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94年義務兵役延長一年,有阿兵哥因此感慨國軍步槍少、軍武老舊又缺乏城市戰略或無人機等現代武器訓練

CNN曝台退役男怕淪兩岸炮灰!當兵練刺刀一年兵役怎敵台海戰?

CNN曝台退役男怕淪兩岸炮灰!當兵練刺刀一年兵役怎敵台海戰?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Diego González。(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作者:聯合新聞網
日期:2023-01-21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月20日報導,中共近來軍演頻頻,加劇台海緊張情勢,促使台灣延長義務役期,但有剛結束義務役期的後備軍人表示,如果想讓軍事訓練發揮作用,需要做的遠不只這些。

據報導,6名服完義務役的台灣年輕人接受CNN採訪時說,相關訓練不僅過時、無聊且不切實際。他們說,這是幾10年前設計的,重心放在刺刀訓練上,但缺乏城市戰略或無人機等現代武器的訓練。

延伸閱讀

兵役一年分裂94年高三生「末代爽兵」網喊一種黃金阿兵哥更欠嗆

有些人說,步槍太少了,無法四處走動,或訓練的武器太舊,根本不能用。還有人說,他們雖然專門接受大砲、手榴彈和迫擊砲部隊訓練,但根本沒有任何彈藥以供訓練。而他們的批評,正值台灣軍方關鍵時刻。

延伸閱讀

台女當兵國家才有救?他揭國防兵力「開盾3招」強贏一年服兵役

取自Unsplash。攝影者Serg Antonov。(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Serg Antonov。(示意圖)

總統蔡英文2022年12月27日正式宣布,將義務役役期從4個月恢復至1年,適用對象為2005年1月1日以後出生之役男,稱現行制度已不足以因應防衛需求。

延伸閱讀

94年當兵役男根本訓練不到「8+44週」?退將憂一年新兵效應更糟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軍方表示,與其他民主國家的役期相比,南韓役男的役期為18至21個月,新加坡為24個月,以色列則為為24至30個月,都比台灣還長。

取自Unsplash。攝影者Chuanchai Pundej。(示意圖,非內容畫面)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Chuanchai Pundej。(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但不少後備軍人對此表示質疑,認為唯有更徹底改革才能解決問題。像是2021年服役的26歲彰化審計員劉先生說,在他們連上有超過100枝突擊步槍,但只有10幾枝能用來進行射擊練習,很多都已破舊不堪,無法用於訓練。當時連上約有140名受徵召的新兵。

延伸閱讀

94年當兵害高中生全變胖子躲兵役?吃到BMI超標百公斤免役戰曝

2022年才服過役的台中25歲工程師丹尼斯(Dennis)則表示,自己被指派到砲兵部隊,但由於教官擔心新兵可能會受傷,因此他根本沒學會怎麼發射砲彈「我們被分配了簡單任務,多數時間都在幫忙打掃和清洗砲車。要是今天就開戰,讓我去當砲兵,那我想我只能當炮灰。」

延伸閱讀

研發替代役沒了,有專長服役更好!94年當兵役男申請替代役超嚴

取自Unsplash。攝影者Bao Menglong。(示意圖,非內容畫面)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Bao Menglong。(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28歲的劉姓男子2015年在屏東服役也提到「我們的指揮官幾乎沒有在地面訓練時教我們任何東西,因為他們覺得我們只有待幾個月,對他們不會帶來太多改變」。

延伸閱讀

兵役延長一年拍板月薪衝2萬!民國94年當兵義務役男學測前崩潰

服役期間,入伍者必須接受一段時間的體能訓練、學習步槍射擊和刺刀使用。一些接受採訪的民眾都質疑練習刺刀的意義,認為已經過時。

取自臉書「國防部發言人」。(示意圖)圖/取自臉書「國防部發言人」。(示意圖)

對此,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指出,相信改革將提升台灣的作戰能力,強調刺刀訓練有其價值,好比能提高士兵勇氣和好勝心,或所執行的任務不適合使用武器時,刺刀仍可作為替代選擇,並強調,現代武器雖說已被納入新的訓練課程,但要讓每個士兵都練習是不太切實際的,因為代價太高。

延伸閱讀

94年當兵役男飆月薪會狂打小蜜蜂?退伍軍人:阿嬤漲價發財到抖

針對批評,我國防部在給CNN的一份聲明中回應,已交請專家參加許多關於改革徵兵制度的學術研討會,並接受他們的許多建議,以提高訓練強度。

延伸閱讀

當兵一年不浪費時間?蔡英文拍板2024兵役延長操練參考美軍

本文轉載自2023.01.21「聯合新聞網報導內容,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觀點政策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出生晚2小時多當兵8個月?憂兵役延長年次天選95年元旦寶寶挨罵
聯合新聞網

聯合新聞網

由聯合報系於2000年成立,秉持聯合報系「正派、創新、關懷」理念,聯合新聞網向全球華人提供專業的線上及行動新聞資訊。除了來自聯合報系的聯合報、經濟日報、聯合晚報、Upaper、世界日報、歐洲日報等國內外五報的專業內容,還有合作媒體業者的期刊內容。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