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零確診到強震零損害!董事長尹純綢寫五星飯店韌性傳奇,永續人才與環保實踐領台灣成國際綠色旅遊先驅

花蓮「香草飯店」讓人一住就一週!連萬豪都讚秧悅美地全球唯一

花蓮「香草飯店」讓人一住就一週!連萬豪都讚秧悅美地全球唯一 圖/取自臉書「秧悦美地度假酒店 Gaeavilla Resort 」。
作者:蔡炆璇
攝影:張智傑
日期:2025-08-25

花蓮,長期被譽為台灣「後花園」,近年卻在接連強震下觀光陷入低迷,旅遊產業信心一度動搖。然而在這片山海之境,仍有業者以逆風姿態穩健前行。坐落於吉安的「秧悦美地度假酒店」(以下簡稱秧悦),正是當中最亮眼的案例。這家五星級飯店,不僅在過去3年疫情期間館內「零確診」;歷經強震也幾乎「零損害」;同時還以全球罕見,每房配置「蒸氣室」與「客製化床具」創造出差異化住宿體驗,將旅客單純的「住一晚」提升為「身心療癒」的全方位之旅。而秧悦的永續實踐,也並非僅是一句口號,而是董事長尹純綢30年耕耘的具體成果。2024年4月,秧悅即風光取得「國際永續飯店認證」(CU-GSTC Hotel Certification),並且連續2年獲頒「綠色旅遊標章」(Green Travel Seal, GTS),榮登花東地區唯一得此殊榮的飯店。與此同時,國際同業亦對秧悦投以高度關注。其中,跨國飯店業者「萬豪集團」高階主管2024年走訪全台40間飯店時,就特別將秧悦列為最後一站,直呼其「獨一無二」是眾多飯店難以媲美。這份肯定,除突顯秧悦於國際市場的獨特地位外,也印證「價值」才是花蓮觀光走得更長、更遠的核心。故面對震後重建,秧悦不只是旅人得以沉澱身心靈的飯店,還是兼具永續落實、國際交流與人才培育的世界級示範場。接下來,如何將「一住就是一週」的深度旅客,轉化為帶動地方產業鏈的長尾動能,將是花蓮飯店業,乃至全球旅宿業亟思回應的新課題。

洄瀾依然美!秧悦美地守護花蓮山海底氣,結合2025花蓮曼波新城太平洋國際疊石藝術季譜旅遊新章

2024年花蓮強震,為當地觀光產業投下一顆震撼彈。當時鐵路交通一度中斷,訂房率也隨之驟減,導致不少飯店與民宿相繼黯然退場。

根據業界統計,地震對生計的無情衝擊,不僅使20多家旅宿業者被迫歇業,民宿退出市場的數量倍增,短期的災情,還進一步演變為地方產業整體性的信心危機,讓這座向來以自然美景自豪的觀光城市,陷入前所未有的挑戰。

然而,秧悦美地度假酒店董事長尹純綢受訪時談及此事,卻以一句生動比喻道出自身的堅定信念。她形容「地震讓花蓮像外套破了一角,可美麗的本質依舊存在。」

在尹純綢眼中,花蓮的價值從未因此受損。沿著太平洋海岸線前行,從石梯坪至豐濱,古稱「洄瀾」的花蓮,每一段路都有獨特風情,不僅吸引國際旅客慕名而來,更讓人願意長時間停留。

花蓮秧悅美地度假酒店董事長尹純綢。張智傑攝。圖/花蓮秧悅美地度假酒店董事長尹純綢。張智傑攝。

如尹純綢指出,曾有旅客在秧悦一住就是一週,必於期間騎著單車走訪周邊村落,與農民及原住民族互動交流,親身感受最真切的文化風景。她強調,這份難以取代的深度魅力,正是支撐花蓮觀光的最大底氣。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而且論及震後的交通,尹純綢強調,受損最嚴重的鐵路路段,目前已恢復六至七成的運能,班次安排也比過往更加充足,所以遊客真的不必過度擔憂出行安全。

同時,在花蓮縣府的積極推動下,「2025花蓮曼波新城太平洋國際疊石藝術季」亦如火如荼展開,當地七星潭等經典景點,透過大型藝術裝置與在地文化元素的結合,除了嘗試翻轉災後的形象外,也為地方重新建立了旅遊記憶與全球能見度。

延伸閱讀

21億創全台唯一香草酒店秧悅美地!花蓮「香草奶奶」如何辦到?

