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澤倫斯基依然打算堅守基輔,與烏克蘭軍隊站在抗俄戰爭第一線,但仍可從中一窺利維夫和波蘭在地緣政治上的重要性。
圖/烏克蘭西部第一大城利維夫,取自維基百科。
烏西第一大城利維夫過去曾隸屬波蘭領土,二戰後遭蘇聯併吞,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才隨著烏克蘭獨立。利維夫目前人口70萬,是烏克蘭西部主要工業與文化中心,也是國內往來波蘭、匈牙利等東歐國家的交通樞紐。
烏俄衝突白熱化後,澤倫斯基政府將大部分政府機關遷至利維夫,歐美各國也相繼將大使館遷至這座未受戰火波及的西部大城,利維夫儼然成為烏克蘭的「陪都」,甚至未來將可能成為新首都。
如果澤倫斯基打算在利維夫建立流亡政府,不僅能夠延長烏克蘭抗俄戰線,必要時還能退至北約盟國波蘭的保護傘下。直至3月8日為止,利維夫已經成功遷移170萬烏克蘭難民至鄰近東歐國家,尚有20萬難民待在利維夫城內。
圖/烏克蘭西部第一大城利維夫,取自維基百科。
波蘭過去隸屬蘇聯衛星國,1999年加入北約後,波蘭一直對坐擁核武的俄羅斯保持警戒,甚至曾大力反對「北溪二號」(Nord Stream 2)天然氣管的興建,認為這將成為歐洲在俄羅斯手中的把柄。
這次俄羅斯揮兵入侵鄰國烏克蘭,波蘭全國人民大力支持烏國,不僅接納多數難民人口,更成為北約後備軍援的最前線。
雖然目前俄羅斯部隊尚未進入烏克蘭西部,但歐美擔憂普丁在石油禁運制裁下,將加大對烏克蘭的侵略力道,因此,比起利維夫,波蘭境內反而更能確保澤倫斯基這位民族英雄的人身安全、以及政權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