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公館圓環拆除說明會!民眾籲先試辦號誌改善肇事關鍵

台北公館圓環拆除說明會!民眾籲先試辦號誌改善肇事關鍵 公館圓環路口連續七年登台北市肇事熱點。劉芮菁攝影。
作者:中央社
日期:2025-07-31

台北市長蔣萬安拍板拆除公館圓環引發居民反彈,市府今天再次舉辦說明會,許多人質疑此決策是先射箭再畫靶,要求市府先試辦號誌及標線改善,再討論是否執行並填平地下道。

蔣萬安3月宣布,由於基隆路、羅斯福路口的公館圓環連續7年都是台北市肇事熱點第1名路口,將拆除圓環並填平地下道,改為正交路口。

工程原先規劃6月底啟動、9月開始拆除圓環,接著利用明年春節期間填平地下道,但在5月底首場地區說明會上收到許多居民反對意見,跨黨派多名議員也紛紛質疑後,市府決定暫緩施工,蔣萬安則承諾繼續跟地方說明。

台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今天舉辦第2場說明會,負責模擬方案的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公司表示,根據交通部資料,基隆路與羅斯福路口不僅過去7年都是台北市事故率最高的路口,今年1到4月的肇事件數也是全市第1,且件數及死傷人數遠高於台北市其他大型圓環,顯示此處確實存在問題。

鼎漢表示,此處現狀是7岔路口,車流量大且環內動線交織嚴重,大多事故都是因變換車道或方向不當而造成的同向擦撞,因此須透過工程、搭配號誌,形成民眾最熟悉的正交圓環,才能有效減少車流動向衝突進一步避免交叉相撞及同向直行側撞。

公館圓環路口是台北市的肇事熱點,台北市長蔣萬安原拍板拆除公館圓環並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但此方案引發反彈聲浪目前暫緩執行。取自Google街景。圖/公館圓環路口是台北市的肇事熱點,台北市長蔣萬安原拍板拆除公館圓環並填平公車專用地下道,但此方案引發反彈聲浪目前暫緩執行。取自Google街景。

鼎漢表示,拆除圓環並填平地下道後,公車旅行時間確實會比走地下專用道時多,但可降低汽機車事故風險,還能提升行人空間、降低人行道穿越距離、串連自行車動線,盼市民支持兼顧行車安全及效率,友善各個用路族群。

然而,許多與會民眾質疑,首次說明會時就提出先試辦調整號誌及標線,視成效再討論是否拆除,經過2個月後,市府仍然繼續以同樣的說法做同樣的規劃,根本是先射箭再畫靶、手上拿槌子就看什麼都是釘子,質疑蔣萬安成為「拆拆市長」。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有居民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方法,呼籲市府先試辦調整標線及號誌,甚至執行民調或舉辦地區公投,再來討論是否要拆除圓環,而不是舉辦結論一模一樣的說明會來搪塞、試圖幫蔣萬安解套。

羅斯福路有四個車道,但駛入圓環後卻只剩三個車道,標線不清容易造成混亂。劉芮菁攝影。圖/羅斯福路有四個車道,但駛入圓環後卻只剩三個車道,標線不清容易造成混亂。劉芮菁攝影。

全程參與會議的民眾黨台北市議員張志豪表示,公館圓環的存廢不僅大安區民關心,文山區、中正區甚至新北市民都會受到影響,但拆除是不可逆的工程,呼籲市府傾聽並順應民意,先試辦再作決定。

社民黨台北市議員苗博雅說,到底要不要施工、何時施工不是交工處就能決定的,但交工處可以將今天的民眾發言作為後盾,先採用標線及號誌改善,確定真的徒勞無功,再考慮做大型工程,「把頭砍掉不應該是頭痛的唯一治療方式」。

說明會舉辦近2.5小時後,苗博雅要求交工處長張建華承諾先試辦調整標線及號誌,並從8月開始辦理會勘。張建華未直接允諾,僅答應將市民意見帶回討論。與會民眾則不斷要求蔣萬安親自出面溝通。

本文轉載自「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公路運輸台北市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台北公館圓環拆除惹爭議!地下道填平會塞車?正反論述一次看
公館圓環將拆!七年登肇事熱點不是沒原因,專家點出三大缺失
公館圓環怎麼改才安全?專家曝「務實解方」:標線優化才是關鍵
中央社

中央社

中央通訊社是中華民國的國家通訊社。面對數位時代的挑戰,期待運用創新科技,開創大未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