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老屋「輝室」坐滿律師?百年書櫃藏法律人神秘《淡新檔案》
圖/輝室提供。 隱身於台北捷運古亭站一帶,南昌路巷弄深處的一棟和洋折衷式百年歷史建築,不僅曾是台灣法學先驅——全國首位台籍司法院長戴炎輝的寓所,還是他通宵達旦整理約兩萬件法律相關史料,完成畢生心血《淡新檔案》的國家重要文史場域。而如今,這棟源於日治時期的百年古蹟,搖身一變成為「輝室」餐廳,帶領民眾探索連結過去和未來的人文場域,用味蕾、嗅覺等五感一窺本土法學巨擘的精彩生命故事。而當本土美食遇見史料書櫃、歷史老屋融合現代餐飲,一段被時光珍藏的記憶,究竟將如何轉生,開啟台灣老宅新生的瑰麗新篇章呢?
法律人的偶像!戴炎輝梳理兩萬件珍貴史料撰《淡新檔案》,奠定台灣近代法學基礎
隱身於台北都市叢林裡的歷史古蹟「戴炎輝寓所」,雖源於日治時期,不過,由於當初入住的台大法學教授,也是後來台灣第一位台籍司法院長——戴炎輝,眼界獨具國際觀,除了讓居家美學東西合璧外,住所建築風格也和洋折衷,從屋外一片片日式磚瓦透露出歐美建物的典雅,到屋內四處可見的日本木造設計佐入西方雅緻元素,都讓百年後的現代人今日目睹,依舊賞心悅目。

然而,更令人感佩的,不僅是「戴炎輝寓所」的外觀之美,還有建物內承載的非凡文化意義。
相信台灣法律人都知道,戴炎輝是奠定台灣近代法學深厚根基的靈魂人物,也是1970年代推動本土一系列深遠影響司法改革的關鍵推手。

1955年起,就在國立臺灣大學從事法學教育的他,正是在寓所書房內,日以繼夜地整理人生最重要的學術貢獻之一《淡新檔案》,把1776至1895年淡水廳、台北府等地,近兩萬件極其珍貴的行政與司法史料詳實記錄下來,帶給後世難以撼動的法學寶典,也成為全台唯一現存,研究清代台灣歷史⾏政、司法、社會、經濟第一手資料。

而時至今日,這位肩負台灣司法傳承重任,以經典之作造就百年無數司法人才的偉人,人生故事也隨著戴炎輝寓所的精心修復,以老屋新生之姿再度為世人傳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