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加沙颱風外圍環流為東部地區帶來驚人豪雨,位於花蓮縣光復鄉上游的堰塞湖昨(23)日下午2時50分壩頂溢流,洪水湧入光復鄉市街帶來嚴重災情,目前已釀14人死亡。有民眾質疑為何不提前開挖堰塞湖,水利專家暨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表示,此堰塞湖量體太大,水量約相當於2至3座牡丹水庫,因此不能爆破,唯一能做的就是引流。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昨日溢流釀災,截至今(24)日下午1時已造成14人死亡、32人受傷,152人失聯。交通方面,洪水不僅沖斷台9線馬太鞍溪橋,也淹沒台鐵光復車站軌道。交通部長陳世凱今日上午前往光復鄉勘災時指出,台鐵經過搶修已恢復全線通車,另外也會在10月15日前先完成搭建涵管便橋,方便民眾通行。
而釀成災情的堰塞湖,當地仍維持紅色警戒。據農業部估計約流出6000萬噸湖水,目前堰塞湖面積縮小至50公頃,蓄水量約2300萬噸,為原來的25%。農業部林保署組長劉忠憲指出,後續應不至於形成23日的洪水量,但考量堤防可能有缺口,且下游河道有淤積,斷面縮小,提醒民眾不要靠近河道。
圖/9月23日下午2時50分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洪水湧入花蓮光復鄉市街造成災情。取自東華大學《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網站。
堰塞湖是河流因土石崩塌堵塞所形成的湖泊,通常是降雨、地震、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引起。馬太鞍溪堰塞湖為去年403地震後,花蓮山區發生坍方、土石鬆動,導致地質不穩定。今年7月薇帕颱風外圍環流為花東地區帶來豪雨,使馬太鞍溪上游國有林地大規模崩塌,形成堰塞湖。
圖/成大防災研究中心、林業保育署2025年8月監測馬太鞍溪堰塞湖影像紀錄。取自東華大學《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網站。
東華大學「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網站指出,馬太鞍堰塞湖在9月23日14時50分發生壩頂溢流後,短短30分鐘水位就從1141m降到1127m,差距高達14m,換算堰塞湖面積約110公頃,形同1540萬噸的水瞬間湧出,相當於6000個奧運標準游泳池的水量。
圖/堰塞湖潰壩後監測資料。取自東華大學《馬太鞍溪堰塞湖監測紀實》網站。
水利專家李鴻源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馬太鞍堰塞湖在滿水位時約有9000萬噸水,颱風前水位約在6000萬噸,為兩到三座牡丹水庫水量,再加上量體太大,不能爆破,唯一能做的就是引流,在控制範圍內讓他潰決,將傷害降到最低,此次事前有專家監測提前預警疏散七、八千人,是不幸中的大幸。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也表示,堰塞湖形成後即召集專家研議因應對策,討論壩頂降挖、炸開壩體、虹吸抽水等引流方案,但最後評估皆不可行。因為堰塞湖位於偏遠山區,沒有道路抵達,人員無法徒步進入,工程重機具根本無法運送上山,只能依靠空勤總隊直升機吊掛,才能安裝最基本的水位監測設備。
林保署也指出,以一般雨量推估堰塞湖將在10月初溢流,在有限時間內以工程手段介入,在技術上與時效上皆不可行,只能透過監測與疏散措施來降低風險。
根據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技術研究發展平台統計,台灣最早有較完整堰塞湖紀錄的是1862年的草嶺堰塞湖。從1862年開始,台灣已發生之堰塞湖案例共88 處,許多堰塞湖來不及處置就已潰決,或是經研判無立即危險且無保全對象而持續觀察。國內堰塞湖多因降雨引起,土體運動型式以崩塌及土石流為主,多因溢流破壞而潰壞,或藉由工程控制進行堰塞湖處置。
地理科普粉專《翻轉地理教室》則分享,台灣目前有的堰塞湖包括陽明山夢幻湖、花蓮縣鯉魚潭、九份二山堰塞湖、水樣森林等。另外,陽明山竹子湖地區曾是火山熔岩堰塞湖,後來因湖水切穿湖盆下緣流失。
《翻轉地理教室》補充,目前尚在監測中的堰塞湖分別位於花蓮馬太鞍溪、新竹泰崗溪、花蓮樂樂溪。馬太鞍溪為今年7月薇帕颱風所形成,新竹泰崗溪是2024年康芮颱風所形成,花蓮樂樂溪則是今年1月21日嘉義、台南地震所導致。
日期區間 | 事件與應變作為 |
---|---|
7/21–7/31 | 出現堰塞湖跡象,農業部林保署成立應變小組,進行空勘、航測建模與初步風險評估。 |
8/1–8/7 | 完成壩體量體估算(DBI=1.8,相對穩定),建立跨機關協調與下游預警雛形。 |
8/7–8/14 | 與地方研商並召開專家會議。楊柳颱風期間,啟動預防性撤離 697 人;颱風過後解除警戒並持續監測。 |
8/18–8/20 | 加強監測,空勤協助壩頂裝設水位計,每日通報並公開數據。 |
8/27 | 農業部成立專案小組,分工監測、工程與疏散三小組,加速下游清淤與橋梁保護。 |
9/3 | 東華大學製作第一版村里避難疏散圖。 |
9/12–9/16 | 預告並執行細胞廣播(CBS)演練,檢測警訊送達效率;NCC 建議擴大通報範圍並補強電話通知。 |
9/17 | 辦理疏散撤離研討會,依最新監測資料調整應變措施。 |
9/19–9/20 | 更新潰壩影響範圍,情境改為「晴天溢流沖刷」;東華大學完成第二版疏散圖。 |
9/21 | 台大防災團隊評估,潰壩溢淹影響恐比先前更嚴重。 |
9/22 | 樺加沙颱風豪雨來襲,花蓮縣預防性疏散 8,524 人,啟設收容所並分流避難。 |
9/23 | 14:50 壩頂發生溢流,洪水衝擊下游: ‧ 15:08 洪峰抵達馬太鞍溪橋 ‧ 15:30 橋梁被沖斷 ‧ 16:00 泥流淹至光復鄉市街 花蓮縣政府成立應變指揮所,調度機具進駐搶修與排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