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達仁,是台東的最南出入門戶,台26線公路在這嘎然而止,本來公路總局開闢這條公路是為了連接台東達仁跟屏東墾丁端,但因為屏東縣政府將這段未開闢的公路納入自然文化保留區,這道路工程便在南田部落永久停工。
即使台9線南迴公路完成拓寬,一般遊客也不會特意繞進台26線,就這樣南田部落被遺忘了。
圖/台東東海岸台26線隨處可見的台東藍。台東縣政府提供。
這裡是全台灣唯一沒有海岸公路的地方,擁有未受現代文明洗禮破壞的天然海岸美景。阿塱壹古道由台東的南田社區此開始繞行台灣東南端至屏東旭海社區,是台灣原始地質地貌的代表,更有人稱它為天涯海角,這名稱實屬恰當。
正因為天涯海角地處偏遠,縱然擁有如此絕佳地理環境,被遺忘的達仁鄉南田村,年輕人外流,留下的只有老人與小孩。
走阿塱壹古道一直是許多熱愛大自然的人心中願望清單,屏東縣政府每天只開放300名額供遊客申請,其中部分名額特別給屏東端的旭海社區,申請人必須參加社區的付費活動。
如此一來確實也造就旭海社區的收入,但這樣的模式對在台東端的南田社區居民,只能看到遊客從自家門前穿越,卻沒有留下任何消費,心中只有無奈與悲催。
圖/古道入口處的打卡點滿足旅客到此一遊的拍照需求。台東縣政府提供。
在地方創生的概念下,台東縣政府思考如何運用這裡的天然美景與具有在地發展意識的地方協會組織共同來推動達仁鄉南田村的地方創生願景。
饒慶鈴縣長在去年特別到南田部落針對地方發展辦理座談,南田社區發展協會葛鴻文理事長表示希望能利用這裡的特色,帶動地方觀光與產業,因此縣政府原民處便與部落討論,如何發揮阿塱壹古道的吸引力,帶動部落的觀光發展。
阿塱壹古道在生態保育的概念下,每日限制進出人數,但有更多人是無法有充分時間南田進屏東出,因此我們思考如何藉由最有效的地方投資帶動人氣、人流與經濟活動在南田發生。
參考台東各地大地藝術季的成功經驗,透過藝術裝置與地貌文化的結合,有效的創造議題、帶動人流延長旅客停留時間創造了深度旅遊形式。
圖/因應太平洋的風,藝術品的安全性非常重要。台東縣政府提供。
因此在南田,我們擷取地方文化特色與藝術的接合,希望透過藝術裝置與族群文化與地貌美景的共同結合,創造一個藝術地標作為議題,引發關注。
因此邀請加拿大藝術家Dave創作了祖靈之手,透過族群特色的手紋、環境保育的概念的裝置藝術呈現吸引遊客關注,未發表即造成轟動,遊客日夜絡繹不絕,大家忽然發現這裡日月星光、海岸與山脈之美。
遊客來了,但要如何對地方帶來正面價值而非是環境衝擊?
在思考這件事情的面向上,我們希望帶動旅遊人流來到部落社區,但又不希望過多人潮對古道產生破壞,在環境保育與旅遊的雙重需求下,我們發展出一套新的旅遊模式,微型古道南田一日遊。
也就是設計遊客車輛停放社區,不讓車輛進入古道避免過度破壞,而以社區往返古道的接駁方式,讓遊客親身暢遊古道體驗,以微型古道600公尺的行程來輕鬆滿足旅客對於山水古道風光的嚮往。
圖/為了讓遊客清楚古道距離,每100公尺都設有趣的提醒文字。台東縣政府提供。
接下來又能回到社區認識部落文化、從事文化體驗與消費,這樣不僅大幅帶動旅客來到南田旅遊又能兼顧環境保育需求,更重要的是微型古道旅遊帶來了停留的人流與商機。
在台灣推動地方創生許多地方團隊的經營模式多依賴政府相關補助,在計畫結束後便會面臨生存困境,無以為繼。因此在思考未來永續經營的原則上,除了創造商機與項目外,多元的商業模式與永續經營便是重要的推動項目。
圖/裝置藝術的創作過程居民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台東縣政府提供。
因此台東縣政府也大力支持推動南田露營區的設立,藉由地方社區協會的管理,以輕旅行的環保旅遊概念,推動南田地區的多元旅遊產業模式,完整運用南田的天涯海角的環境優勢,以旅遊帶動部落體驗、文化餐食等商機。
希望藉由產業發展,吸引更多的部落青年返鄉就業,目前社區已經創造二十多個全職工作機會來經營這段古道。
地方創生是每一個在乎土地的人,非關心不可的議題,也有越來越多人想要加入。雖然投入地方創生並不容易,但可以從成為旅人開始,親自走訪感受地方美好,進而消費、分享甚至宣傳,讓旅行成為改變的力量。
圖/古道啟用當天部落用古調吟唱祝福。台東縣政府提供。
讓我們一起走訪美好的南田與阿塱壹微型古道,不論在星空、海濤聲或藝術美景下,相信你都會愛上南田,這塊全台唯一未受現代文明破壞的海岸,讓我們一起來南田旅行、消費,讓旅行成為支持地方創生的力量。
本文為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