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年掀28.5億黑金潮!經營大師授永續創業「社群咖啡館」攻略
示意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Nathan Dumlao。 編按:根據統計,全台咖啡館至今突破3000家,密度為全球第一。2019年104人力銀行公布創業的3大紅海,即是「餐飲業、餐館業與服飾業」,其中有19.3%創業者選擇「手搖飲料店、咖啡店」等餐飲業起家,國人每年更喝掉28.5億咖啡,由此可見咖啡魅力不只在於提神、味蕾享受,還乘載許多人的創業夢。但如今台灣深受新冠疫情的衝擊,想投入咖啡館的你,營造什麼樣的風格才可望永續經營呢?
場域的力量!不只咖啡香,還有一股人情味
21世紀的科技產品日益更新,人手一機已是常態,即使走進宜人舒適的咖啡館,低頭族也隨處可見,「人與人的交流」似乎早已被「人與機器的交流」取代。
一間咖啡館的存在,其實蘊藏一股「神祕力量」,那就是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搶救淡薄的人情味!
無論是在地創業、長照關懷、育兒交流、社區再造、地產地銷等面向,「社群咖啡館」除提供咖啡給愛好者酌飲外,更大功能在凝聚人群、團結力量,持續且具體的推動社區意識或議題,提升現代社會日益缺乏的人情味,讓不同族群的消費者,皆能在鄰近社區找到休憩場所。
社區營造、在地創生從「社群咖啡館」開始
近年來日本和台灣皆積極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在地創生」的浪潮,更因少子化、高齡化等因素開始在台灣萌芽。長其致力於「在地創生」推廣的林事務所執行長林承毅認為,要重新讓人與人、人與地串連,找回風土滋味、地域魅力,其行動及實踐關鍵,還是在「人」。

想家鄉創業,又不知道從事什麼投資好,那就《開一間鼓勵交流的社群咖啡館》吧!
林承毅指出,作者齋藤保先生撰寫的《開一間鼓勵交流的社群咖啡館》一書中,「港南台 town café」的案例讓我們見識到「改變往往就從一個人開始」。
10多年前,齋藤保就是這樣懷抱夢想與信念,投入開拓「人與人之間交流」的空間,如今社群咖啡館的概念與模式,已擴散到日本許多角落,而這些點,猶如是隱藏區域中的關係催化劑,聚集不同年齡層,展開多樣性的活動。
你絕對想不到,一間咖啡館可以串起整個社區的老少,讓親子有舒適的互動場所,不用擔心孩子吵鬧,影響鄰桌客人,同時長者也能不覺得孤獨,因為所有老少都在充滿咖啡香的空間裡相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