屢次逆境中突圍!秧悦美地度假酒店從「疫情零確診」到「強震零損害」,寫下花蓮觀光飯店韌性傳奇

而就在花蓮這股翻轉氣氛中,秧悦同樣展現了自身的回應。無論是過去嚴峻的疫情,還是突如其來的強震,對秧悦而言,始終是展現旅宿差異化的契機。

回顧全台疫情時期,當多數觀光業者陷入經濟蕭條之際,秧悦就憑藉純淨環境與嚴格防疫,逐步成為旅客口中的「避難旅遊」首選。

尤值得一提的是,秧悅館內自疫情爆發至結束,始終維持「零確診」的優良紀錄。這份成績,正源自尹純綢對軟硬體細節的極致要求。從客房到空調系統,全數採獨立設計,連最具特色的蒸氣室,也都是個人專屬空間。

此外,秧悅的公共區域更定時全面消毒,嚴謹的隔離與清潔措施,讓旅客即使身處於不安氛圍,依舊能感受到安心。也因此,秧悦在全台觀光業普遍衰退之際,反而逆勢成長,成了少數的「避難型度假飯店」。

花蓮秧悦美地度假酒店以「疫情零確診」「強震零損害」展現旅宿韌性,更憑差異化體驗與永續實踐,成為花東唯一獲國際認證的典範。張智傑攝。圖/花蓮秧悦美地度假酒店以「疫情零確診」「強震零損害」展現旅宿韌性,更憑差異化體驗與永續實踐,成為花東唯一獲國際認證的典範。張智傑攝。

更值得一提的是,面對政府於疫情期間不斷滾動調整的防疫管制,秧悅也並未選擇停擺,而是把難以預測的空窗期,轉化為內部「修煉內功」的黃金時機,主動邀請教授與專業講師進行系統化員工培訓。

故伴隨疫情漸歇、旅遊需求報復性回流之際,秧悦早已蓄勢待發,以更高水準的服務迎接客潮,並創下「一房難求」的盛況。

其後,花蓮地震的考驗,更進一步驗證了秧悦的前瞻設計與管理遠見。自開幕伊始,秧悅便以最高安全規格打造,不僅地基深達1.6至1.8米,結構柱更比一般建築厚實,能承受七級以上的強震。

花蓮秧悦美地度假酒店以「疫情零確診」「強震零損害」展現旅宿韌性,更憑差異化體驗與永續實踐,成為花東唯一獲國際認證的典範。張智傑攝。圖/花蓮秧悦美地度假酒店以「疫情零確診」「強震零損害」展現旅宿韌性,更憑差異化體驗與永續實踐,成為花東唯一獲國際認證的典範。張智傑攝。

所以當2024年花蓮大地震強襲,秧悦築體可說是毫髮無傷,旅客全程更沒有絲毫驚慌,當時,眾人只聽聞到轟隆隆的地鳴聲,甚至有人直言「住秧悅比待在家更安全」。

更令人感佩的是,秧悦於災後第一時間就投入地方救援。據悉,當時花蓮慈濟因物資短缺,急需280份早餐,尹純綢立即指揮飯店團隊,火速將廚房現有食材趕製並送抵災區,一解救援工作的燃眉之急。這不僅展現秧悅硬體上的韌性,更彰顯其承擔地方社會責任的態度與決心。

延伸閱讀

日本飯店做不到宜蘭凱渡這服務!富豪最愛庵SPA揭台人多懂生活

「價值」勝於「價格」!秧悦美地「獨一無二經營術」堅守旅宿體驗核心,翻轉國旅一日遊短期困境

不過若將飯店經營視野,從單一旅宿擴大至地方整體的觀光產業,花蓮乃至全台,依然存在著結構性隱憂。如尹純綢直言,台灣長年都面臨「國內消費率偏低」的困境。

透過她的觀察可知,台灣民眾出國旅遊的比例高達約八成,僅兩成國人選擇留在國內消費;反觀日本,即便是在國家經濟低迷時,留在國內的比例,仍可維持在七成左右。兩國這樣的落差,不僅導致國家數以千億計的消費金流外流,也讓國旅市場難以累積穩固的內需基礎。

循此,尹純綢進一步剖析,這種現象並非單純來自國內旅宿價格偏高或選項不足,而是產業長期欠缺系統性規劃與深度旅遊體驗設計。好比台灣許多旅客都偏好「一日遊」,停留時間相當短暫,飯店與地方產業自然難以受惠於長天數的旅程。

花蓮秧悦美地度假酒店以「疫情零確診」「強震零損害」展現旅宿韌性,更憑差異化體驗與永續實踐,成為花東唯一獲國際認證的典範。張智傑攝。圖/花蓮秧悦美地度假酒店以「疫情零確診」「強震零損害」展現旅宿韌性,更憑差異化體驗與永續實踐,成為花東唯一獲國際認證的典範。張智傑攝。

