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摩爾多瓦首都基希涅夫(Chișinău)多了不少新面孔。公園裡多了許多帶著孩子的母親與祖父母,可與當地人以俄文交談。在俄羅斯大使館前,也時常有摩爾多瓦與烏克蘭人協同示威抗議。
為了躲避家鄉戰火,已有數十萬名烏克蘭人越過邊境,抵達摩爾多瓦。大多數人持續前進其他更有工作前景的歐洲國家,但也有大約十萬人考量地 理、語言等因素留了下來。其中許多是離開丈夫或父親的女性及兒童。
摩爾多瓦的尋常人民與志工隊致力照料這些鄰國難民,為他們提供熱飲、食物,充電點與無線網路。
根據估計,大約8成的烏克蘭難民是住進了一般摩爾多瓦人民的家中。這些摩國人民讓出自己家中的臥室或客廳空間,分享每日的食物。
摩爾多瓦人們知道,自己能夠給的資源沒有波蘭那樣的大國多,但他們仍然挺身而出,展露善意。
圖/摩爾多瓦的全國人口比烏克蘭首都基輔人口還要少,取自Pixabay。
位於東歐的內陸國摩爾多瓦與烏克蘭三面接壤,是烏國最貧窮的一個鄰居。國內經濟以農業為主,國民平均月薪約僅360歐元(約新台幣1萬1600元)。
摩爾多瓦全國人口大約260萬人,這比基輔的人口還少。因此,就人均接收的難民數來說,摩爾多瓦是最高的。目前,摩國幾乎有4%人口是難民。
在其中一個留居人口不到6千人的小鎮西雷茨(Sireți),便收容了約60名烏克蘭難民。當地首長博吉(Leonid Boaghi)對法新社(AFP)表示,曾經歷過共產統治的人民,留存了囤積應急食糧的習慣,「但我們能夠支持多久呢?直到資源都用盡嗎?」
3月下旬,摩國衛生部長已向國際公開求援,表示這批難民讓國內的健保醫療體系承受莫大壓力。
現前,摩爾多瓦最大規模的難民收容中心,不久前還是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時期的醫療院所。彰顯了這個經濟、政治體質都不佳的小國,近年來蒙受的挑戰是一波接著一波。
圖/摩爾多瓦曾是蘇聯的成員國,取自Unsplash,攝影:Maria Lupan。
與烏克蘭相同,摩爾多瓦曾是蘇聯的成員國。即便在戰前,摩爾多瓦也受貪腐所苦,境內親歐、親俄勢力對立。在貿易與能源上,亦相當倚賴俄羅斯、白俄羅斯及烏克蘭。
這場戰爭帶來的不僅是難民,也切斷了摩爾多瓦進出口的主要途徑。其他路徑更加昂貴,再加上戰爭擾動供應、推高能源價格,都令摩爾多瓦官員大呼吃不消。
摩國外交部長波佩斯庫(Nicu Popescu)便對《金融時報》表示,「我們有決心讓摩爾多瓦成為一個安全的地方,讓人們可以尋求安穩與尊嚴……但我們也需要協助。我國受戰爭影響甚大,需要大筆金融援助來讓我們保持社會及經濟穩定。」
圖/烏克蘭人民逃離戰火,取自Flickr,攝影:Mirek Pruchnicki。(示意圖)
摩爾多瓦的求援已獲得了一些回應。
4月3日,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湯瑪斯-葛林斐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宣布,美國將再提供摩爾多瓦5000萬美元援助。先前,美國已承諾會針對難民援助,提供摩爾多瓦3000萬美元。
歐洲議會也在4月參訪摩爾多瓦,與政府高層會面。3月稍早,歐洲議會通過1.5億歐元的摩爾多瓦資助計畫。其中1.2億歐元為貸款,3000萬歐元為補助款,來協助摩國受疫情、乾旱衝擊的經濟復甦。
德國、挪威等國,也已協助摩爾多瓦重新安置數千名境內難民至本國。
圖/烏克蘭人民逃離戰火,取自Flickr,攝影:Mirek Pruchnicki。(示意圖)
但這場戰爭對摩爾多瓦人民的威脅仍在。許多摩國人民擔心,戰火或將蔓延至國內。
在烏俄戰爭爆發後不久,分析人士便擔心摩爾多瓦會是普丁(Vladimir Putin)的目標之一,恐將捲入戰火,成為下一個引爆點。
這是因為,摩爾多瓦與烏克蘭有不少雷同的處境。除了同處蘇聯的過往,兩國也都不是歐盟、北約(Nato)的成員國。目前有著親歐的政權,境內還有一塊親俄的分離主義領地,不在中央政府的實質掌握內。
這塊位於涅斯特河東岸的細長領土稱為「外涅斯特里亞」(Transnistria),自1992年戰爭後,便落入俄羅斯支持的分離主義分子手中,甚至有千餘名俄軍在此駐守。
摩爾多瓦與外涅斯特里亞在這場戰爭中選擇中立,但沒有人能確定這個立場是否足以保護他們的家園。
一個摩爾多瓦家庭向《Euronews》記者表示,「這裡大多數的人都知道自己可能就是下一個。摩爾多瓦的政經條件與烏克蘭十分相似。」為了應付緊急情況,這家人已經準備好隨時可以離開的行李裝備。
對某些摩爾多瓦人民來說,烏克蘭的英勇抵抗,也是抑制戰火延燒的一大原因。照顧那些在烏克蘭作戰的丈夫、父親與兒子逃至摩爾多瓦的家人們,或許也是一種與他們齊心團結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