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長謝明凱接班總裁謝清福創立的智能工業龍頭集團!跨足工廠自動化、電子代工、太陽能、半導體等領域

台積電磁吸專業人才虧大?廣運靠「錢多事少離家近」搶世界通才

台積電磁吸專業人才虧大?廣運靠「錢多事少離家近」搶世界通才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Mathias Reding。(示意圖)
作者:蔡炆璇
攝影:張智傑
日期:2025-10-08

1976年由總裁謝清福白手創立的廣運集團,最初以單機自動化設備起家。近半世紀後,事業不僅橫跨工廠自動化、電子代工、太陽能與第三代半導體,榮登本土智慧自動化領導廠商,旗下也因廣運機械、金運科技與太極能源等公司成立,業務觸角延伸至物流、能源與材料科學,展現驚人整合力外,亦使組織產線成業界指標。因此,當董事長謝明凱看著廠內指示燈閃爍,傳感器回傳數據而不見人影,他直呼那是未來十年「關燈工廠」的雛形,也是工業5.0最清晰圖景,但其也強調,決定產業成敗的始終是人才,唯有能將經驗轉為工程語法;把安全作業標準寫入系統,才能真正打造「黑暗工廠」。於是廣運一面穩住台灣研發中樞;一面在越南、泰國與美國等地設前哨站,以貼近客戶聚落,並回應客製量產需求。同時,公司還將在職學習制度化,每年全額補助優秀員工攻讀EMBA,助青年拓展國際觀與人脈;同步,組織更推行Mentor導師制,讓新人在前輩陪伴下,形成育才傳承機制。又當ESG成企業顯學,廣運便以液冷解方讓節能效益化為亮眼財報。種種方針,皆呼應謝明凱一理通、萬理徹的跨域管理思維,促使具全球跨文化治理能力的專才,成為帶動產能升級的新引擎。

2016年,謝明凱接班廣運集團董事長,承接父親謝清福篳路藍縷開創的基業。當時,他未選擇靠單一產品讓企業持續壯大,而是順沿材料科學與大型量產的管理軸心,如火如荼推動事業版圖橫向開展。透過廣運機械、金運科技、太極能源三家子公司,逐步涵蓋工廠自動化、電子代工與液冷散熱,以及太陽能電池與碳化矽(SiC)材料研發等領域。

廣運集團創辦人、總裁謝清福(左)與董事長謝明凱(右)父子聯手打造智慧自動化版圖,從工廠自動化到液冷能源跨域布局,領航台灣製造業邁向工業5.0新時代。張智傑攝。圖/廣運集團創辦人、總裁謝清福(左)與董事長謝明凱(右)父子聯手打造智慧自動化版圖,從工廠自動化到液冷能源跨域布局,領航台灣製造業邁向工業5.0新時代。張智傑攝。

這些看似分散的產業鏈,背後實則共享同一套底層邏輯,即以豐富的落地經驗,不斷於各實務場域中轉譯與實踐。

正因如此,長年支撐廣運拓展組織的不只有先進設備,還有能處理跨國挑戰的人才。從全球供應鏈風險分析、跨境貿易協調,到地緣政治判斷與各國法規遵循,每項專業能力都與國際市場同頻共振,也緊扣廣運的國貿動能。

同時,海外人力資源管理與ESG政策研究,亦是集團擴張世界據點的關鍵。故謝明凱深知,廣攬具備國際移動力,並且選、用、育、留可提出靈活解方的長才,是永續企業奠定百年根基的重要養分。

延伸閱讀

海運大亨貨攬又開郵輪!崴航怎憑「浮動度假村」再撈數百億商機

取自臉書「廣運集團 Kenmec Group」。圖/取自臉書「廣運集團 Kenmec Group」。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廣運智慧自動化產線迎未來十年「關燈工廠」!國際人才從關稅、地緣政治到ESG韌性突圍

有鑑於此,謝明凱面對近年美國關稅變動與台灣地緣政治風險,使自動化設備來源、元件組態與軟體安全逐一成了公共工程與客戶合作的新門檻。

廣運除堅守台灣為研發中心,以確保程式在地撰寫、自主可控外,還隨著客戶群聚,先後於越南、泰國、美國設點服務。如此布局,既考驗企業的硬實力,也成了組織人才最嚴苛的實戰場。因為工程師不只得寫程式,還要懂規格切換與零件替代,以因應不同國家維運需求,並隨時回應合規與資安的嚴格要求。

廣運集團董事長謝明凱以跨域整合思維領航企業,從智慧製造、液冷節能到國際佈局,推動廣運邁向「關燈工廠」與工業5.0的未來藍圖。張智傑攝。圖/廣運集團董事長謝明凱以跨域整合思維領航企業,從智慧製造、液冷節能到國際佈局,推動廣運邁向「關燈工廠」與工業5.0的未來藍圖。張智傑攝。

然而在謝明凱看來,危機即轉機,儘管客製自動化系統工程師的培育需時約六年,可一次次的專案養成,淬鍊個人能力之際,也醞釀出廣運長遠競爭力的方法學。

舉例而言,廣運業務結構為迎合國際減碳趨勢,開始朝系統整合與服務邁進。於是在ESG實踐上,早在五年前,廣運便成立熱傳事業部,積極推進水冷背板與CDU液冷監控主機研發,並率先導入國家高速網路中心「台灣杉二號」與警政署資料中心,後續又擴展至多家民營機房。

