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模仿犯》跟日本原著小說差很大?這一點讓人險看不下去

Netflix《模仿犯》跟日本原著小說差很大?這一點讓人險看不下去 圖/演員吳慷仁在《模仿犯》中,扮演堅守正義與程序,最終迷失自我的檢察官「郭曉其」。此劇照由Netflix提供。
作者:方格子VOCUS
日期:2023-04-09

編按:Netflix爆紅台劇《模仿犯》現正熱播中,該劇在實力派演員吳慷仁、柯佳嬿、林心如、庹宗華、姚淳耀、范少勳、江宜蓉、夏騰宏等人精湛詮釋下,不僅將早期台灣媒體亂象和檢警偵查辦案等問題描繪得絲絲入扣,故事裡一樁樁連續殺人案背後,除彰顯兇嫌犯罪心理外,也暴露人性掙扎和善惡間難拿捏的壁壘。而這部引人入勝的驚悚之作,正來自於日本作家宮部美幸同名小說。現在就讓本文筆者帶你了解,原著筆下社會犯罪推理亮點。(此前言非原文內容)

作者宮部美幸花了5年時間寫成《模仿犯》。書分2冊,字型較一般小說細小起碼2號,也因此每版都多了行數,合共1300多頁。

我足足花了2個星期才將書看完,不過看完以後很滿足。不是因為憑意志終於看完全書,而是因為這部推理小說(其實已經超越了一般推理小說)真的很精彩,果然不愧是經典之作。

延伸閱讀

Netflix台劇《模仿犯》連續殺人魔會尿床?FBI曝被害人都有3特質

Netflix爆紅台劇《模仿犯》推出後網路熱議不斷,劇中吳慷仁飾演檢察官一角,在正義與私刑的內心掙扎間,與連續殺人犯展開心裡戰。此劇照取自臉書「模仿犯 Copycat Killer」。圖/Netflix爆紅台劇《模仿犯》推出後網路熱議不斷,劇中吳慷仁飾演檢察官一角,在正義與私刑的內心掙扎間,與連續殺人犯展開心裡戰。此劇照取自臉書「模仿犯 Copycat Killer」。

但其實我先看了由森田芳光拍攝的《模仿犯》電影版,老實說,拍得並不好,當時對這故事零認識的我,看完只覺得莫名其妙,故事也不具有什麼吸引力。

延伸閱讀

反社會人格5大特質!每25人就有1人遇挫會變「小丑」隨機攻擊?

但為何這部小說會成經典呢?尤其是那個結局,更是看得我一頭霧水,現在才知道電影改寫了結局。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抱著這樣的好奇心,我買了這部書回家,也沒有立即看,一直擱著,然後終於花了2個星期看完。

日本作家宮部美幸同名小說《模仿犯》分三部曲

第一部

講述女性連環殺人案的發展,由發現被肢解的手腕開始,劇情走勢包括:

發現手腕者本身是滅門慘案的倖存者;失蹤少女的親人如何應付變態兇手;警方如何追查真兇;文字工作者決定撰寫這起事件;兇手如何利用傳媒將事件推上高潮。

而這一部的結束,竟是兇手的突然死亡。

Netflix爆紅台劇《模仿犯》推出後網路熱議不斷,劇中吳慷仁飾演檢察官一角,在正義與私刑的內心掙扎間,與連續殺人犯展開心裡戰。此劇照取自臉書「模仿犯 Copycat Killer」。圖/Netflix爆紅台劇《模仿犯》推出後網路熱議不斷,劇中吳慷仁飾演檢察官一角,在正義與私刑的內心掙扎間,與連續殺人犯展開心裡戰。此劇照取自臉書「模仿犯 Copycat Killer」。

