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升溫極端氣候變遷加劇!太平洋颱風路徑南移、暴風強度升級,台灣南部、離島颱風放假天數大幅領先北部

10年來「最多颱風假縣市」飆31天少一個月薪?台北19天排第8名

10年來「最多颱風假縣市」飆31天少一個月薪?台北19天排第8名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VUNG NGUYEN。(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作者:蔡炆璇
日期:2025-08-14

隨著中颱「楊柳」於8月13日登陸並過境,全台多地經歷強風豪雨衝擊。雲林、嘉義、台南、高雄、花蓮、台東及澎湖等9縣市,在颱風來襲前一晚便率先宣布停班停課,以降低天災肆虐時的人員風險。然而就在颱風逼近之際,有網友因好奇心而翻查過往資料,結果意外發現,自2015年至今,全台各縣市「颱風假」累計天數中,高雄以31天穩居全台冠軍;台東與花蓮縣則各以29天緊追在後;至於台南和屏東同為28天。究竟,這份看似「颱風放假天數」的單純排名,背後蘊藏哪些南北差異、氣候變遷與災害風險分布的多重現實?數字愈高的地區,居民是否真的在颱風衝擊下,付出了更沉重生活代價?

根據Threads網友日前的統計,從2015年起至今,全台各縣市「颱風假」累計天數中,高雄市共計停班停課了31天;緊追其後的是台東縣與花蓮縣,各有29天;而台南市與屏東縣,則同為28天。

緊接著,其他同樣累計20天以上的地區,包含了澎湖縣23天、嘉義縣22天、嘉義市21天;以及基隆市、新北市與雲林縣,各有20天。

至於累計少於20天的縣市,分別為台北市與金門縣,均為19天;宜蘭縣17天;連江縣16天;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則各是15天;最少的是苗栗縣,僅有14天。

取自Unsplash。攝影者Andréa Villiers。(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Andréa Villiers。(示意圖)

延伸閱讀

高雄分隔島長香菇何止有毒!7月日照僅121小時讓南部人變了?

台灣10年來「最多颱風假縣市」曝!高雄共31天奪冠,台北意外僅19天排名第8

令人玩味的是,該統計結果一出,隨即引發網友熱議。因為不少人都對北北基三市的數字落差感到意外,紛紛直呼「蠻意外台北市跟新北市、基隆不同」「我永遠記得新北比台北多放的那一天,整個辦公室只剩下真正的天龍國人」。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此外,更有人以戲謔口吻調侃「原來宜蘭是邊緣人」「高雄人:竟然就這樣少了一個月薪水?!」「外島跟花東算是海線第一排,且無天然阻擋物」。

取自Unsplash。攝影者Dibakar Roy。(示意圖,非內容畫面)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Dibakar Roy。(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而面對高雄累計的颱風假天數最多,有許多網友沒有因此高雄,反而先後以崩潰語氣直呼「高雄那種重災區拿來換假我也不要」、「高雄山區放的颱風假,不是可以爽爽躺在家追劇的那種欸,好像他們很爽一樣」。

其中更有人直言「那些說羨慕的人,最好家裡都不要經歷沒水、沒電、沒網路、沒屋頂,地上還淹水的情況,今年的颱風真的很恐怖」。

延伸閱讀

高雄淹水到豪宅都怕原因曝!苓雅區20年沒水患挺得過康芮颱風?

顯見,這場颱風假排行不僅揭示各地面對颱風的頻率差異,也再次反映,沿海與山區居民在每一次警報背後,真實且沉重的生活代價。

而台灣近10年,各縣市颱風假天數出現的南北落差與分布現象,其實絕非單純由地理位置來決定,背後也與十年來地球氣候變遷息息相關。

極端氣候變遷加劇!颱風路徑南移、強度升級,南部、離島颱風假天數大幅領先

過去,全球氣候變遷已明顯改變西北太平洋颱風的生成與行進模式,尤其,海水表面溫度的持續升高,大幅延長了颱風的發展期,使其有更多時間累積能量,導致暴風圈的強度提升,暴風半徑也漸漸擴大。

同時,大尺度環流與副熱帶高壓位置的變化,都影響了颱風登陸台灣的機率與路徑傾向,讓部分颱風更頻繁地直撲南部與東部,或沿近海路徑掃過離島地區。

取自Unsplash。攝影者Jonathan Ford。(示意圖,非內容畫面)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Jonathan Ford。(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延伸閱讀

台南百年廠「防洪神牆」震撼萬人!不怕淹水才能阻極端氣候?

