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內政部統計,去年台灣新生兒人數僅有13萬8986人,創下歷史新低,今年情況也沒有好轉,1月新生兒人數為1萬948人,較去年同期減少2189人;新生兒數量下滑,連帶影響國家未來整體競爭力。
在各縣市新生數下滑的情況下,台東縣竟是目前唯一逆勢成長的縣市,縣府統計,跟前一年相比,新生兒數量增加89人,全年來到1494人,為何能成為全國唯一,正面反擊少子化趨勢?縣府認為有三大原因,包括了:推動友善生育、托育制度,與減輕家庭負擔都很關鍵。
「我上任四年多以來,認知到人口是一切基礎。」
對自己執政縣市創下佳績,台東縣長饒慶鈴與有榮焉,在接受《遠見》訪問時坦言,台東同樣面臨少子化問題,然而縣府開源節流有成、財政維持績優,或許各縣市都有雷同的政策,但因為台東的財政狀況更穩定,讓他們有更多力量來推動各項社福、醫療措施。
根據財政部統計,台東110年財政考評拿下全國第2、債務管理全國第1,台東也創下15年來負債最低紀錄。
圖/台東縣長饒慶鈴。張智傑攝影。
饒慶鈴指出,這些開源節流經費,都會挹注到更多社福、醫療及養育等措施。
首先生育補助部分,饒慶鈴指出,111年台東的生育補助,首胎從1萬元調升到3萬元、雙生以上及第2胎每胎補助增至3萬6000元,「我們是全國補助最高縣市之一」。光是去年,就發放逾4227萬,其中第一胎發放593人、第二胎也發放680個寶寶。
此外在從去年8月開始,縣府還加發「育兒津貼」及「托育補助」,前者第一胎可領5000元;第二胎可領6000元,第三胎則領7000元;每月可領至2歲為止。總計育兒津貼去年發放逾1.3億元,補助2萬9538人次。
托育補助部分,第一胎可領8500元,第二胎9500元,第三胎1萬500元(中低收或低收再加發2000至4000元),總計去年發放逾4030萬元,補助5937人次。
另外,養育上協助可能更重要。饒慶鈴表示,這部分縣府也有很多著墨,過去大家照顧新生兒,多數都到護理之家或請月嫂,但高額費用讓很多人無法負擔,因此縣府推出「妳生孩子,縣政府幫妳輕鬆做月子」,包括「免費育兒到宅指導」及「免費月子餐」等措施。
圖/台灣少子化已是長期趨勢,但台東卻逆勢成長。蘇義傑攝影。
她表示,只要家中有六個月以下嬰幼兒,就提供原則8小時的免費到宅服務,縣府規劃多名育兒指導員,依申請者需求進行育兒指導、幫嬰兒洗澡或餵食、簡單家務協助、陪同就醫回診等。最近這三年,已經服務1217名媽媽、服務總時數達1萬1593小時。
針對低收中低收及經濟弱勢家庭產婦,還提供三到五天免費月子餐送餐服務,不少單親媽媽、隔代教養、在學生等因此受惠,透過這種送餐服務,減輕大家經濟壓力,讓媽媽盡快回復身心理狀態。
此外新生媽媽最擔心的生病問題,饒慶鈴表示,縣府在2021年8月就推動「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計畫」,建立醫師與幼兒一對一照護制度,目前合作的醫療機構13家,至今1543名幼兒加入計畫,其中0到3歲幼兒收案涵蓋率為38%。
過去不少家長,都為了小孩就讀幼兒園傷透腦筋,在不少都會區甚至有抽籤擠破頭的情形,饒慶鈴表示,為了不讓家長有多餘負擔,台東創全國首例,讓公私立托嬰中心月費平等,每學期都收4000元,多出來的差額由縣府補助。
這項政策讓不少父母解決最頭痛的問題,光是去年一年,台東就補助超過335萬元,補助人次為1530人。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Tanaphong Toochinda。(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談到台東的佳績,淡江公行系教授陳銘祥坦言,這個數據還是要再觀察,目前會發生的原因,可能是當地育兒的成本比較低,確實能吸引一些青年返鄉,但要長期留住青年,提升就業環境還是最重要的課題。
「沒工作機會,就算房價、消費偏低,大家也不會在當地落腳」,陳銘祥認為怎麼留住青年,這是台灣偏鄉長期以來面臨的問題,但至少從現在的成績來看,台東這幾年政策確實有達到一定效果。
出生台東的立委劉櫂豪則說,還是要看長期趨勢,再觀察一段時間會比較客觀。
不管如何,新生兒人數銳減、邁入高齡化社會,已經是台灣當前最嚴重的國安危機,政府必須拿出更多方法,否則未來台灣將失去重要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