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秘魯翻轉「行人地獄」!公民參與如何改寫城市風景?

她在秘魯翻轉「行人地獄」!公民參與如何改寫城市風景? 圖/秘魯建築師辛西雅・島袋在利馬以公民參與的力量改造公共空間,創造出孩童友善的環境。「佔領你的街道」(Ocupa tu Calle)提供。
作者:劉芮菁
日期:2025-08-11

台灣在1960年代後經歷快速的都市化與工業化,大量鄉村人口移入都市,但在既有空間不足、不理解法規等諸多成因下,紊亂的人車空間成為都市的常見風景。類似的景象也發生在南美州許多城市,由於生活空間不足,許多居民須自己搭建生活空間,形成缺乏公共設施與基礎服務的非正式聚落。當都市中多數居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該如何向政府爭取資源、改善居住環境?來自秘魯的建築師辛西雅・島袋(Cynthia Shimabukuro)多年來透過居民間的協作與照顧,以公共參與推動都市再生,創造更友善的生活空間。

今(2025)年6月28日,台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舉辦都市行動主題講座,邀請秘魯建築師暨大學講師辛西雅・島袋分享推動空間實驗與公共參與的經驗。島袋長期在秘魯首都利馬進行都市行動,現於羅馬天主教大學教授參與式空間規劃課程,她曾參與《佔領你的街道(Ocupa tu Calle)》專案多年,以低成本、可逆式的街角改造,為利馬創造更多對市民友善的環境。

快速都市化催生非正式聚落,貧民窟成半數人口家園

演講一開始島袋先介紹,秘魯在1980年代經歷快速都市化,但利馬既有的空間與都市規劃跟不上大批移入者的腳步,許多人自行佔領土地居住,在郊區形成貧民窟。這些非正式的聚落不僅缺乏水電、道路等公共設施,也因為位處山坡地,在多地震的利馬更容易受天災威脅。如今,這些區域容納了利馬近半人口,成為許多人唯一的生存方式。

「正式的都市規劃應該是先規劃、建構才居住,但利馬是先佔領了地才去做規劃。在這樣的脈絡下,我們如果要向政府爭取更多資源,就必須集結起來,一群人才有影響力。」島袋指出,這些非正式的居住空間能夠長期存在,很大一部分是仰賴居民的協作與照顧。運用民眾強大的組織能力,加上都市規劃知識的介入,就能將居民的力量化為行動,集思廣益改善生活環境,並建立起在地的認同與責任感。

辛西雅・島袋在講座中介紹,秘魯是高度集中化的國家,自1940年代以來大量人口湧入首都利馬,猶如人口從都市中「溢出」。劉芮菁攝影。圖/辛西雅・島袋在講座中介紹,秘魯是高度集中化的國家,自1940年代以來大量人口湧入首都利馬,猶如人口從都市中「溢出」。劉芮菁攝影。

延伸閱讀

地方創生怎麼做?看福岡FDC如何用「生活實驗室」翻轉小鎮命運

以公民都市主義改造街角,開創市民對公共空間的想像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島袋參與多年《佔領你的街道》(Ocupa tu Calle)專案,就秉持著「公民都市主義」的核心理念,相信公民行動可以推動都市創新。例如,他們曾在超市旁的停車位放上座椅、花台和盆栽,以低成本的方式改造成小型的休憩空間。儘管只維持14天,卻成功開創市民對公共空間的更多想像,促成17個自治市簽署《公共空間公約》,將公民意見納入城市治理。

《佔領你的街道》針對都市再生設計了很多指南,也開設培訓課程,無論是一般市民或政府官員,只要想參與都市行動、改造城市空間,都可從中學到相關知識與工具。因此,《佔領你的街道》的能量也受到政府關注。團隊參與的「種子之河」(Semilita del Amoju)專案,就與當地基金會合作,在政府委託下嘗試提升學齡前兒童的生活環境。

「佔領你的街道」經過多方協調,在利馬街角嘗試放置座椅、花台,打造人們可以休憩的環境。「佔領你的街道」(Ocupa tu Calle)提供。圖/「佔領你的街道」經過多方協調,在利馬街角嘗試放置座椅、花台,打造人們可以休憩的環境。「佔領你的街道」(Ocupa tu Calle)提供。

延伸閱讀

住台北好貴!2025全球高成本城市排名出爐,台北再上升一名

彩繪牆面、增加照明與座椅,危險小巷變身兒童遊戲場

島袋說,雖然大家都同意「孩子是國家的未來」,但在進行都市空間規劃時,往往忽略孩童的需求。在此專案中,她和團隊成員們在一間緊鄰河岸的幼兒園旁,鎖定一條雜亂而危險的巷弄,經過與當地學校、社區、政府等單位的多次協調,最後成功漆上鮮艷色塊,放上花台、路燈與長椅,改造成學童下課後的遊戲場。

這次的改造不只是單純的空間美化,更是在教育空間普遍匱乏的利馬創造出孩童們可以玩耍、探索的公共環境。島袋認為,要有更多這樣的孩童友善空間,才能培養孩童們的創造力,以及愛護公物的觀念。

「種子之河」(Semilita del Amoju)專案將一條雜亂、危險的小巷弄改造成孩童下課後的遊戲場。「佔領你的街道」(Ocupa tu Calle)提供。圖/「種子之河」(Semilita del Amoju)專案將一條雜亂、危險的小巷弄改造成孩童下課後的遊戲場。「佔領你的街道」(Ocupa tu Calle)提供。

延伸閱讀

正濱不只有色彩屋,還是座美術館!星濱山如何用藝術翻轉基隆?

社區參與推動都市再生,處理衝突是關鍵

回顧都市行動的經驗,島袋認為,社區的參與至關重要。她在羅馬天主教大學開設的「建築與參與式規劃」課程,會帶著學生與社區互動,一起研擬改造方案。先從理論授課為學生建立城市主義、都市再生等知識體系,再透過關注社區議題的夥伴牽線,島袋帶學生們多次實地參訪,並為居民舉辦工作坊,聊聊他們對社區的想法與需求,促成學生和社區居民參與式行動。後續也會邀請居民、政府官員到課堂做回饋,分享行動成效。

演講最後,島袋指出:「參與過程必然有衝突,如何處理衝突非常重要。」她強調,參與不是予取予求,大家提出來的方案不一定就是對的,它是需要不斷協調的過程。

「參與很複雜,需要長時間經營,我們要找到戰略夥伴,也要隨時思考哪些人被我們排除在外。」島袋說道。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國際多元包容幸福宜居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沒落港城如何逆襲?從策展到空間改造,基隆用創意找回城市靈魂
誰說林森北路只有條通!她用雜誌和書店改寫林森北路的故事
用繪本說桃園在地故事!小兔子書坊串聯平鎮的人與土地
劉芮菁

劉芮菁

遠見、城市學記者兼議題策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