故尹純綢認為,想讓花蓮觀光真正重拾信心,關鍵還是在於如何打造地方新特色與魅力,讓旅客願意前來深層體驗、並一再回訪。否則,觀光鏈條只會持續鬆動,不僅削弱地方經濟,更會影響青年人才的流動與產業的永續發展。

也正因如此,在整體觀光產業面臨挑戰的背景下,秧悦的經營哲學更顯突出。尹純綢反覆強調,秧悦從不參與價格競爭,而是以「價值」為核心,專注打造無可取代的體驗。

延伸閱讀

礁溪老爺酒店常客猛住700次!宜蘭溫泉霸主客滿20年靠這種員工

像是她舉例,秧悅每間客房皆配置獨立蒸氣室,這在全球五星級飯店中極為罕見;再加上客製化床具,讓不少長期失眠的旅客能在此一夜好眠。各種細節都非市場的通例,而是秧悦刻意投注心力的差異化思維,希望將旅人心中的純粹「住宿一晚」,轉化為「全方位的健康療癒旅程」。

正因這份專屬優勢,秧悦不僅深受旅客肯定,也屢獲國際同業的高度關注。好比跨國飯店品牌「萬豪集團」高階主管,就曾在2024年走訪全台40家飯店之際,特將秧悦列為終點站,並直言其「獨一無二」難以複製。超高評價再次印證,觀光產業的競爭力並非來自價格戰,而在於能否在服務與體驗上,創造出不可取代的價值。

再沒年輕人願端盤子?花蓮秧悦美地打造中高階培力舞台,以專業課程為永續人才開啟國際服務視野

只是,若將視角從「價值創造」延伸至產業根基,另一項更艱辛難題也悄然浮現,那就是花蓮飯店業的人才斷層。台灣社會的少子化,這幾年持續使全台觀光科系招生銳減,加上地方院校接連退場,本地學生難以就近實習,直接導致花蓮觀光人才的培育出現嚴重缺口。

循此,尹純綢坦言,地方基層房務與服務人力短缺已成普遍現象,「沒人願意端盤子」的窘境越演越烈。不過她也觀察到,這背後並非單純的薪資待遇問題,更隱而未見的原因,其實在於社會氛圍與家庭觀念,即許多父母開始不願意讓孩子投入基層服務業,認為既辛苦又缺乏前途。

花蓮秧悦美地度假酒店以「疫情零確診」「強震零損害」展現旅宿韌性,更憑差異化體驗與永續實踐,成為花東唯一獲國際認證的典範。張智傑攝。圖/花蓮秧悦美地度假酒店以「疫情零確診」「強震零損害」展現旅宿韌性,更憑差異化體驗與永續實踐,成為花東唯一獲國際認證的典範。張智傑攝。

然而在國際上,基層服務卻常是許多成功人士的起點。以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為例,少年時便曾在美式餐廳Denny’s擔任服務生,日復一日端盤子、洗碗。這段看似單調的打工經歷,卻成為他人生的重要轉折。

因為面對形形色色的客人與同事互動,黃仁勳逐步培養出溝通與協調能力,並於日後轉化為職涯上的關鍵優勢。直至今日,他依舊仍對這段歷練津津樂道。

延伸閱讀

宜蘭「了了礁溪」房間冒一顆蛋原因曝!揭秘全台最難搶竹籠飯店

故尹純綢認為,台灣觀光業也應正視這份「價值」,透過制度化規劃,為年輕世代創造更多培養與發揮的舞台。同時,她亦洞察到,未來台灣勢必要適度引進移工分擔基層業務,才能讓本地青年專注於中高階專業崗位,進一步推動產業升級,以打破過去觀光業常出現「人才培育—被挖角—惡性循環」的困境。即業者好不容易栽培出專業人員,卻常因薪資與發展機會不足,被其他飯店或跨國集團延攬離去,致使人才持續流失。

而且在尹純綢眼中,觀光服務並非外界所認為的單純接待任務,而是一個橫跨餐飲、禮賓、休閒、網路行銷乃至文化敘事的龐大專業體系,內含著極大的發展潛能。

花蓮秧悅美地度假酒店董事長尹純綢。張智傑攝。圖/花蓮秧悅美地度假酒店董事長尹純綢。張智傑攝。

正因如此,在秧悦,組織內部長年特別安排員工修習「森林療癒」等專業課程,讓他們返崗後,不僅全面提升服務品質,薪資與職務也隨之調整升級,具體展現觀光產業跨領域專業價值的實際可能。

此外,觀光業的薪資結構,其實亦遠高於社會的普遍印象。如尹純綢透露,經理級以上人才年薪動輒數百萬元,專業副總甚至自200萬元起跳。

換言之,只要給予正確的引導,本地年輕人完全有機會在觀光業建立專業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觀光的價值不僅在於收入,更在於「服務他人後的幸福感」,這份成就本身,就是最深刻的回饋。