延伸閱讀

高雄洲際登台2027版圖14間暴增30家!國際飯店IHG為何超愛台灣

期間,謝明凱便意識到,客戶最在意的非自身需求,而是「客戶的客戶」對減碳之壓力。尤其在全球倡議RE100下,跨國大廠紛紛承諾在期限內全面使用再生能源,並要求供應鏈跟進,意味著廠商得提出具體方案以維繫合作關係。

故對廣運而言,液冷解方是技術突破,也是國際競逐的首要條件。這亦推動著工程師得養成斜槓力,熟稔熱管理到機電整合,才能讓多數改裝案的回本期控制在兩年半內,將永續KPI轉為企業成長壯大的底氣。

取自IG@taivision_tw。圖/取自IG@taivision_tw。

同樣的,能源業遇到的波動,也使公司人才更具韌性。如廣運旗下太極能源面臨美中貿易戰壓力,亦啟動多角化經營戰略。不僅轉投資「盛新材料」切入SiC晶錠與基板;還成立「霆光科技」進軍充電樁與充電模組;同步更跨界踏入消費性醫療產品市場,投資「永暘光學」來推出LENS++隱形眼鏡品牌。

各項決策都映照出廣運對使用者端、製程端與法規端的精準答覆,致力將大型量產與流程控管的思路基調移植至各產品線,也使工程人員技術有更高可塑性。

廣運選、用、育、留解方靈活的世界通才!打造錢多、事少、離家近環境下的人才磁吸公式

不過,要讓人才保有彈性,組織制度當然得先行。因此,廣運特將終身學習寫入企業基因,每年全額補助兩名員工就讀EMBA,甚至加碼社交零用金,鎖定公司標竿人才來進行培育,以呼應企業發展需求。

如此一來,既能補足主管職的管理工具與視野,並開啟國際觀;二能爭取人才與異業高管直接對接的機會,創造跨界對話與資源鏈結的契機。當然,謝明凱本人也親身投入在職進修,深刻體會學術理論提供的框架能與產業現場相互辯證,助領導者更清楚團隊當前的缺口與工具應用的要領。

廣運集團創辦人、總裁謝清福(左)與董事長謝明凱(右)父子聯手打造智慧自動化版圖,從工廠自動化到液冷能源跨域布局,領航台灣製造業邁向工業5.0新時代。張智傑攝。圖/廣運集團創辦人、總裁謝清福(左)與董事長謝明凱(右)父子聯手打造智慧自動化版圖,從工廠自動化到液冷能源跨域布局,領航台灣製造業邁向工業5.0新時代。張智傑攝。

而這份理念,也在廣運內不斷向下延伸,成為新人養成的起跑點。如廣運導入Mentor導師制,讓新人自報到當日起就有前輩相伴,並於試用期內以任務導向加以掌握職務細節,同時也更理解企業精神,慢慢建立出對公司的認同感,並於過程獲得自我實現的成就舞台。

同步,謝明凱還親力親為讓關懷具象化,從入職簡訊、生日卡片到節令問候,他都親自參與,許多卡片更是親筆簽名、手寫祝福。每個暖心細節都令員工真切感受到自己被看見,於日常搭建起團隊緊密情感,並更穩固組織的信任橋樑。

與此並行的,還有集團的彈性工時,讓員工能在生活步伐與產線節奏之間取得平衡。對此,謝明凱更笑言「上班族最愛『錢多事少離家近』,所以廣運直接創造環境讓人才自然匯聚。」

延伸閱讀

礁溪老爺酒店常客猛住700次!宜蘭溫泉霸主客滿20年靠這種員工

只是話鋒一轉,謝明凱明言,在少子化與大廠磁吸效應加劇、產業普遍缺工的今天,廣運真正看重的,還是「對的人」。換言之,栽培專才固然重要,但通才才是支撐團體跨域協作的主力。

因此,公司更著重中高階主管的國際判斷力、跨部管理邏輯,以及是否與公司價值觀相輔相成。進一步謝明凱還形容「找人才就像看向量,方向不合會內耗,方向一致便能加速公司前行。」

而在本土培力外,國際人才培育也是一大補給線。如廣運近年就與國內大專校院合作,優先吸引在台國際生參與產學實習合作計畫,並待其畢業返回母國,再銜接入職公司的海外據點,藉由這一群人熟悉企業文化的跨國棟樑,強化在地服務之際,亦使公司人力網絡更具延展性。

綜上所述,廣運始終致力於徵才、愛才、選才提拔三大環節中,把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因為,當人才從重複性工作中解放,得以專注於模型優化、流程改良與品質監控,即如同打造「關燈工廠」的自動化系統思維,企業人才與競爭力就能跨域、跨廠,甚至是跨國流動,使黑暗中律動的機械,散發出由人才驅動的智慧光芒。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高雄萬豪酒店700間房平日都難搶?揭台北飯店做不來的五星服務
嘉義500萬秘境老外才知?新悦花園酒店這種員工把阿里山搬飯店
台南三井二期2026開幕爆百貨戰!2萬坪240品牌贏新光小北門?
高雄是台版無限城,愛把IP丟水裡?吉伊卡哇、演唱會經濟撼國際
蔡炆璇

蔡炆璇

遠見記者、城市學數位策展。

2025嘉義市城市博覽會12/12登場!亮點、展館、活動全攻略
Just For You Just For You
2025嘉義市城市博覽會12/12登場!亮點、展館、活動全攻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