故該現象也充分反映在「全台各縣市颱風假天數」的統計中,即南部與離島縣市的停班停課天數,明顯普遍高於北部,證明其承受颱風風雨衝擊的次數更多,也強度更大。

所以展望未來,隨著國際各地極端氣候持續惡化,颱風發生頻率與強度恐進一步加劇,沿海低窪地區的海水倒灌風險逐年上升,山區也可能面臨更多土石流與坍方威脅,地方政府在防災策略與基礎建設上,皆必須提出更高的要求。

法規 《天然災害辦法》揭停班停課門檻!跨區上班通勤族、上課學生權益一次看

又依據《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第4條,地方政府可於符合下列條件時宣布停班停課:

風力條件:颱風暴風半徑在4小時內可能經過的地區,平均風力達7級以上,或陣風達10級以上。

降雨條件:降雨已致災或有致災之虞,且未來24小時累積雨量預測達山區200毫米、平地350毫米。

此規定,同時當然也保障跨區通勤族與不同生活場域的民眾權益。即不論是工作地居住地,還是通勤必經地區,只要其中任一地方政府宣布停班停課,該區勞工與學生便可依法放假。

取自Unsplash。攝影者Catgirlmutant。(示意圖,非內容畫面)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Catgirlmutant。(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值得關注的是,就算地方首長還未宣布是否停班停課,只要交通中斷導致無法出勤,該區勞工與學生仍可依法請颱風假,掌握安全優先於出勤義務的原則。

綜上所述,Threads這份排行榜表面是一場社群輕鬆話題,背後其實牽動著,全球氣候變遷下颱風生成與路徑的深層變化,也彰顯出災害風險分布與制度保障的落差。

因此,如何在氣候變遷下提升防災韌性、優化城市規劃與基礎建設,並運用智慧科技加強預警與應變,將是未來地方治理能否減少傷害、降低風險的關鍵。

台灣近10年各縣市颱風假天數排名!高雄人放了31天奪冠
根據風災停班停課規定
31天高雄市
29天台東縣、花蓮縣
28天台南市、屏東縣
23天澎湖縣
22天嘉義縣
21天嘉義市
20天基隆市、新北市、雲林縣
19天台北市、金門縣
16天連江縣
15天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14天苗栗縣
《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第4條—風災停班停課規定重點
  • 風力條件:氣象預報顯示,颱風暴風半徑於4小時內可能經過的地區,其平均風力達7級以上,或陣風達10級以上。
  • 降雨條件:降雨量已致災或有致災之虞,且未來24小時累積雨量預測達山區200毫米、平地350毫米。
  • 其他因素:交通、水電供應中斷,影響通行與上班、上課安全。
勞工與學生權益保障

不論是工作地、居住地,或正常上下班的通勤必經地區,只要任一地方政府宣布停班停課,該地勞工與學生即可依法放颱風假一天。

即使地方首長尚未宣布停班停課,但若因交通中斷導致無法出勤,勞工與學生仍可依法請颱風假。

法規核心原則為安全優先於出勤義務,確保在天然災害期間,民眾能以人身安全為優先考量。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823罷免投票+核三重啟公投選民好亂有解?放假日勞工領2倍薪水
史上唯一登桃園「天選怪颱」地震颱風假天災少怎不配宜居首都?
8/23罷免投票前10天做這事恐噴2百萬!當日手機禁止行為常犯
蔡炆璇

蔡炆璇

遠見記者、城市學數位策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