」這行為,在日本還沒有「昇華」到歐美那樣的地步。

這恐怕是因為有些造成民眾負擔的社會習慣,例如「要讓孩子帶便當」「老公要準時上班,所以做菜煮飯就一定是太太的任務」等,迄今仍在日本根深柢固的緣故。

不過,日本人也不可能全然沒享受「烹飪」這件事帶來的幸福元素。作為促進大眾享受烹飪幸福的「工具」,食品科技的存在,應該也有其意義才對。

書籍《未來食物大預報:後疫時代的食品優化、新時代包裝、烹調體驗與數據結合AI應用趨勢》高寶出版提供。圖/書籍《未來食物大預報:後疫時代的食品優化、新時代包裝、烹調體驗與數據結合AI應用趨勢》高寶出版提供。

本觀點文部分擷取自《未來食物大預報:後疫時代的食品優化、新時代包裝、烹調體驗與數據結合AI應用趨勢》書摘資料,高寶出版。

作者簡介|田中宏隆 Hirotaka Tanaka

Sigmaxyz公司總監,也是「日本智慧廚房高峰會」主辦人。

曾於Panasonic服務,後來進入麥肯錫服務8年,期間主要負責高科技、通訊業界的成長策略擬訂、執行、M&A、新事業開發、新創合作等業務。

2017年起加入Sigmaxyz,目標是透過飲食為起點的事業共創生態系,來開創新產業。

一般社團法人SPACE FOODSPHERE理事,審訂作品《食品科技的未來》(日經BP總研)。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經濟系,並取得南加大MBA。 

作者簡介|岡田亞希子 Akiko Okada

Sigmaxyz公司調查兼洞察專家。曾於埃森哲服務,後來進入麥肯錫服務10年,以調查專家身分參與高科技、通訊領域之相關業務。

2017年起加入Sigmaxyz,除創設「日本智慧廚房高峰會」、參與後續企劃、營運外,也負責食品科技相關社群建構、洞察深化和資訊傳播等活動。

審訂作品《食品科技的未來》(日經BP總研)。大阪大學國際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 

作者簡介|瀨川明秀 Akihide Segawa

Sigmaxyz公司首席研究員。曾於出版社擔任經濟記者、編輯,並參與多個媒體的創設業務。

累積27年編輯經驗後,自2017年起加入Sigmaxyz。除負責傳播食品科技的相關資訊外,也參與大企業組織改革、媒體業界的新事業創建等顧問諮詢業務。

早稻田大學綜合研究機構特聘研究員。著有《整合者》《幸福企業》等。審訂作品《食品科技的未來》(日經BP總研)。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院碩士。

監修者簡介|外村仁 Hitoshi Hokamura

Scrum Ventures合夥人。曾於貝恩策略顧問公司、蘋果電腦公司服務,後於2000年在矽谷創業。曾擔任日本Evernote董事長,自2016年起轉任現職。

在舊金山參與各種新崛起的食品科技社群,並在日本扮演早期傳道者,籌組食品科技社群,也參與「日本智慧廚房高峰會」的共同創辦。

日本總務省「異能vation」計劃顧問,巴斯克烹飪中心孵化器「LABe」導師。東京大學工學院畢業,瑞士洛桑管理學院MBA。

譯者簡介|張嘉芬

日本法政大學日本文學碩士,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認證中日文專業會議口譯,現為專職日文譯者,擅長不動產、餐飲、長照、經營管理等領域之口筆譯。興趣是在日本渡假務農。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投書產業趨勢國際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強拆60萬人房!散步學曝日本3大「不死鳥路」用犧牲換寬敞交通
日本IKEA創舉!月付99日圓租東京新宿公寓,網看:像附家具兔籠
台灣人疫情難出國仍愛沖繩勝墾丁?視訊VR看世界遺產爽逛國際通
書中城市

書中城市

城市中的迷途小編,介紹各種和城市主題有關的實用書訊。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