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EMBA(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待遇拿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企業管理碩士)學位為何不行?」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教授、前EMBA執行長鄭祥麟一語道破學程核心定位。
圖/嘉義民雄國立中正大學校園一景。取自臉書「國立中正大學(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過去大眾對EMBA的質疑不外乎「學而不精」或「缺乏知識養成」,而中正的回應是:系統學習和國際化。
自2016年取得AACSB國際高等商管教育聯盟認證,2021年再通過持續改進認證,中正企管EMBA辦學品質早已對齊國際水準。不僅讓畢業生手中的學位具備同步世界的含金量,為計畫升等、轉職或進軍國際名校博士班的在職人士打開新大門。
而這份學術基礎,亦呼應產業快速變動的現實,如鄭祥麟觀察到,如今各行各業的人才更渴求學校提供可面對AI浪潮與全球競爭的工具與思維。
圖/中正大學企管系教授、前EMBA執行長鄭祥麟。黃菁慧攝。
於是,週六走進中正企管EMBA教室,氛圍與一般進修課截然不同。投影幕亮起時,教師拋出看似簡單卻發人深省的問題「教科書為何不能輕易更換?」這其實是為引導學員思考「依賴體系」的風險,一如產業對單一供應商的高度倚賴。
而話音剛落,來自製造業的學員立刻聯想長期依賴單一供應商,一換就可能被迫接受市場高價;另一側身為房地產業務則補充,與特定廠商關係綁太深,想換難上加難。此起彼落的發言瞬間讓課堂氣氛熱絡。
圖/嘉義中正大學企管EMBA以週六集中上課和兩年制學程,加上AACSB國際認證與跨產業學員社群,將「人脈班」刻板印象翻轉為深度學習與行動解決方案基地。黃菁慧攝。
最後,教師收束點出該現象正是「資產專屬性」的典型案例。而透過將產業經驗導入理論的學習,不僅能讓學員理解自身的困境結構,還可推演出分散產業風險等解決路徑,進而培養出長期可彈性運用的心智模式。
「理論是智慧提煉而成。」鄭祥麟如此強調。而EMBA的價值,即是將業界經驗抽絲剝繭,以轉化為可實踐的行動方案。
當然除個案教學外,中正企管EMBA也以多元課程設計著稱。如「紅塵學」就帶領學員藉騎馬、繪畫等體驗活動,體會領導力養成和消費行為的本質;「超級CEO論壇」則邀請重量級企業家進入校園,與學員面對面分享產業決策觀;「策略矩陣」和「商業人工智慧」則引領學員推導未來產業情境,並掌握最新管理工具。各項應用皆不再侷限於書本,而是最前線的職涯演練場。
圖/嘉義中正大學企管EMBA以週六集中上課和兩年制學程,加上AACSB國際認證與跨產業學員社群,將「人脈班」刻板印象翻轉為深度學習與行動解決方案基地。黃菁慧攝。
與此同時,海外參訪亦是學員津津樂道的一環。不同於坊間觀光式的走馬看花,中正企管EMBA行程緊湊且深入。
如赴日三天,學員就密集拜訪五家企業,一次涵蓋銀行、百貨集團及台積電日本供應商,近距離和跨國中高階領導者展開對談,使國際觀摩不再流於表面,而是能將現地邏輯帶回台灣,內化成本土企業策略的重要參照。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FORTYTWO。(示意圖)
另一方面,中正企管EMBA的學員組合,更映照出雲嘉南產業的多樣貌。班上不乏來自隱形冠軍企業及觀光休閒、地方文創與醫療機構等領域的主管和專業人士,讓學程幾乎成為在地產業縮影。
故為因應學員的不同層級,專班特別採取雙班制。以「管理精英組」鎖定年資三年以上基層主管,強調理論與實務結合;「企業領袖組」則面向高階主管與企業主,著重非例行性決策與戰略思維,協助學員面對市場變局能維持宏觀視角。鄭祥麟強調,中正企管EMBA從來都不是單一產業的進修班,而是跨域智慧的匯聚地。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Annika Gordon。(示意圖)
至於屢遭外界詬病的「重人際輕學習」,在中正企管EMBA則沉澱為隨職涯延展的終身資產。因歷屆系學會運作活躍,每年迎新活動總吸引上百名校友共襄盛舉,營造出濃厚的傳承氛圍。
對學員而言,校園連結不僅止於情感交流,還經常延伸出實質合作:有人因課堂互動而受延攬進入企業;也有人攜手創業,將上課討論火花轉化為新商業模式,推動產業共創能量。
「求學朋友往往是最長久的友誼。」鄭祥麟笑言。因為這份同窗情誼源自共同面對課業挑戰的信任感,比起職場因應酬或利益而生的人際,更顯純粹且長遠,也成了學員職涯外的最堅實後盾。
圖/嘉義中正大學企管EMBA以週六集中上課和兩年制學程,加上AACSB國際認證與跨產業學員社群,將「人脈班」刻板印象翻轉為深度學習與行動解決方案基地。黃菁慧攝。
綜上所述,在國際產業快速轉型與AI浪潮席捲的此刻,企業所需已不再是看準趨勢者,而是能於高度不確定環境中維持清晰思路,並快速整合資源的韌性人才。
而中正企管EMBA正以正規學位的可信度、系統課程的深度與社群破框力推動專業人士重新自我「校準」,翻轉成人教育的窠臼,也塑造台灣產業升級動能與人才再造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