花蓮秧悦美地度假酒店以「疫情零確診」「強震零損害」展現旅宿韌性,更憑差異化體驗與永續實踐,成為花東唯一獲國際認證的典範。張智傑攝。圖/花蓮秧悦美地度假酒店以「疫情零確診」「強震零損害」展現旅宿韌性,更憑差異化體驗與永續實踐,成為花東唯一獲國際認證的典範。張智傑攝。

AI科技永遠取代不了眼神交流!花蓮秧悦美地秉持人情溫度,永續實踐引領地方成台灣綠色旅遊先驅

另一方面,除了人才缺口,科技浪潮同樣對觀光業帶來衝擊。隨著AI與機器人逐步走入餐飲與服務領域,取代部分基層勞動,尹純綢雖以開放態度觀察趨勢,卻始終堅守理念,強調觀光產業的核心價值,從不在於效率,而是在於「人的溫度」。

她指出,機器人或許能端盤子、送餐點,但永遠無法取代服務人員的眼神交流、細膩觀察與貼心互動。對旅客而言,度假飯店最重要的體驗,正是這份情感連結與人性化溫度。若旅遊完全失去情感,便宛如入住冰冷的太空艙,缺乏真切的感動。

因此,在她眼中,AI應被定位為提升效率的輔助工具,而非取代人情服務的替身。特別是在度假型飯店,更需要人與人之間的溫暖互動,這才是任何科技都無法取代的獨特價值。

其實,談及企業永續ESG(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環境、社會與治理),秧悦早已走在台灣旅宿業的前端。除了在飯店人才培育上投入心力,早於30年前,尹純綢就以有機農場與香草園區為基礎,一步步累積環保與健康概念,將「永續」內化為經營的核心價值。

像是2024年,秧悦不僅正式取得「國際永續飯店認證」(CU-GSTC Hotel Certification),還連續兩年獲頒「綠色旅遊標章」(Green Travel Seal, GTS),成為花東唯一榮獲此雙重殊榮的飯店。

又根據秧悦提供的數據,旅客每入住一晚,即能減碳約2公斤;更進一步來看,透過完整的碳盤查與管理機制,每位旅客還能獲得「減碳52公斤」的碳證明,甚至能轉換為抵用金。這項全台首創的專案,讓永續不再停留於理想,而是轉化為每位旅客可切身參與的實際行動。

花蓮秧悦美地度假酒店以「疫情零確診」「強震零損害」展現旅宿韌性,更憑差異化體驗與永續實踐,成為花東唯一獲國際認證的典範。張智傑攝。圖/花蓮秧悦美地度假酒店以「疫情零確診」「強震零損害」展現旅宿韌性,更憑差異化體驗與永續實踐,成為花東唯一獲國際認證的典範。張智傑攝。

綜上所述,花蓮觀光正於震後復甦與轉型之間,不斷面臨新的挑戰與契機。這片土地的價值,除了壯闊的山海景觀,更在於能否藉由深度旅遊,將文化、人文與產業鏈緊密串連,進而轉化為長遠的發展動能。

而隨著全球「碳盤查時代」來臨,低碳住宿儼然成為國際旅遊新趨勢。尹純綢強調,唯有將減碳、健康與舒適融會貫通,方能塑造下一階段觀光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而秧悦美地長年的實踐,正將永續從口號落實為旅客可親身參與的行動,為台灣觀光奠立一個獲得國際認證的示範案例。

花蓮秧悅美地渡假酒店提供。圖/花蓮秧悅美地渡假酒店提供。

另一方面,觀光產業的未來亦繫於人才的厚度。如何讓青年理解觀光工作的專業價值,並透過制度化培育避免人才流失,將決定台灣能否在國際舞台上穩健前行。

據此,秧悦積極透過跨領域課程與職涯發展,展現了培養專業服務人才的可行模式外,亦點明「價值」的真正來源,不光在於建築或設施,還在於人與人互動時的真誠互動與溫度。

故展望未來,花蓮若能將「一住就是一週」的深度旅遊記憶,充分轉化為地方產業鏈的長期效應,並結合永續與人才兩大核心優勢,這片後花園將不僅止於療癒,更有望成為台灣觀光走向世界的關鍵起點。而秧悦的故事,就是這場轉型過程中最具說服力的註腳。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高雄萬豪酒店700間房平日都難搶?揭台北飯店做不來的五星服務
高雄洲際登台2027版圖14間暴增30家!國際飯店IHG為何超愛台灣
「印尼郭董」讚台灣醫療觀光!花蓮慈濟術後住秧悅美地病好一半
蔡炆璇

蔡炆璇

遠見記者、城市學數位策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