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文化局長張䕒育表示,城市藝術節由美術館、陶博館雙館出發,結合在地深厚的歷史、產業與文化底蘊,喚起在地藝術與工藝能量,象徵著從產業邁向美學的新生地。
城市藝術節包含開幕大秀、視覺藝術、表演藝術作品與特色活動,並有4檔精彩展覽在圓頂藝術空間、藝術街坊及陶博館登場。
開幕當天晚上,將由朱宗慶打擊樂團帶來開幕大秀《響動新生地》,於美術館園區進行世界首演。跨域表演內容以鶯歌在地歷史人文為靈感,結合安娜琪舞蹈劇場流動的動態肢體、建築雷射聲光和300秒絢麗煙火,演出總長50分鐘的磅礴樂章。
圖/開幕大秀由朱宗慶打擊樂團帶來演出《響動新生地》。取自新北市政府官網。
演出共有8首曲目,以在地脈動為文本,擷取新北特有的多元特質與文史情懷,內容展現大地初始的新生能量、對遷徙的想像、專屬於鶯歌的獨特樂章、祝願未來等意象。
而壓軸登場的300秒煙火秀,以朱宗慶打擊樂團現場演奏作曲家櫻井弘二創作的《騰空而起》為配樂,搭配8吋、6吋、3吋高空煙火及中低空煙火,並運用七彩繽紛的煙火渲染出豐富精彩的新北新生活,傳遞出新北這塊土地的溫暖與熱情。
開幕大秀《響動新生地》
演出時間:7/1(六)、7/2(日)19:30 - 20:35
演出地點:新北市美術館園區(新北市鶯歌區館前路300號)
藝術節集結國內外藝術家,13件大型視覺藝術作品展現新生地的姿態。
美籍建築師亞歷克斯·施韋德(Alex Schweder)與藝術家沃德·雪萊(Ward Shelley)將帶來表演式建築作品〈島嶼〉,在展區中打造5座「島嶼」。
圖/表演式建築作品〈島嶼〉將在展區中打造5座島嶼。取自新北市政府官網。
展期中將有6位跨領域共創藝術家,包括洪筱茜、林子翔 、雷雅涵、徐莘、蔡承翰、王甯,在「島嶼」上以接續方式共同生活,觀眾可與藝術家共同討論如何建築這座「島嶼」,作品也呼應了新北市遷徙與共融的城市特質。
台灣藝術家邱承宏作品〈水泥動物園〉,則是將棄置的雕塑加以修復,將「動物們」從原生地花蓮移動至藝術節現場,移動的過程也隱喻移徙與藝術家自身經驗的連結。
圖/台灣藝術家邱承宏作品〈水泥動物園〉。取自新北市政府官網。
而有用主張、禹禹藝術工作室以「變遷」為題創作,訴說人與環境的連結;藝術家劉致宏、丁建中、游文富、李承亮、共感地景,以「轉換」為題,呈現延續土地與產業。
法籍藝術家Cyril Lancelin、彭健宇(創坊設計)、黃景楨、林建志與江忠倫則以信仰為題,藉由符號轉換,打造新生於土地之上的全民藝術樂園。
本次新北城市藝術節的表演節目聚集28支表演團隊,將在每週末帶來92場精彩演出,包含定點式舞台表演、特殊定點表演,與遊走式表演等演出型態。
其中新北市在地與多元族群背景的藝術團隊,包括青虫aoi、五樓創意有限公司、汝妮DUNGI SAPOR、Paliulius(8664)等,將帶來沉浸的音樂演出。
圖/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將以操偶形式與觀眾互動。取自新北市政府官網。
而Slackline Formosa 臺灣專業走繩團隊、新北街舞潮、台灣街頭藝術文化發展協會-街頭作品實驗室、創造焦點、Fun Action等團隊,會帶來極限運動、街舞、跑酷及馬戲表演。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演洋娛業、小事製作,則會帶觀眾參與表演。舉例來說,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會以操偶形式與觀眾互動,運用高達4公尺的動物巨偶,打造奇觀幻想世界,率領觀眾遊走、穿梭於視覺藝術作品及美術館園區。
此外,藝術節連續3週末將會有「新北風市集」,集結數百攤美食、文創商店,打造期間限定風格體驗,同時陶博館園區假日「陶市集」也將同步登場,還有街藝表演及特色遊程,與多場主題展覽。
圖/藝術節連續3週末將舉辦「新北風市集」。取自新北市政府官網。
新北市副秘書長龔雅雯表示,共融是新北城市重要的精神,全齡化的藝術與文化活動參與,則是讓市民體現此精神的最佳方式。
繼美術館園區於今年開放後,「新北城市藝術節」與「2023臺灣設計展」將陸續於鶯歌地區舉辦。未來還會有美術館的開館及捷運三鶯線竣工,由公共建設串連文化廊帶。
圖/新北市美術館園區於今年開放。取自新北市政府官網。
2023新北城市藝術節「新生地 New Art Land」
活動日期:2023/06/30(五)- 07/16(日)
地點1:新北市美術館園區(新北市鶯歌區館前路300號)
園區開放時間:週一至週日 10:00 - 20:00
表演活動時間:週六至週日 14:00 - 18:00
新北風市集時間:週六至週日 11:00 - 19:00
地點2:陶博館陶瓷藝術園區(新北市鶯歌區文化路200號)
本館開放時間:平日 09:30 - 18:00、假日 09:30 - 20:00(需購票入館)
園區開放時間:週一到週日 09:30 - 18:00
相關連結:官網|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