第二部

寫兇手的童年往事及犯案的心路歷程。此時讀者幾乎已能掌握兇手犯案的動機、過程和心理轉變等。

第三部

描述兇手死後,所有角色如何連接在一起,互相影響、互相撫慰受傷的心靈,當然還要交代真兇的下場。

日本作家宮部美幸同名小說《模仿犯》經典之處

老實說,看第一部時,這本書還不是很吸引人。因為作者採用不停轉換視角的寫法,即這一段寫寫這個,下一段又寫寫那個。

由於當時我還未投入故事中,加上人物轉換頻繁,所以追看意欲不是很高,且每一節常以高潮結尾,明明看得緊張萬分,卻突然轉到另一個人物出場,有點掃興。

延伸閱讀

最安全城市排名造福全球68%人口!台北「到哪都安全」奪第4

而根據統計,全書中有名有姓、有背景、有心理描寫的角色合共43個,就算有些人物只出場1、2節,讀者也會記得這些人物。

不過愈看下去,掌握主線人物後,便愈發趣味盎然,尤其是第二部兇手篇,簡直讓人看到欲罷不能。

到了第三部,讀者又會為一眾人被兇手玩弄於股掌間而心急如焚,直到看到結尾,情緒感動不已。

改編自同名小說的台劇《模仿犯》,透過一起起連續殺人案,探究背後的人性真相。此劇照由Netflix提供。圖/改編自同名小說的台劇《模仿犯》,透過一起起連續殺人案,探究背後的人性真相。此劇照由Netflix提供。

未看完全書,我已經很明白,為什麼《模仿犯》會成為經典。

不是因為書中案件多離奇曲折,事實上,書未看到一半,讀者就能掌握案情,而這也是此書最玩味之處。

但撇開故事,此書描寫的每一個角色,除反映出該人物的生活和內心世界,還可藉著這些人構建出當時的社會面貌。

43個人物輪番上場,大多不過是社會上的小人物,如蕎麥店老闆、加油站小工、住院病人等,但即使角色再小,作者都有深入的描寫,讓讀者了解,這些社會小人物的人生起落,而他們不正是現代社會的縮影嗎?

延伸閱讀

《黑暗榮耀》宋慧喬遭電棒捲校園霸凌是真的?10大看點靈感自她

至於受害者的描寫,當然少不了,其中不乏離家出走的少女,她們有的與家人關係疏離,但到底是什麼原因,使親人之間做出這種關係?那些少女的心態又是怎麼萌生?

當然,上述不過是一些周邊人物,作者對主線人物的描寫更是細膩,兇手、受害者家屬、警察、傳媒...以至社會每一個層面,大家是如何看待這些連續殺人案?還有殺人事故背後隱藏的扭曲?

Netflix爆紅台劇《模仿犯》推出後網路熱議不斷,劇中吳慷仁飾演檢察官一角,在正義與私刑的內心掙扎間,與連續殺人犯展開心裡戰。此劇照取自臉書「模仿犯 Copycat Killer」。圖/Netflix爆紅台劇《模仿犯》推出後網路熱議不斷,劇中吳慷仁飾演檢察官一角,在正義與私刑的內心掙扎間,與連續殺人犯展開心裡戰。此劇照取自臉書「模仿犯 Copycat Killer」。

在追看《模仿犯》的過程中,讀者不但覺得兇手殘忍,還會為社會殘酷的一面感到心寒。

鄰里故然無法接受兇手家屬繼續住在他們身邊,但就算是受害者的家屬,很多人也難以接受,原因自然是因為不吉利。

另一宗滅門慘案的倖存者,被殺人兇手的女兒追著要求跟其父親碰面,接受她的父親,即殺人犯,也曾是滅門案的被犠牲者,希望他因此簽署減刑請願書。

原來有一種人,存在這種思考模式,將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別人身上,很可怕吧?

受害者家屬永遠自責無法阻止悲劇的發生;嫌疑犯家屬為證明家人的清白深陷崩潰邊緣;傳媒工作者一窩風追捧話題人物;旁觀者冷眼並暗自慶幸事不關己;兇手對控制整個局面的欲望…。

《模仿犯》是一本充滿多角度思考的小說,是我近年看過的推理小說中最精彩的一本,絕對值得推薦。

日本社會犯罪推理小說《模仿犯》
作者:宮部美幸
譯者:張秋明
出版:臉譜出版
日期:2004年

本文透過「方格子直送」計劃合作轉載,作者梁淑淇,原文《模仿犯:精彩的經典之作》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觀點美學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黑暗榮耀》第2季「嘶嘶巨蛇」是真的!韓劇惡棍蓑羅拍前才知
國民法官被選上有薪水?怕報復能拒絕?懶人包揭首審台中殺人案
方格子VOCUS

方格子VOCUS

方格子VOCUS 是一個新型態的創作與交流平台,提供無廣告、乾淨簡潔的創作及閱讀空間,也致力於讓有料有趣的內容獲得收入回饋,開創多元的收費機制,幫助創作者實踐夢想。 目前已經有每月200萬個非重複訪客、20萬會員以及2萬位以上的創作者,在這裡盡情享受創作與交流,分享他們的知識和想像。如果你喜愛閱讀,渴望聽見多元聲音,更不應該錯過這些精彩內容!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