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房地產代書的新悦花園酒店(簡稱新悦)執行董事劉映雪,二十多年前便洞見中正大學周邊學生套房管理鬆散,於是選擇投身租賃市場,透過法拍承接與逐戶整合,耗費十年光陰慢慢建立起「牛津菁英館」「凱格鹿時尚套房」等宿舍品牌。
圖/嘉義新悦花園酒店的大廳充滿著阿里山元素。張智傑攝。
期間,她還率先引入24小時管理中心、感應卡出入與公共空間維護等制度,讓住宿品質獲家長學生的一致好評。此外,劉映雪也要求宿舍管理員在入職半個月內熟記所有學生姓名與房號,讓宿舍不只是租屋,還是能讓父母、學子安心依靠的「第二個家」。
圖/嘉義新悅花園酒店。張智傑攝。
正因如此,隨著這套飯店管理制度成功為宿舍樹立好口碑,劉映雪也將其完整帶入今日的新悦。
對她而言,旅宿服務從來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套能被訓練、檢核與複製的標準流程。唯有如此,才能讓人才發揮所長,並經由品質服務,建立起飯店業與旅客之間的信任,讓城市代表性的住宿品牌被國際看見。
圖/嘉義新悅花園酒店執行董事劉映雪。張智傑攝。
儘管2018年開幕之際,新悦先碰上陸客急凍;2020年又遭疫情重擊。劉映雪始終不願將經營成本轉嫁給基層員工,而是選擇扛起人事費用,持續帶領團隊積極尋找出路。像是她便推動高檔外帶餐飲與冷凍食品,並鼓勵廚房團隊專注於研發菜單。
同時,她更親自上陣開直播宣傳,從操作錄影設備到鏡頭前介紹產品,皆一手承擔。而這一切的努力,都為確保同仁在疫情期間「有事可做」,以維持收入生計。
圖/嘉義新悅花園酒店的烤鴨美食,經常一鴨難求。張智傑攝。
而面對這場危機,新悦轉型的細節,也意外成為磨練團隊的試煉場。
如新悦一隻難求的招牌美食「烤鴨」,如何讓客人帶回家加熱後仍保留酥脆口感?從詳細的加熱說明卡設計,到將門口圓形車道轉化為「得來速」的取餐動線,各種看似瑣碎的調整,最終都成了員工學習韌性與應變力的珍貴的實戰教材。
圖/嘉義新悦花園酒店復刻嘉義大林、民雄與新港一帶的家鄉菜「薄荷雞」,一道承載土地情感與風土記憶的味道。取自臉書「新悦花園酒店Hsin Hotel」。
就這樣,在新悦營運模式逐漸站穩腳步,飯店推出的產品便開創了新局。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復刻嘉義大林的家鄉菜「薄荷雞」。
這道料理靈感來自台劇《華麗計程車》的片段,劇情觸動劉映雪對童年味蕾的回憶。於是為重現家鄉味,她帶領團隊不斷試菜,在品嚐22隻雞後,終於讓一份就耗費一斤半新鮮薄荷葉的薄荷雞便當問世,並於社群爆紅,一度供不應求,充分展現新悦人才過人敘事能力與實踐力,也讓地方文化料理得以被賦予故事性與深度。
圖/嘉義新悅花園酒店。張智傑攝。
當然,同樣的經營理念也被延展至飯店空間與服務設計之中。如新悦大門口即矗立著造價逾500萬元的旋轉木馬,成為嘉義近年旅遊的打卡地標。而走入大廳,則可見以「阿里山神木」與「雲海」為主軸所打造的巨型柱體與天花意象,讓旅客彷彿瞬間置身於山林之中。
到了三樓親子主題樓層,房內繽紛牆面不僅規劃了益智遊戲情境,一旁還擺放多本品格教育童書,讓孩子於玩中學、透過閱讀成長。此外,退房前只要孩子完成房務整理任務,還可到櫃檯兌換小禮物。
圖/取自臉書「新悦花園酒店 Hsin Hotel」。
一系列設計,都使新悦宛如一份「育兒教案」,藉由場景引導親子共學,同時展現員工觀察親子市場的「快速策展」思維,也讓劉映雪更加篤定,徵才不必迷信履歷,而是應看重人才態度與反應力。
而若說策展是員工在市場上的即戰力,那麼新悦內部人才的培育計畫,則透過三段式方法持續推進。
一為資深同仁帶領新進員工認識品牌故事與空間意涵,理解每件裝置所蘊含的精神;其二是公司依部門與職級規劃適性培訓,以強化專業知識與服務細節;其三,便是導入部門輪調制,讓餐飲人員了解客房作業流程,櫃台人員也熟悉廚房運作,藉此打造跨部門的同理心與合作默契。
而當組織人人都能看見彼此任務的價值,支援自然不是負擔,是主動承擔,也造就新悦青年一路升任主管的關鍵動能。
圖/嘉義新悦花園酒店不定期安排員工各類教育訓練,針對不同部門、不同職級設計能力強化課程,提升專業知識與服務細節。張智傑攝。
循此,正因劉映雪深知,人才養成是企業永續的核心,作為掌舵手,她亦親自考取ESG永續管理師證照,將綠能、碳排控管與員工福祉全納入日常治理,如其所言「主管先懂,制度才進得來,現場便做得對。」於是在新悦,永續不只是對外展演的標章,還成了內部溝通語言,讓年輕人更清楚看見自身職涯的學習曲線與升遷階梯。
綜上所述,面對產業缺工與景氣循環,新悦憑藉一連串務實的選擇,證明人才非找來的,而是培養成的。當企業願將人力視為長期投資,員工亦會視企業是第二個「嘉」。
正如新悦曾被易遊網評比為「全台最美飯店」。那份美,不僅展現於建築內外的設計巧思,還來自員工在職場得到的歸屬感,連帶讓入住旅客也真切感受到「回嘉」的美好。
圖/嘉義新悅花園酒店的房務人才。張智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