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說起「大符」起源,民俗上一般認為,台灣早期農業社會,因家家戶戶經濟狀況較差,所以常不被容許迎請神明回家祭拜,於是許多宮廟遂開始製作大符,將畫有神像和廟宇元素的圖騰,以木刻或拓印紙上的方式呈現,等同神尊駕到,讓一般人也能把神請入家,帶來鎮宅驅邪、保平安等作用。
不過台灣大符沒有特定規格,各廟推出的尺寸與樣式都不相同,就台南北區「全台首邑縣城隍廟」而言,廟方共有2款大符,分別為多數人索取的主神城隍爺,以及該廟特有的新版大符,上頭為祀奉200多年的2尊童子爺。
而前者構圖,自然是以主神為主,安排城隍爺坐鎮於傳統建築殿堂的中央,左右兩邊站著文、武判官。
後者圖中的一對童子爺公,則相傳是玉皇大帝派遣下凡的金童玉女,專程輔佐城隍爺教誨世人,並保護兒童,所以也是民間信仰中,小朋友常見的守護神,亦有很高的文史研究價值。
有趣的是,全台首邑縣城隍廟2023年還特別請來繪師,設計一款比A4紙還大,特製500張的全新「特大符」,並廣受民眾歡迎。據悉,當時幾乎天天都有人來詢問廟公、廟婆相關資訊,可見傳統大符尺寸無限,端看廟方巧思。
至於上述提到,特別來信索取大符的美國76歲老教授James Kemp,廟方也很高興,能為他在美國FSU East Asian Studies的中國文化與民俗風情研究課程貢獻一份心力,因此也隨即回寄廟內2款道教版畫平安符(即大符),並分享此事於臉書粉專。
同時,全台首邑縣城隍廟還不忘說明,James Kemp教授提供的照片裡,外國學生手拿的大符,也來自台南各地神廟,如府城四聯境普濟殿、台南元和宮全台白龍庵。
然而,對於台南城隍信仰無遠弗界,逐漸吸引國際關注,許多台灣網友也深感驕傲,紛紛留言「城隍爺跨海到美國」「揚名國際值得推廣」「謝謝這些人做研究」。對此廟方也提及,過去就曾有信眾跨海來信求取大符,但說到做研究,真的還是頭一遭。
不過,由於台灣道教的神明咒符種類多,像是全台首邑縣城隍廟就還有「淨符」「收驚符」和「土符」等,且半年內已被索取逾千張,所以廟方也表示,信眾參拜時,務必確切了解其用途,否則搞不清楚就戴在身邊,反而可能誤觸禁忌。
如以「淨符」來說,全台首邑縣城隍廟方就強調「那不是平安符」,其主要是用來去除無形穢氣的,所以並非每間宮廟都有,除非廟方主祀的,正是掌管陰間司法的城隍爺(顯佑伯),那提供的機會就比較高。
換言之,通常民眾要遇到「歹咪仔」,或碰上心神不寧、生病、不順的特殊事件時,才需要特別到廟裡,向神明擲筊領取,否則淨符亂用,很可能傷到無辜的無形,波及靈界的朋友。
圖/台南北區全台首邑縣城隍廟方強調「淨符不是平安符」。台南北區全台首邑縣城隍廟提供。
另外,如民眾去過比較陰的地方,如殯儀館、凶宅、命案現場等,也能特地到廟裡祈求淨符,並將其燒化於水,再用毛巾沾水輕灑淨身,用來除去無形穢氣。
話鋒一轉,廟方不忘強調,信徒沒事千萬別配戴「淨符」,否則到比較陰的地方,尤其是殯儀館,恐會招致更不好的磁場侵擾,因為「這好比帶著武器去和無形嗆聲,母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