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持續減少,不只會威脅未來企業的人力需求、學校倒閉潮等狀況,甚至會影響到政府體制本身。
而首當其衝,面對人口減少衝擊的都市,很多人可能完全想不到,居然是台灣首都「台北市」?
台北市人口近幾年呈現雪崩,為六都當中移出人口最劇烈的城市,去年少掉戶籍人口達76097人。
人口下跌的現象,直接影響台北市政府的高層體制:3位副市長、副秘書長將少掉1位。
目前,台北市副市長分別為黃珊珊、蔡炳坤及彭振聲,倘若在人口降到250萬之際,黃姍姍主動請辭備戰選戰,那恰好可以避開少掉副市長一職的危機,但這也將是六都史上首見。
早在2020年,高雄跟屏東就因人口減少,當年區域立委選舉各自少掉一席,台南市跟新竹縣相較之下,則因人口成長而各增加一席。
因為人口減少而造成原本的議員、立委席次消失,也將在台北市發生!
根據台北市選舉委員會日前的估計,目前下滑最嚴重的士林、北投區議員將減少一席,而松山信義區若人口下滑也未見止跌,恐怕連帶2022年底議員也將少掉一席。
圖/台北101大樓與市容。魯皓平攝。
至於何時能確知議員席次是否減少?根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38條第2項,最終席次將以選舉投票時間,即2022年11月26日為基準,回推前6個月的人口數計算。
也就是說,直到5月底人口統計結果出爐,就能得知士林北投、松山信義會不會各少掉一席議員席次,屆時競爭是否將變得更激烈。
2019年初,《遠見》專題報導便具體指出台灣有不少鄉鎮區已經「無子化」,再過數年是不是都將面對「滅庄」危機?
國發會在2018年間,也已經明確點出台灣的134個鄉鎮區有地方消滅危機,而這134個鄉鎮區都集中在非六都、中南部地區。
儘管政府提出了地方創生等措施,但目前還沒看見具體成效,未來你我的家鄉都可能會面對「消失」危機。
綜上所述,其實人口危機不只是台北市,若從整體資料中所顯示,嘉義縣恐怕是過去10年來最大的「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