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Rey Emsen。(示意圖) 自2025年6月起,日本多地的熊隻活動明顯增多,且主要集中於北海道及東北六縣,包括青森、岩手、宮城、秋田、山形與福島。
其中,日本秋田縣的災情可說最為慘重,不僅市區與校園頻傳熊影,連中部觀光勝地白川鄉合掌村都傳出遭熊闖入事件,顯示熊的活動範圍已從山林擴及居民生活區。
又根據日本環境省11月5日所公布的最新統計,2025年因熊襲擊死亡人數,目前已攀升至13人,創下歷史新高;尤其光秋田縣,截至11月4日就發生60起襲擊事件,造成4人死亡。而針對日本熊災頻傳,山區觀光客至今也選擇人手一個「熊鈴」或防熊噴霧,作為保命防身的出遊必備品。

但儘管如此,日本關東地區的熊患警戒仍持續升高,秋田縣觀光資訊中心販售的熊鈴,自9月起就需求暴增,甚至一度售罄,充分反映出民眾的恐慌情緒。
而就在日本全本州幾乎都傳出有熊蹤之際,千葉縣因其地理優勢反成了例外。由於,房總半島三面臨海,加上縣界被江戶川與利根川環繞,自然形成封閉的地形結構,故可阻隔熊的遷徙路徑。
對此,石川縣立大學教授大井徹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也進一步說明,表示千葉縣這種「孤島式」的屏障,是當地成為無熊地區的關鍵因素,即使熊能游過河流,但牠也得穿越人口稠密的地區,深入低海拔、缺乏高山棲息的地形,在在都是不利於熊生存的環境條件,接著他更直言「未來千葉出現熊的可能性極低。」

不過,儘管大井徹公開為千葉縣掛保證,面對全國熊害問題不斷升溫,日本政府還是謹慎以待,並於10月30日召開跨部會「熊對策相關閣僚會議」。
會中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當日,2025年日本已有12人死於熊襲擊,因此政府強烈呼籲民眾,出入山區務必提高警覺,特別還提醒旅客千萬別顧著低頭滑手機,旅程中也記得多加利用,由官方與民間共同製作的「熊出沒地圖(熊害地圖)」,以即時掌握風險。

綜上所述,針對日本多家媒體與學術機構都陸續推出防熊的大數據工具。如朝日新聞製作的「日本各地熊目擊地點地圖」,就以全國為範圍,標示熊蹤月份、照片與新聞內容,讓使用者快速掌握狀況。
而上智大學研究團隊則透過人工智慧技術,建立「熊出沒AI預測地圖」,將各地熊出沒風險視覺化,民眾只需點選地圖區域即可查詢當地風險級別。
因此,對於近來有計畫前往日本賞楓、賞銀杏的旅客來說,想安心追楓,好好駐足欣賞秋日美景,同時避免與野生熊的不期而遇,那麼這些神器皆可說是出遊的「數位護身符」,
旅遊前確認: 前往日本山區或森林地帶旅遊前,建議先查詢當地熊出沒情況。
防熊措施: 在熊出沒頻繁地區行走時,可攜帶防熊鈴或製造聲響,避免突然驚嚇野生熊。
定期更新: 這些地圖資訊會定期更新,請在出發前查看最新資訊。
純文字標記: 部分縣市提供的是純文字資訊,沒有互動式地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