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人專欄 】苗栗新港地區睽違半個世紀再重啟「牽田祭」

台灣最大平埔族部落!重拾先祖遺產的新港社為何要辦牽田祭?

台灣最大平埔族部落!重拾先祖遺產的新港社為何要辦牽田祭? 圖/苗栗後龍的新港社區近年致力復興道卡斯族文化,但迄今仍未受中央政府的台灣原住民族認定。作者自攝。
日期:2025-08-15

道卡斯(Taukat)族是台灣平埔族原住民的其中一支,分布於現今新竹、苗栗、台中的沿海平原,其中在苗栗的聚落群被稱作「後壠五社」。隨著清代台灣漢人大規模的移墾,多數族人不是被迫遷徙,便是與漢人同化合流,然而後壠五社之一的新港社,卻還可以在極度不利的環境下,保有相當程度的傳統習俗,實屬難能可貴。

夾縫中求存的東社、西社 

道卡斯族的新港社位於後龍溪中游的北岸,並設有港口,因此被漢人稱為「新港仔」,也是新港社一名的由來。

18世紀開始,官方陸續在台灣各個平埔族部落建立社學,以便清帝國的順利統治。然而新港社相較於後壠五社的其他四社,行事作風十分封閉,甚至構築城池與外界保持距離。雖然最終新港社在姓名、信仰、語言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漢化,但飲食和婚喪喜慶的相關儀式,尚能維持傳統。

有趣的是,新港社剛好是後龍溪流域閩南聚落與客家聚落的交界帶,而且在19世紀中期,新港社以人口飽和為由,又另設同樣是城池形式的聚落。新聚落位在原聚落以西,因此稱作「西社」,而原聚落則稱作「東社」。

即便兩個聚落距離很近,然而東社在信仰跟使用語言偏向近山的客家族群,而西社卻是偏向靠海的閩南族群。如此現象也體現出新港社的生存智慧,保有自主性之餘也能與閩、客族群和諧相處。

作為新港西社信仰中心,以媽祖為主祀的慈安宮,建廟沿革可追溯到公元18世紀。作者自攝。圖/作為新港西社信仰中心,以媽祖為主祀的慈安宮,建廟沿革可追溯到公元18世紀。作者自攝。

延伸閱讀

從保存族語到發展部落經濟!花蓮如何打造原住民族共融的家園?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從羞恥到光榮的自我認同

進入日治時期,學者伊能嘉矩為了台灣原住民的研究,於公元1896年來到新港東社、西社進行田野調查與訪問。當時的兩社生活方式基本已和漢人無異,而且也頻繁與漢人通婚;道卡斯族的語言,也只剩下老人家會說。

雖然新港社漢化甚深,但道卡斯族的傳統祭儀仍然持續舉行,新港社也被認為是道卡斯族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方。不過隨著深諳祭儀流程的耆老相繼離世,加上日治後期皇民化運動禁止傳統祭儀活動,

到了台灣光復後,新港社的祭祖儀式「Patai」,流程已和漢人的清明祭祖無異。

戰後的國民政府時期,過去新港社的傳統祭儀均陸續停辦,族人亦受社會氛圍影響,刻意隱藏原住民身份;下一個世代甚至「家住番社不識番」,完全以漢人身份自居。近年台灣原住民意識覺醒運動興起,原住民的自我認同不再難以啟齒,沉寂已久的道卡斯族文化,因而有了復甦的契機。

建於19世紀末,主祀玄天上帝的新民紫雲宮,是新港東社的信仰中心。作者自攝。圖/建於19世紀末,主祀玄天上帝的新民紫雲宮,是新港東社的信仰中心。作者自攝。

延伸閱讀

嘉義東門派出所迎百年!古蹟轉型文化基地注地方創生動能

睽違半個世紀再重啟的「牽田祭」

公元2002年,新港地區在苗栗縣政府的支持下,重新舉辦了過去作為慶祝秋收的「牽田祭」(Khantian),上一次牽田祭的舉行,已經是1946年的事了。

牽田祭並非只有一個儀式,而是一連串活動的總稱。時間流程大致可以拆分成兩組,第一組在農曆七月十五日,稱為「做旗頭」;第二組在農曆八月十五日,稱為「做旗尾」,每組為期至少三天。不過重啟後的牽田祭,從簡只舉辦做旗尾。

牽田祭期間活動內容很雜,除了祭祀祖先外,還會舉行賽跑、穿上傳統服飾巡遊社區等等。其中的重頭戲「牽田」,則是每晚由三名男性手持長竹竿製成的旗幟以召喚祖靈前來,還有一名男性負責敲鑼,眾人圍著旗幟唱歌跳舞直到深夜。

舉行「牽田」儀式的祭場,若東社主辦則在紫雲宮;若西社主辦則在慈安宮。取自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網站。圖/舉行「牽田」儀式的祭場,若東社主辦則在紫雲宮;若西社主辦則在慈安宮。取自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網站。

公元2022年,新港的牽田祭正式向苗栗縣政府申請為無形文化資產,並有望在今年通過,藉此讓更多台灣人進一步認識道卡斯族的歷史與文化。

延伸閱讀

客製化行程找到自己!花蓮豐濱「高山森林基地」回到布農部落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文化復興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桃園原民人口僅次花蓮!張善政有泰雅族名Yumin自豪文化大熔爐
阿塱壹微古道創生南田部落!台東「天涯海角」特色手紋引轟動
走一趟台東太麻里,感受原住民文化的寧靜和力量
Somebody Sue/普通人

Somebody Sue/普通人

喜愛歷史、閱讀、創作的一介普通人,特別專攻三國歷史、香港電影以及日本文化,著有《非普通三國:寫給年輕人的三國史》一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