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臉書「高雄好過日」筆者Claudius在該文中表示,從興富發建案吊臂砸落到車輛啟動之間,約有26秒時間,爾後車輛啟動到撞擊又過了15秒,因此整起憾事大致有41秒的反應時間,可望透過各種機制加以阻止。
因此「高雄好過日」特別和實地勘查過台中、桃園、新北等地捷運系統的「3Qi.tw」陳柏惟辦公室聯手,得到幾個中捷軟硬體急需改善的缺失。
圖/台中捷運發生吊臂掉落鐵軌意外的現場畫面。台中市政府提供。
以GOA-4等級自動運轉系統運作的中捷,列車進站後到固定秒數,在沒有異常訊號的情況下,便會關門開車。
儘管,中捷列車仍具備軌道異物偵測系統,但作用可能跟大家想像中,利用光學成像、光達等辨識技術不太一樣,而是只有掉落軌道的物品才能觸發它的異物偵測系統,方式又分下面2種:
當異物觸及軌道,造成電流異常,訊號就會送回行控中心,將該段軌道標示為不可利用,進而煞停列車。
可遺憾的是,本起事件的吊臂未掉至軌道,是卡在半高處,因此無法觸動該機制。
圖/台中捷運列車。張智傑攝。
障礙物偵測器一般會安裝在車底的轉向架下,當列車因故碰撞軌道上的實體物體,超過適當重量的碰撞力時,列車就會立即觸動緊急煞車 (EB),並按照SOP,需立刻由授權人員進行障礙物排除,否則無法由行控解除。
但該機制的設計,是當列車碰撞軌道上可移動的實體物件時,才會產生一連串保護列車,避免其出軌的緊急動作。
換句話說,該機制需列車撞到物件才會反應,不能事先預防。
同樣的,由於本次吊臂非落於軌道,機制自然無法觸動,導致這一次中捷列車以正常發車的加速度出站,全速撞擊吊臂,障礙物偵測系統明顯沒被觸發。
其實方法是有的,且有以下4種,可少了其中的「緊急停車按鈕」,恐怕仍是中捷這起事件背後最大的隱形殺手。
不過中捷車站站務員辦公室內,是否存在可觸動自動列車保護速度指令的控制盤,這也有待相關部門進一步好好釐清。
此外,保全和隨車員有沒有能聯繫站務的機制?畢竟站內號誌系統可不經行控中心,直接阻止列車發車,應是此次意外中,最接近拯救人命的一項措施。
這顆救命按鈕,顧名思義,能在站內發生緊急狀況時,馬上按下去,就能啟動自動列車保護速度的指令,並以禁止速度碼信號傳送至列車,讓已屆靠站時限的列車繼續滯留在站內,以免發生意外;另外站務員辦公室,也通常都會有一個控制盤能使用。
正因為它極其重要,因此高捷、北捷、桃捷的月台上都有設置,可令人費疑所思的是,中捷居然沒有這套系統。
圖/台中市長盧秀燕在中捷發生吊臂掉落鐵軌意外後,緊急赴現場指揮。台中市政府提供。
然而,中捷其實是由台北捷運工程局負責設計的,換言之,中運量自動運轉的「北捷環狀線」也沒有這顆按鈕,存在相同隱憂。
所以即使眼見事故在眼前發生,中捷月台上保全和民眾雖有26秒的時間能反應,可終究也無可奈何,因為手邊根本沒有機制能強制列車停下。
圖/「3Qi.tw」陳柏惟辦公室團隊實地勘查後發現,新北市的北捷環狀線月台,也未設置緊急停車按鈕,只有緊急對講機。取自臉書「高雄好過日」。
儘管中捷屬於自動運轉系統,但其實在車頭,皆設有開鎖後可控的緊急駕駛台,只要用鑰匙打開,就能切換成手動目視駕駛。
但這起遺憾事件,隨車員就算操作熟練,發車後才目擊障礙物的他,大約野只剩10秒時間能立刻掏出鑰匙,並開啟駕駛台,再緊急煞車,時間明顯不夠,所以影片最後,隨車員也只能立即原地蹲下,以躲避強大撞擊。
另一方面,只要有人工回報中捷行控中心,行控中心再手動操作,指定列車便可煞停。
可由於行控中心的監視系統上,並未收到任何異常訊號,若想在通話中確認狀況再進行控制,也已緩不濟急。
圖/台中捷運月台一景。台中捷運提供。
正因為中捷沒有緊急停車按鈕的機制,所以日前有網友靈光一閃,認為其他人當場可透過卡住月台門、開啟緊急逃生門、月台端牆門等方式,觸動異常訊號,傳送到月台門中央控制盤(PSC),如此一來,旅客詢問室的月台門監視盤就會響起警報,站務人員便能及時應變,列車也會因為被卡住而無法發車。
只能說這一招真的是太聰明了,但要在10秒內,想到這種不在突發狀況SOP內的招數,並付諸執行,似乎也不是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