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用科技奪得全民運動全台冠軍,幕後功臣是一個APP

台北用科技奪得全民運動全台冠軍,幕後功臣是一個APP 圖/取自freepik。攝影者EyeEm。(示意圖)
作者:李建興
日期:2025-08-28

在台北,運動不再只是競技場上的榮耀,而是市民日常的「必修課」以及新風景!以剛出爐的2025《遠見》運動縣市大調查中,台北市在「全民運動類」即以74.7分壓倒性的勝利奪得全台22縣市之冠,另外在全民運動及兢技運動施下的20項細指標中,又以8金、3銀、7銅共18面獎牌成為全台之最,令人驚豔。 

過去,運動往往被視為少數愛好者的專屬,如今在台北市卻已滲透到通勤途中、午休時段,甚至是週末逛街之間。這與台北市政府近年推動的「U-Sport 臺北樂運動」計畫十足相關,也因而悄悄改變這座城市的生活節奏。

當運動等於集點,集點等於獎勵,獎勵再回饋到生活,難怪令市民趨之若鶩。U-Sport這套「運動存摺」制度,不僅讓民眾越動越有勁,也讓台北成為全國規律運動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而台北市喊出的「動越多、賺越多」,類電商平台的口號,成功地行銷至市民生活。

取自臉書「U-Sport臺北樂運動」。圖/取自臉書「U-Sport臺北樂運動」。

據了解,U-Sport自2024年上路以來,已吸引超過10萬名會員,累計150萬餘次集點,合作的 238家場館月入館人次成長逾20%。台北市體育局調查顯示,參與計畫的市民滿意度高達91.6%,促使規律運動人口比例達39.6%,穩居六都之冠。

數位串接,讓運動「隨手可得」

U-Sport的核心,在於數位平台的整合。市民只需透過專屬 App,就能完成場館查詢、入場掃碼、集點兌換,甚至能直接折抵運動課程、轉換成悠遊卡儲值金,或在超商兌換一杯咖啡。讓運動,不再是額外的開銷,而是帶來實質回饋的「生活投資」。

延伸閱讀

運動部開張李洋任首屆部長!台灣22縣市體育政策從邊角料變主菜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這樣的設計,不僅便利,更讓運動行為「遊戲化」。對上班族而言,下班後順路進健身房,就像是「簽到打卡」;對學生而言,揮汗打球更像是「升級闖關」;對銀髮族而言,每一步健走都能換成儲值金,成為健康與經濟的雙重保障。

相較於其他縣市多半僅提供場館優惠或傳統補助,台北市的創新之處在於「數據驅動」。透過大數據分析,政府能掌握市民運動偏好,無論是球類、舞蹈、健走還是游泳,皆可追蹤成長趨勢,成為政策決策的重要依據。這使得台北在運動治理上,走得比其他縣市更前一步。

取自臉書「U-Sport臺北樂運動」。圖/取自臉書「U-Sport臺北樂運動」。

全民參與:從馬拉松到日常萬步走

其次,台北市在大型運動賽事上的經驗,早已為全民運動奠定基礎。從2015年起舉辦的「台北馬拉松」,一路從銅標籤到2024年的金標籤,不僅是競技層級的突破,更是全民參與的象徵。數萬名跑者奔馳在台北街頭,讓「運動」化為城市共同記憶。

延伸閱讀

台北市立大學在國際齊名台大?首都億級「金牌大腦」影響力撼台

然而,真正能持續影響市民健康的,不是單次盛會,而是日常化的習慣養成。台北市因此在U-Sport的基礎上,於2024年升級推出「U-Walk」計步集點功能。市民只要同步手機健康數據,每月步數達20萬步,就能獲得30U幣;達30萬步,更可再獲120U幣。換言之,只要每天走到「萬步」目標,不僅有益身心,還能實際轉換為生活福利。

這項創舉,使得原本難以進入運動中心的市民,也能透過「走路」參與全民運動。從捷運通勤族到公園健走族,每一步都被城市看見。台北,正逐步打造一座「會走路的城市」。

取自臉書「U-Sport臺北樂運動」。圖/取自臉書「U-Sport臺北樂運動」。

與其他縣市的對照:台北為何能領先?

其實在全民運動推廣上,各縣市並非毫無作為。高雄市積極打造運動中心,台中市著重於青少年球類活動,桃園市則推動羽球、棒球的基層普及。然而,多數縣市仍停留在「提供場館、辦比賽」的層次,缺乏數位平台的串接與誘因設計。

台北市的領先之處,在於「制度化」與「科技化」的結合。透過 App,市府成功將運動與交通、消費、生活結合,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數據資料庫的建立,則讓政府能針對不同族群設計精準政策,形成「以市民為中心」的治理模式。這正是台北優於其他縣市的核心差異。

取自臉書「U-Sport臺北樂運動」。圖/取自臉書「U-Sport臺北樂運動」。

事實上,全民運動,不僅帶來健康,更是推動產業的隱形引擎。根據合作場館回饋,U-Sport上路後,單月入館人次成長逾20%。以健身房為例,原本淡季的平日下午,如今也能看見穩定客流;以游泳池為例,更多銀髮族選擇利用優惠兌換,帶動場館營收。

這股「運動紅利」,正逐步擴散到體育用品、健康食品、保險醫療等產業鏈,讓運動經濟在首都發酵。可以說,U-Sport 不只是市民的健康帳戶,更是產業的經濟引擎。

取自臉書「U-Sport臺北樂運動」。圖/取自臉書「U-Sport臺北樂運動」。

打造「全民共享」的運動文化,運動成為首都的隱形肌肉

值得注意的是,台北市並未將全民運動僅視為「健康議題」,而是提升為「社會文化建設」。自 2020 年起,市府每年表揚「推動運動性別平等」有功團體與個人,首創全國「性別平等獎」,藉此打破性別刻板印象,鼓勵女性與身障者投入運動。

此外,市府還透過社區場館修繕、街舞廣場增設、彩繪籃球場營造等措施,讓年輕人、長者、弱勢群體都有運動舞台。這些舉措,讓「全民共享」不再是口號,而是日常可見的城市風景。

延伸閱讀

「麟洋路」在哪裡?台北打破政治命名,羽球奧運金牌成台灣DNA

一座城市的競爭力,往往被GDP、科技、教育等硬指標衡量;但在台北,運動正逐漸成為隱形肌肉。這股力量,讓市民更健康,產業更繁榮,社會更凝聚。

台北市政府以U-Sport為起點,將運動與數位科技、交通、經濟、文化結合,打造出一個「運動即生活」的生態圈。相較於其他縣市,台北的做法不僅領先,更具可複製性與國際示範性。正如台北馬拉松的口號:「Run the City, Feel the Glory.」——市民在運動中感受榮耀,而台北,則在全民運動中展現首都風采。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從田徑場到市政廳,後運動部時代,各縣市推運動政策的四大難題
全大運金牌都讀台北市立大學?37金泳霸、小郭婞淳訓練場扯爆了
國體大奪牌第3仍贏了?全大運菜鳥教練李洋跟金牌女大生超吸睛
為何運動即國力?賽事主辦、金牌選手「4關鍵」讓城市轉型!
李建興

李建興

年逾半百的老熟男、入行三秩的媒體人、甫承重任的副社長、週遊城市的觀察者、看盡職場的上班族、教育改革的報導員、永續工程的研究生、評鑑平台的操盤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