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準備好了嗎?Podcast大軍搶灘台灣「聽覺」市場
Ken和凱莉在「佈道大會」暢聊國際新聞;百靈果NEWS提供。 傳統廣播的數位轉型終於來了嗎?去年,連歌手韋禮安、閻奕格也上傳和好友的錄音訪談。不過這回大家瘋的不叫廣播,而是改頭換面的新興媒體「Podcast」。
「歡迎收聽韋禮安跟你鳥鳥天!」3月底,韋禮安上架自己的Podcast節目,首集便邀歌手吳青峰上節目聊音樂、大尺度互開玩笑,迅速衝上Podcast排行榜第七名。
排名前三的當紅節目《百靈果NEWS》主持人凱莉表示,「韋禮安能吸引新的聽眾,把餅做大絕對是好事!」Podcast公司SoundOn共同創辦人顧立楷則說:「我已經聽十幾年了,一直在期待中文Podcast起來!」十多年前,他開始收聽美國Podcast節目。而今美國Podcast躋身主流媒體,台灣才正要起飛。

Podcast最早出現於2004年,是一種新型態的網路音頻節目。與傳統廣播不同,不受播出時間和地域限制。聽眾主動在網路搜尋、收聽喜歡的內容。簡單來說,Podcast之於廣播,就如同影音串流平台之於電視。
在美國,Podcast發展十餘年,是逐年增長的成熟媒體。美國互動廣告協會(IAB)調查,2018年美國Podcast廣告收益達4.8億美元,2020年上看10億美元。連臉書創辦人祖克柏、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都來參一腳。
數位新藍海,美國 Podcast 躍居主流地位
去年5月,顧立楷率先開第一槍,創立首間台灣伺服器、平台、廣告代理兼製作一條龍營運的SoundOn。「台灣有自己的平台很重要,讓大家知道中文是有市場的!」《百靈果》主持人Ken觀察,SoundOn投入後,台灣Podcast節目從原本20多個,驟增至200個。
不過,在文字、影音等眾多媒體爭鳴之際,Podcast如何逆勢突圍?

十多年前,因喜愛的體育評論作家投入Podcast開節目,顧立楷首次感受音頻媒體的魅力,「比起閱讀他的文章,感覺更接近。有點像你坐在他的客廳,聽他聊球賽。」
資訊爆炸的當今,「眼球商機」殺成紅海,「聽覺」反成了新藍海。如開車、煮菜、運動,都是音頻節目的潛力市場。讓曾任麥肯錫分析師的顧立楷確信,數位音頻背後蘊藏龐大商機。他創辦SoundOn,一口氣邀15位知名創作者開節目,包括YouTuber丹妮婊姐、法律白話文運動、人渣文本等,瞬間衝高Podcast節目量。隨後即展開三階段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