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醫院變身創生基地!嘉義鹿草聖家園區,如何成為創業聚落?
圖/位於嘉義縣鹿草鄉的聖家堂,過去是當地的社會服務據點,近年在鄉親努力下開啟活化之路。劉芮菁攝影。 嘉義縣鹿草鄉是全台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鄉鎮,面臨嚴峻的人口外流、老化危機。但這片土地並未因此沈寂,一群熱愛故鄉的在地居民集結起來,在關愛故鄉公共服務協會號召下組成志工團隊,重新整頓當地荒廢已久的天主教園區,要打造成「醫療博物館」與「在宅醫療中心」,還成為返鄉青年的培力基地。
漫步在嘉義縣鹿草鄉的街道上,靜謐的氛圍彷彿讓時光慢了下來。穿過幾個街角,一棟外觀斑駁、荒廢多時的建築悄然現身。在不知情的人眼裡,這或許只是偏鄉尋常的閒置老屋,但其實,這是天主教耶穌會在1961年創辦的聖家園區。
曾經的社區醫院 如龐貝古城般被陳封起來
聖家園區曾是當地最重要的社會服務據點,除了教堂,還設立有「聖家貧民醫院」與「育英幼稚園」。在物資匱乏、醫療資源稀缺的年代,這裡是當地居民的依靠。創辦人葉由根神父與晁金名修士無私奉獻,提供免費醫療服務、接濟貧困家庭。對鹿草居民而言,聖家醫院是新生命的起點,許多人在這裡出生、長大。這個園區,乘載著許多人的生命記憶。
隨著時代遞嬗,19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各地開始廣設大型醫院、調漲醫師薪資。1990年代後全民健保開辦,民間的醫療資源逐漸充裕,聖家醫院的功能逐漸被大型醫療機構取代。1996年隨著晁金名修士辭世,醫院停止運作。
2000年後,少子化與人口外流加劇,導致育英幼稚園收支失衡,最終也在2012年關閉。加上鹿草當地已經沒有天主教徒,聖家園區的使命一一消失,天主教會決定關閉園區。此後,聖家園區猶如龐貝古城般被陳封起來,建物隨著時間隱沒在荒煙蔓草裡。

返鄉青年組志工隊整頓園區 開啟活化之路
多年後,返鄉青年蕭英偉和友人成立關愛故鄉公共服務協會,致力於地方創生與社區營造,並由蕭英偉擔任協會理事長。在尋找樂齡中心場地時,蕭英偉偶然發現了這片荒廢的園區,透過認識的天主教徒黃瑛瑛聯繫教會,獲得教會同意,為聖家園區的復甦拉開序幕。
在志工同心協力下,園區逐漸恢復原本的樣貌。現在,協會與嘉義市博愛社區大學合作,在教堂內開設木工班,教導木工技術的同時,帶領學員協助修繕破損的門窗和家具。此外,協會也與其他單位合作,在聖家園區開設「太陽能風力車組裝課程」,或舉辦「螢火蟲電影院」,讓這座沉寂多年的建築恢復生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