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漫畫《我所看見的未來》到著作《天使的遺言》,日本漫畫家竜樹諒描述的「7月5日災難夢預言」持續掀起全球熱議。由於她被認為,曾精準預示黛安娜王妃逝世、911事件與311大地震,故此次夢境內容近來也屢遭外界過度的放大與渲染。但巧合的是,各國地震專家紛紛警告,南海海槽已「平靜80年」,確實正值90至150年的地震高峰期。加上日本全境近期規模6以上的地震頻傳,讓預言又與地質現況驚人吻合。此外,根據日本官方預估,未來30年,當地發生規模8至9強震機率高達八成,若真的爆發規模9以上超強震,罹難人數恐達29萬8000人,災後經濟損失更可能上看302兆新台幣。但儘管竜樹諒已公開呼籲大眾理性解讀夢境,可是當日本從北到南皆被列為高風險地區,連台灣沿海都被納入海嘯威脅範圍,究竟這場災害夢的出現純屬巧合,還是真的跑在科學預警的前線?
2025年7月5日,關於日本「超越311」的災難預言近來於網路瘋傳,不少人認為,漫畫家竜樹諒在《我所看見的未來》一書中所描繪的災害,很可能與南海海槽大地震有關。尤其東日本一帶近期不斷傳出芮氏規模6以上的強震,更讓這場災難夢境持續引發各界高度關注與不安。
圖/日本圖文漫畫《我所看見的未來》有多項預言被外界認為已經應驗,其中最知名的正是日本311大地震。書封取自amazon。《城市學》製圖。
對此,面對大地震預言帶來的大眾恐慌,地震專家郭鎧紋公開表示,由於大型地震通常會以時間來估算風險,而日本周邊30年內發生強震的機率為八成、20年為六成、10年為三成,故若以一週旅遊時間來計算,發生規模8至9的地震機率僅為千分之一,如是停留一日的旅客,那風險則更將驟降至萬分之一。
「竜樹諒本人還針對該場夢境進行擴寫,稱自己兩度夢見:2025年7月5日,日本與菲律賓之間的海域將發生大規模爆炸。」
注意:此為竜樹諒個人夢境預言,無科學依據,請理性看待。
※ 資料來源:竜樹諒日本漫畫《我所看見的未來》內容
※ 預言內容僅供參考,不應作為生活決策依據
但話鋒一轉,郭鎧紋也不諱言,南海海槽的確是全球當前最危險的地震帶之一,因距離上次地震發生已過了80年,如以該區地震週期90至150年來看,確實已邁入了高風險期。
因此,儘管目前全球整體地震活動處於「超級平靜期」,6以上的地震並不多,但郭鎧紋不忘提醒,真正值得注意的,其實是發生異常活躍的前兆。
圖/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日前特別發文分享避難包內容物。取自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 AIT Kaohsiung。
舉例而言,2011年311東日本大地震在主震發生前三日,當地便出現規模7.3的地震。當時,各界都以為主震已過,未料卻是更巨大9級強震的災難前兆。所以每當有地牛翻身,民眾後續都應提高警覺。
結果沒想到,郭鎧紋的話才剛落下,日本北海道東部果真於6月19日上午8時08分(台灣時間7時08分),再度發生芮氏規模6.1的地震,震央就位於根室半島東南沿海,屬極淺層地震,最大震度為4級。所幸這場地震目前僅造成海面輕微變動,還未有海嘯致災之虞。
圖/日本北海道東部今(19)日上午8時08分(當地時間)發生芮氏規模6.1地震。翻攝日本氣象廳。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與專業機構也相繼釋出地震警訊。如日本氣象廳已認定,「南海海槽、千島海溝很危險」,當前均屬於高度危險地帶,也明確指出當地的地殼活動週期已臨近。
此外,日本土木學會(JSCE)則於6月11日發表評估報告中殘酷提及,若南海海槽發生大地震,保守推估,未來20年,日本災後經濟損失恐高達1466兆日圓(約合新台幣302兆元)。
又早在2025年3月,日本政府會議就已預估,規模9的南海海槽特大地震可能造成多達29萬8000人罹難,且試算後發現,間接死於災難者最多上看5萬2000人,數據相當驚人。
圖/日本311大地震。取自維基百科。攝影者US Navy。
而面對社群上層出不窮的「7月5日大地震」討論與預言擴散,不少台灣人也開始擔心台灣是否會受到波及。
據此,中央氣象署日前也透過官方粉專《報地震-中央氣象署》發布三點說明,呼應日本地震研究推進本部所預估,未來30年內,當地約有80%機率將發生規模8至9的大地震的說法。
圖/距離南亞大海嘯發生已逾20年。取自X@TNW_2020。
