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主駕駛們認為公司分流上下班尖峰時刻並配合高乘載政策,才能解決一人汽車湧入港湖的交通回堵問題

內湖塞車開放路肩、10線道照堵?網2招斷「單身汽車」喊治本

內湖塞車開放路肩、10線道照堵?網2招斷「單身汽車」喊治本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Koushik Pal。(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日期:2023-03-05

內湖交通問題長年難解,對此台北市政府3月3日與交通部開會,盼內湖至汐止,開放國道高架路段下班尖峰時段行駛路肩,可雙方最後未達共識,因此台北市議員李明賢事後特於臉書PO文,邀請網友分享自身看法,結果對於是否該開放路肩這兩難課題,有人直言此舉恐怕只是換個地方塞車,也有人提議上下班實施高乘載,才能有效解決過多「一人汽車」進入港湖地區的窘境。

根據李明賢臉書貼文內容,他認為對中央而言,從內湖到五股的高架國道路肩,確實必須維持淨空,否則長達7公里的路段,若開放上下班尖峰時刻行駛路肩,如不幸發生車禍等事故,導致警車、消防車、救護車等車輛救援延誤,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延伸閱讀

台北三年蒸發18萬人!大安區最慘內湖塞車不受影響專家揭4原因

可對北市而言,內科通勤人數約16萬人,透過起點與終點的OD數據加以分析,當中僅約1/4駕駛是港湖當地人,其餘都爲回到市區或外縣市,因此每逢下班時段,從堤頂上國道的車潮幾乎都會回堵,進而造成嚴重堵車的狀況,因此若能開放路肩行駛,等於直接多出一個車道,自然有助於車流疏導。

延伸閱讀

內湖塞車4大狂解方代價高!開挖基隆河貫穿道將陷交通黑暗期?

取自Unsplash。攝影者Roger Victorino。(示意圖,非內容畫面)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Roger Victorino。(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有鑑於此,李明賢坦言,中央和台北市堅持的立場,都各有立論基礎,也各有利益,沒有絕對的對或錯。

針對交通議題,中央與地方只能透過數據不斷滾動檢討,並繼續協調優化,希望找出平衡點,獲取雙邊最大利益。

語畢,李明賢不禁想問網友們「大家認為,下班尖峰開放高架路肩車道,有助於舒緩堤頂塞車問題嗎?」

延伸閱讀

台中交通比紐約塞市府點出1關鍵!全球城市塞車排名台5縣市上榜

而該文一出,確實迎來苦主網友的不同看法,有人以切身之痛回應「換個地方塞而已~車太多才是主因」。

也有網友喊道「幾10年前第一版的模擬城市電腦遊戲就坦白讓玩家知道了,會嚴重塞車的地方,你多開幾條道路也是照塞。而且路肩留給救援用是個滿難反駁的理由。」

另外更有網友提出2大建設性作法,好比「分流上下班比較適當,讓企業各自決定上下班時間,每間公司都8點上班5點下班,給你10線道也是塞」,此外針對只乘坐一人、單人的汽車,不斷湧進港湖地區的現象,有人則提出實施「 上下班時間高乘載就能解決了」。

台北市曾試辦內科綠色運輸試辦計畫。取自台北市交通局。圖/台北市曾試辦內科綠色運輸試辦計畫。取自台北市交通局。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交通觀點台北市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北北基桃、中彰投、南高屏擬推通勤通學月票!一張圖看有省到?
高虹安跟進台積電解塞車惡夢!新竹市府上下班時間「這麼彈性」
沒了圓環就不是台南?網怨路小又亂害塞車,居民3點駁交通毒瘤
城市學編輯部

城市學編輯部

1995年起,《遠見雜誌》每年發表「縣市首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以具體民意反映地方施政成果。因此,《遠見雜誌》於2019年創立《城市學》,我們聚焦城市美學、人文活動、地方治理和智慧科技四大面向,邀你一同探索城市發展的有機未來。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