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打開台北是什麼活動?
●打開台北時間、活動地點、路線
●路線主題一:會呼吸的城市
●路線主題二:宜居的生活處所
●路線主題三:永續建築與城市
●路線主題四:打開城市中隱藏角落
●路線主題五:打開城市組隊競賽
以限時48小時的方式,打開城市的建築空間,是非營利、志工、學術合作方式所營運的獨立活動。
此活動最早源自1992年英國倫敦的國際建築節慶,台北主辦方則在2019年獲得官方授權,透過各種導覽跟活動,讓民眾以其他角度發掘平時不曾察覺的建築之美。
圖/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建築外觀以2座塔樓塑造主要入口的意象。打開台北提供。
包含「環境共生/會呼吸的城市」「都市更新/宜居的生活處所」「永續建築/設計實踐場域」等主題,11月11日至12日限時兩天免費參觀,以下整理五大路線。
依照不同場館,有開放現場排隊、線上預約等,預參加民眾詳請請上打開台北官方網站查詢。若來不及搶到限定預約場次,也可挑選「自由參觀」的場域,或是到「可現場候補」場館碰碰運氣。
活動除了11月11日至12日,也將在台灣設計週12月3日、12月9日響應加開。
圖/今年打開台北的主題是為呼應Open House EUROPE 2023年「Sustainability 」(永續性)主題,以「對話與永續」核心。圖取自「打開台北」官網。
你知道國內最大的淨水處理場在哪嗎?在系列活動限時開放預約參觀直潭淨水場,一窺供應雙北市民水資源的背後工程。另外還有觀音山蓄池水池的「地下水宮殿」,草山隧道(陽明湧泉)與水相關的自然環境,到廈川玖肆水岸復興、關渡自然公園自然中心,探索水資源環境與公園綠地,體驗親水環境秒出國,一起想像水城文化的新可能。
參加線上活動也有機會獲得活動「打開流域」船票,乘著船、吹著海風,聆聽關渡大橋及淡水河岸的發展故事。
圖/草山水道系統為全台灣第一個設置自來水水管橋的水道系統,取自打開台北官網
打開台北活動主軸中,也拋出提問「日日生活在此的人們,會希望台北成為一座怎樣的城市呢?」藉此在活動中開箱萬華莒光社宅,這裡兼具育幼、照護、藝術、綠廊,還有誠品生活進駐一樓。
此外你還能漫步附近的台北市婦女館、新富町文化市場、剝皮寮樹屋、西門紅樓,感受台北把多元族群友善融合在建築裏頭,只需要捷運就能抵達藝術場館,例如如福德聚場與廣慈社宅公共藝術、興隆小客廳、樂活共生實驗基地、REstoRE 舊與新織、療寮生活館等。
圖/萬華莒光社宅結合社會福利、鄰里商業設施,提供複合公共服務機能。圖取自「打開台北」官網。
早在綠建築前台北就有利用建築蓮花曲線、垂直式的中庭庭園的前衛建築宏國大樓,不僅導入形象自然且生機蓬勃的元素在辦公大樓中,更有世界罕見的高齡綠建築認證。
新落成的南門市場、國家影視聽中心、到平時不對外開放的交通部公路局,到屢獲國際大獎的亮眼建築浩漢設計總部,處處都有與自然人文環境呼應,到松山文創園區、榕錦時光生活園區、北投中心新村,細察文化美學建築融合永續的巧思。
圖/宏國大樓為台灣建築大師李祖原的經典之作,中庭設計有天然光束。圖取自「打開台北」官網。
想要探索城市秘境絕不能錯過此主題路線,你可以沿著陽明山的優美風景,造訪古物植栽專門店「裏山」、建築師私房空間lifelike參觀古董收音機及黑膠、美軍宿舍群建築,爸爸媽媽們可以帶小朋友參加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的親子工作坊,到唭哩岸巷弄中的豪華朗機工,走進電影般的實作空間,遠至烏來區結合泰雅跟溫泉的空間也很適合秋季來場文人之旅。
另外像是較少人知道,但絕對值得一探究竟的鳳甲美術館庫房、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貓道)」、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屋頂、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頂樓花園」、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博物館幕後(蜂花園)」、華山文創園區「望北茶亭」、達觀規劃設計顧問、IMO建築暨設計事務所、CRE8奎艾特設計、貳本規劃x優瑪設計、拾初建築、HOLO+FACE 華山概念店等,都是本次開放的城市秘境。
圖/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的頂樓花園種植逾50種的臺灣原生植物。圖取自「打開台北」官網。
除了探索台北城市建築,只要兩人組隊也可以一邊觀賞一邊拍照解謎拿積分,只要在11月11日至12月9日積分最高的組別,就有機會抽中三陽機車SYM「都市漫遊機車CLBCU」。
民眾在活動期間,將由「Insider種子導覽培訓計畫」具有熱忱與知識的種子導覽員帶領下,深入空間故事,其中Insider主持的「街角相談室」裡,將藉由觀察、體驗、主題式分享、數位留言板中互動。
圖/活動期間民眾可組隊競賽抽獎。圖取自「打開台北」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