首先,如日本強震引發海嘯的話,台灣沿海地區確實需加以防範。而現在的南海海槽,的確是高風險區域,因為該處屬聚合型板塊邊界,由於應力持續累積,一旦超過岩石強度便會導致地震。
其次是隨著日本南海海槽大地震周期將至,上次發生的2次相隔兩年的大地震,分別為1944年昭和東南海地震,規模8.4;以及1946年昭和南海地震,規模8.2。兩起地震距離現今皆已近80年,暗示大地震發生的緊迫性與風險都在遞增。
南海海槽有可能發生大地震嗎? |
是,有可能。 |
發生大地震的機率有多大? |
未來30年內約有80%機率發生規模8~9大地震 |
會不會對台灣造成影響? |
氣象署提醒:對災害不需過度擔心 但平時應做好防災準備防災行動比擔心預言更重要 |
防災準備重點確認避難地點 規劃避難路線 備好防災包 定期檢查物品 |
故氣象署也強調,為防範於未然,台灣已更新海嘯作業的發布要點,透過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PTWC)接收各地的地震資訊,以評估發生海嘯之可能性,並向各國發送海嘯報文,並依據海嘯強度與緊急程度分級發布預警。
同時氣象署也震中呼籲,7月5日日本夢境災害預言再令人恐懼,都不如民眾平日起身,好好落實防災行動,如備妥防災包、確認避難地點與動線等,並定期檢查物資狀況,以備不時之需。
此外,針對赴日旅遊的台灣人,郭鎧紋則直言,北海道目前有兩大潛在危險區域令人擔憂。其一為千島海溝,其二則是日本海一側。 像是「千島海溝的話,北海道道東會比較危險,但現在還有日本海沿岸,也就是從南到北通通都有危險。」但他也呼籲,大眾也不必過度惶恐,還是應參考科學評估,以作出最適當的行動。
圖/日本北海道一景。取自Unsplash。攝影者Oliver Dickerson。
至於引發這場7月5日災難預言之亂的漫畫家竜樹諒,則在自身夢境遭網路過度曲解與渲染後,選擇自費出版類自傳新書《天使的遺言》,以進行公開闢謠。
無論是書中的內容,還是竜樹諒接受日媒採訪時所言,她皆提醒民眾「應理性看待災難,轉化成實際防災行動」,這才是其推出作品的初衷。
換言之,竜樹諒本身是以客觀態度看待自己的夢境,對於內容如何解讀,她希望交由人們自行判斷。但整體而言,這份關注希望化為促進人們重視安全、加強防災意識與準備避難的關鍵動力。
圖/取自TOWER RECORDS。
由此可見,當7月5日日期步步逼近,災難是否發生終究未知。然而,這場「漫畫夢境」所引發的地震議論與謠言爭議,已真真切切地讓國際社會將目光聚焦於天災的未知性與威脅性。
故面對大自然的變幻莫測,還有近年因全球暖化而造成的各地極端氣候,也許人人都應嚴陣以待,用科學視角去加以理解、掌握與防災,或許,這才是竜樹諒與專家學者們不約而同想傳達的理念,只是說法和敘述語境不同罷了。
預言時間 | 預言內容 | 實際發生 | 驗證狀態 |
---|---|---|---|
1997年前 | 預言黛安娜王妃逝世 | 1997年8月31日黛安娜王妃車禍身亡 | ✓ 已應驗 |
2001年前 | 預言911事件 | 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受恐怖攻擊 | ✓ 已應驗 |
2011年前 | 日本將發生「大災難」 | 2011年3月11日發生311大地震,造成19,759人死亡 | ✓ 已應驗 |
2016年前 | 預言英國脫歐 | 2016年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盟 | ✓ 已應驗 |
2020年前 | 「未知病毒將在2020年出現,4月達高峰後消失,10年後再現」 | 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 | ✓ 已應驗 |
2022年前 | 預言俄烏戰爭 | 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 ✓ 已應驗 |
2025年近期 | 預言全球經濟災難,並稱「人類沒落的開端」 | 川普關稅政策引發全球經濟動盪 | ✓ 已應驗 |
未來預言 | 新型病毒將在2030年再次出現 | 尚未發生 | ⚠ 待驗證 |
備註:竜樹諒預言屢屢成真,因此又有「東方的芭芭萬加」(Baba Vanga)的稱號。
資料來源:日本漫畫《我所看見的未來》網路資訊
表格製作:《城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