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人專欄 】

一言不合就開打!苗栗竹南中港社百年水劫靠「祭江洗港」鎮魂?

一言不合就開打!苗栗竹南中港社百年水劫靠「祭江洗港」鎮魂? 圖/苗栗縣竹南鎮的民生路、八德街一帶,是舊時中港的核心區域。普通人攝影。
日期:2025-08-09

位於苗栗縣竹南鎮的中港老街,起初坐落在中港溪的出海口,加上河流沖積而成的平原地形有利於發展農業,早在16世紀中後期便已有漢人活動。到了18世紀初清帝國治台早期,中港雖非官方認可渡口,卻能憑藉地利蓬勃發展,成為漢人橫渡黑水溝展開新生活的熱門地點,往後也因此引發了涉及五個族群的激烈鬥爭。

漳、泉、客、原的多方角力

中港過去曾是道卡斯(Taukat)族馬卡留武(Mckarubu)社的所在,也被漢人稱作中港社。隨著清代漢人移墾數量日漸增加,部分馬卡留武社的族人遷移他地,留在原處的族人則被漢人同化。現今以四府王爺為主祀、建於18世紀的中港番社保安宮,原址正是過去作為中港社信仰與議事場所的公廨。

早期移墾中港溪流域的族群組成複雜,漳州、泉州、客家各據一方,其中又以漳州移民較為強勢。以媽祖為主祀的中港慈裕宮,起初便是由漳州移民自湄洲祖廟迎奉分靈來台,歷經數次遷移擴建,成為中港地區最具代表性的信仰中心。

中港老街在當時主要為漳州勢力;泉州勢力在老街以東的三角店地區,也就是現今竹南車站一帶;客家勢力則是盤據中港溪中游的頭份地區,並往近山擴張。起初大家還能基本和平共處,然而隨著時間進展,人口增長所造成的資源分配緊張,衝突也就在所難免了。

延伸閱讀

苗栗變美還爆省98億!鍾東錦吸青年回流不光靠2千億大矽谷計畫

中港慈裕宮歷史悠久,建立年代據稱可追溯到17世紀中期,與雲林的北港朝天宮、屏東的東港朝隆宮並稱「台灣三媽祖」。普通人攝影。圖/中港慈裕宮歷史悠久,建立年代據稱可追溯到17世紀中期,與雲林的北港朝天宮、屏東的東港朝隆宮並稱「台灣三媽祖」。普通人攝影。

一頭豬引發的血案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進入19世紀,整個台灣的族群矛盾紛沓而來,加上又有海盜蔡牽的作亂,中港因此築城防範外敵,其中最為嚴重的爭鬥發生在1826年。此事起因於彰化縣一個名叫李通的閩籍人士,偷了客家人黃文潤所養的豬隻,雙方因而發生齟齬。當李通再次率眾前往黃文潤住處洗劫時,過程中有兩名李通所帶的人遭到殺害。

本來單純的竊豬事件,結果鬧出兩條人命。李通把心一橫,決定不分青紅皂白地四處襲擊客家聚落,局勢如星火燎原般擴大成整個台灣西半部的閩粵戰爭,一發不可收拾。

當時有個名叫黃祈英的客家拓墾領袖,憑藉有著賽夏族頭目的婿養子身份,遊說部落聯合客家族群襲擊中港以為報復。這場中港攻城戰讓漳州族群措手不及,紛紛爭先恐後地往西門逃逸,最終造成嚴重傷亡,慈裕宮亦遭焚毀。光在城門外水圳射流溝內溺斃的,便有上千人之譜。

延伸閱讀

屏東王船文化館讓人雞皮疙瘩?東港三年一科燒千萬神舟震撼世界

昔日中港西城門外的射流溝,除了灌溉之外,亦兼具護城河的功能。普通人攝影。圖/昔日中港西城門外的射流溝,除了灌溉之外,亦兼具護城河的功能。普通人攝影。

安撫先民亡魂的「祭江洗港」

這場「中港大屠殺」並非結束,類似事件在往後數十年的中港反覆發生,要在公權力不斷地調停介入下,直到在1865年之後,族群紛爭才漸漸平息。

中港所遇到的乖舛命運不僅於此。早在中港市街發展初期,便曾遭遇中港溪上游山洪暴發,許多屍體順流而下;日治時期曾經在中港外海出現鯨魚擱淺,一群人搭乘小船想就近觀看,結果船身意外翻覆,造成32人的罹難;更別說更早以前為了橫渡台灣海峽所造成的無數犧牲。

擁有百年歷史的慈裕宮洗港祭江儀式,於2009年被列入苗栗縣無形文化資產。取自內政部台灣宗教文化資產網站。圖/擁有百年歷史的慈裕宮洗港祭江儀式,於2009年被列入苗栗縣無形文化資產。取自內政部台灣宗教文化資產網站。

這些災難都恰巧與「水」有關,因此中港慈裕宮結合以往在大陸原鄉於端午節祭拜屈原的習俗,進而衍生出規模更大的「祭江洗港」儀式。時至今日,祭江洗港儀式已經發展成竹南及其周邊地區的年度宗教盛事,超過50間廟宇一同參與。

祭江洗港不僅意指撫慰過去因故犧牲的先民,也具有淨化中港周邊環境、安定人心的作用,同時也應證了台灣諺語「土虱好食,死人頭無遐濟」(土虱固然好吃,但也沒那麼多死人頭顱餵食)所描述的悲慘歷史。

延伸閱讀

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湧708萬人一招全台最神!白沙屯媽第9輸在哪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文化復興苗栗縣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艋舺》沒演到的正版三國志!揭台北萬華「頂下郊拚」戰場遺跡
雲林宗教觀光霸台搶「最偉大準縣市」張麗善文資保存戰台南古城
南投「鏡頭君」紅出國!受天宮玄天上帝結緣白沙屯媽祖變超E?
Somebody Sue/普通人

Somebody Sue/普通人

喜愛歷史、閱讀、創作的一介普通人,特別專攻三國歷史、香港電影以及日本文化,著有《非普通三國:寫給年輕人的三國史》一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