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大罷免投票首波7月26日,在24位國民黨立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的罷免案全數未通過下,引發社會各界關注,並將目光轉向至8月23日第二波罷免案與全國性公投,讓政治火線再度升溫。而此次第二波罷免案共涉及7位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分別為馬文君、游顥、羅明才、江啟臣、楊瓊瓔、顏寬恒與林思銘。
圖/張智傑攝
根據中央選舉委員會公告,投票時間為當日上午8時至下午4時,相關程序也已進入倒數。依規定,8月13日至8月22日間將辦理公辦電視罷免說明會,8月19日以前公告各案罷免投票人人數;8月23日當天完成投開票作業,並於8月29日前審定與公告罷免投票結果。
根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罷免案若要成立,須同時符合兩項門檻,一是「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二是「同意票數」須達該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若未達成任一條件,則視為罷免不通過。
立委名稱 | 選區 | 合格連署數 | 連署門檻 |
---|---|---|---|
羅明才 | 新北市第11選區 | 30,878 | 29,664 |
林思銘 | 新竹縣第2選區 | 24,112 | 23,287 |
顏寬恒 | 台中市第2選區 | 31,398 | 30,278 |
楊瓊瓔 | 台中市第3選區 | 26,657 | 26,026 |
江啟臣 | 台中市第8選區 | 21,839 | 21,060 |
馬文君 | 南投縣第1選區 | 20,193 | 18,622 |
游顥 | 南投縣第2選區 | 21,735 | 19,833 |
日期 | 事項 |
---|---|
8月13日至8月22日 | 辦理公辦電視罷免說明會 |
8月19日前 | 公告罷免投票人人數 |
8月23日(週六) | 上午8時至下午4時投開票 |
8月29日前 | 審定罷免投票結果 |
8月29日 | 公告罷免投票結果 |
根據《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90條規定:
罷免案有效同意票數須多於不同意票數,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1/4以上,才算罷免通過,雙條件缺一不可。
相反的,若不同意票數多於同意票數,或同意票數不足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1/4以上門檻,則為否決。
與此同日,全國性公民投票第21案也將同步舉行,主文為「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公投票紙為白色,全國年滿18歲的國民皆具投票權。
為強化政策溝通與民意理解,中央選舉委員會預定於8月7日至8月15日期間,在全國性無線電視頻道播出5場發表會與辯論會,場次分別為:8月7日(週四)下午3時、8月9日(週六)晚間7時、8月11日(週一)下午3時、8月13日(週三)上午10時與8月15日(週五)晚間7時。
圖/恆春核三廠內部畫面。張智傑攝。
至於正反雙方代表陣容,亦已揭曉。立法院代表正方,包含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清華大學教授葉宗洸、國民黨立委翁曉玲及「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行政院則派出能源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以及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曾文生代表反方。
而依照《公民投票法》,公投案須達到「有效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且「有效同意票數達投票權人總額四分之一以上」的雙重門檻,始得通過。若未達成,則視為否決。
主文:
投票權:年滿18歲的國民
投票紙:白色
根據公民投票法規定:
公民投票案投票結果,有效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票,且有效同意票達投票權人總額1/4以上,即為通過。
若有效同意票少於不同意票,或有效同意票數不足投票權人總額1/4以上,則不通過。
此案源由民眾黨主導,在2025年4月18日於立法院正式提出,經逕付二讀交付協商。原始主文為「第三核能發電廠經整體安全評估後恢復運轉」,後於5月20日完成三讀,修正為目前版本並定案。
民眾黨提出時認為,台電核三廠二號機於2024年5月17日除役後,台灣已全面停止核電機組發電,導致發電成本大幅上升,預估每年增加逾1000億元。
加上綠能發展未如預期,截至2024年底僅占全國總發電量11.9%,遠低於政府當初喊出的20%政策目標,更爆出多起光電弊案,致使台電財務與營運壓力加劇。
此外,民眾黨更進一步主張,重啟核三不僅有助於能源多元、穩定產業用電,也有助於提升國安韌性。
圖/核三廠2號機停機時,台灣宣告正式步入「非核家園」,也是亞洲第一個走向非核國家。張智傑攝。
依據《公民投票法》第10條與第29條規定,公投案須符合「有效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與「有效同意票達投票權人總額四分之一以上」兩項條件,方為通過。
以2024年第16屆總統副總統選舉人數1,954萬8,531人為基準,換算後至少須有488萬7,133人投下同意票,且多於不同意票,該案才算通過。
一旦通過,《公民投票法》第30條第1項規定,選舉委員會須於投票結束後七日內公告結果,並由總統或權責機關採取必要措施予以執行。
依第30條第6項,創制或複決的重大政策在兩年內不得變更。換句話說,若重啟核三案通過,相關政策將具法律效力,兩年內不得更動。但公投效期一過,行政機關則可視情況調整或不再執行。
圖/因核三重啟公投過關,環團在立法院前抗議。取自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官網。
圖/2021年台灣四大公投時的畫面。池孟瑜攝。(示意圖)
面對全國性核三重啟公投將於8月23日登場,凡年滿18歲且具投票資格的國民皆可參與。而同一天,台中市原縣區的三位國民黨立委,包含顏寬恒、楊瓊瓔與江啟臣,也將面對地方罷免案的投票,形成罕見的「公投+罷免」雙重選舉日。
此次「雙投日」牽動的不只是地方政治,更關係到國家能源政策的走向與朝野動員的策略選擇。對此,民進黨方面主張「不同意重啟核三、同意罷免立委」;國民黨則主打「同意重啟核三、不同意罷免立委」。
由於無法如同7月26日罷免案般,以單一立場凝聚號召,即當時為綠營「同意」、藍營「不同意」,故雙方皆憂心,選民會產生混淆立場,造成宣傳策略上的難題。
綜上所述,從地方罷免案到能源公投的重大政策辯論,8月23日無疑又將成為2025下半年台灣政治參與的重要分水嶺。民意如何表態、選民如何取捨,將不僅影響特定政治人物的去留,更可能左右未來能源政策的走向。這場「雙投日」背後所呈現的社會氛圍與政黨對抗格局,值得外界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