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旅遊】

地質公園怎麼玩得「永續」?基隆和平島做給你看

地質公園怎麼玩得「永續」?基隆和平島做給你看
作者:高宜凡陳子瑜
攝影:蘇義傑
日期:2020-09-05

放假到基隆該怎麼玩?到廟口夜市嘗小吃、去正濱漁港拍照打卡、或到海邊喝咖啡?告訴你,基隆還有一個相當別緻的秘密景點,那就是主打慢遊和永續概念的「和平島公園」!

暑假尾聲,由樂亞旅行社、優樂地永續、和平島公園等單位合推的旅遊路線「水路首航˙重返古代航路」,由在地資深嚮導領著遊客走上船,用行船的緩慢步調和特殊視角,來場基隆港的船隻巡禮,讓人近距離目睹載重幾千噸的油輪,上頭的船員還會跟你打招呼。

跟著水流,船隻接著划進昔稱的「社寮島」,據傳是北台灣最早有西方人足跡的地方,你腳下踩的街道、眼見的聖薩爾瓦多城,皆是17世紀時由西班牙人打造的一磚一瓦。

由永續旅遊單位力推的「水路首航˙重返古代航路」地方特色旅程。圖/由永續旅遊單位力推的「水路首航˙重返古代航路」地方特色旅程。

不久前,總統蔡英文來此看到城牆遺址,也曾驚嘆:「大開眼界!」

最後,踏上和平島公園的海蝕地形,細看百年光陰積累而成的壺穴與生痕化石,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導覽結束後,親子族群可以去海水浴場戲水,並以在地天然沐浴鹽盥洗後,帶走基隆才有的「石花凍」名產回家。

曾見證「陸客潮」高峰,卻毅然返鄉創業

過去只是基隆人家庭戲水、海邊烤肉的在地景點,和平島如今卻展現截然不同的大器面貌,讓整套遊程兼融了地方文史和環保知識。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背後推手,是還不到40歲的「宏岳國際」總經理黃偉傑。該區遊客人次從2015年不到40萬,一路攀升到去年的60萬,成長耀眼。

頂著文化大學觀光系的學歷,黃偉傑很早就確定要走這一行。不過,中間卻轉了一個大彎。

「社寮島」是北台灣最早有西方人足跡的地方。圖/「社寮島」是北台灣最早有西方人足跡的地方。

念大學時,他就開始到旅行社打工、當領隊,練出一身說唱俱佳的帶團本領。2008年政府準備開放兩岸觀光,剛退伍的他便洞燭機先,提早進入主攻中國大陸票務市場的旅行社上班,為公司負責陸客團業務,當時每月最多得扛上百團的業績。

可是,就在陸客熱潮逼近最高峰的前夕,黃偉傑選擇了離開。

當時,不少同業為了競爭,甚至做到「賭團」,比方每位陸客來台平均成本要3萬,大家會殺到剩2萬,以低價搶接團,不夠的那1萬,就從沿途的購物「抽傭」撈回來。

不斷惡性競爭的結果,不僅提高旅行社財務負擔,更一再拉低旅遊品質。他回想,那時很多陸客都苦笑,「沒來過台灣,會終生遺憾;但來過之後,卻是遺憾終生!」

改變和平島面貌的「宏岳國際」總經理黃偉傑。圖/改變和平島面貌的「宏岳國際」總經理黃偉傑。

看到市場走向劣質化,黃偉傑決定回故鄉基隆,在和平島公園的遊客中心經營伴手禮店,他拜訪在地的海女婆婆跟海男叔叔,理解石花菜轉化成石花凍的過程,還為石花菜做食品檢驗及生產履歷,將地方特產添加永續味。

只不過,當時的他並不知道,這便是所謂的「永續旅遊」

擬定十年策略,讓和平島成為永續景點

2017年,和平島主管機關先從基隆市政府改為交通部「北觀處」(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之後重新招標 OT 案(Operate Transfer,政府投資興建、民間營運),黃偉傑便加入角逐,拿下10年營運權。

這次,他已經有備而來,替和平島公園想出了未來十年的永續轉型計畫。

由太陽、星光、島嶼發想設計的和平島品牌識別系統。(圖片取自官網)圖/由太陽、星光、島嶼發想設計的和平島品牌識別系統。(圖片取自官網)

頭兩年,要爭取周遭社區鄰里的認同。

他委託在地專業團隊,以太陽、星光、島嶼等三大意象,設計和平島的品牌識別系統,讓外界眼睛為之一亮。結果不但奪得2019年「金點設計獎」,今年又獲得新加坡的 Good Design Mark 首獎,創下台灣風景區先例。

再來,是用美學充實景點內涵。

黃偉傑替遍佈和平島公園的滿山奇景添加故事性,並舉辦命名投票活動,讓在地人參與和平島蛻變過程,進而產生認同感。最後選出:金剛、花豹、彈塗魚、鱷魚、法老岩等「十大守護岩」,成為園區裡的熱門打卡點。

第三年,是融入環境教育,以限量、預約的小團制導覽方式,在觀光與保育間達到平衡。

不求爆量遊客,和平島希望成為台灣最有深度、也最具永續感的地質公園。圖/不求爆量遊客,和平島希望成為台灣最有深度、也最具永續感的地質公園。

例如,被外國媒體列入全球21個最美日出觀測點的「阿拉寶灣」,曾因落石、漲潮等安全顧慮而關閉,加強管理措施之後,終於在2018年重新開放。但開放時節都有固定節奏,安全管制也提高,對來客並非照單全收。

另外,和平島還在園區內推廣「零廢棄」(Zero Waste)觀念,以共享杯取代一次性的紙杯,再以天然沐浴鹽取代傳統洗潔精,遊客中心還提供以海洋廢棄物再製的紀念品,如漂流木項鍊、塑膠袋做成的耳環等。

當國內熱門景點不斷走向同質化和「夜市化」之際,基隆和平島的覺醒過程,值得參考。

沉寂多年的和平島公園,現以永續風貌華麗轉身。圖/沉寂多年的和平島公園,現以永續風貌華麗轉身。

👉加入城市學FB官方帳號,即時追蹤最更多城市議題!

關鍵字:旅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別再報復性旅遊了,讓這一行更「永續」的三大心法!
台東有「會走路的樹」?鸞山部落的永續旅遊進行式
觀光體質不改,史上最大旅遊補助一樣被看衰
高宜凡

高宜凡

沈浸傳統產業、經營管理 丶環保、能源、氣候、CSR(企業社會責任)等路線超過10年,多次執行國際報導及越洋專題,採訪足跡遍及兩岸、日本、東南亞、德國、英國、法國、瑞士、丹麥、馬拉威等地,並於2009~2016年擔任遠見雜誌「企業社會責任大調查」專案負責人,目前處於傳統平面雜誌和網路社群平台之間的迷離空間,尋求媒體數位轉型過程的一線曙光。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