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都部分,台北市房價冠居全國,政府早早就針對首都高房價問題出手干預。台北市囤房稅自2014年起施行,針對持有非自住用房屋2戶以下(含2戶),每戶按2.4%課徵房屋稅;3戶以上(含3戶)每戶按3.6%課徵房屋稅。
桃園市則是針對非自住屋,一律採單一稅率2.4%課徵,未來擬朝差別稅率的方向研議修法。台南市則規劃2022年7月起,針對持有非自住用房屋5戶以下(含5戶),每戶按2.4%課徵房屋稅;6戶以上(含6戶),每戶按3.6%課徵房屋稅,草案30日三讀通過,影響約9千多人。
其他如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等,不論持有多少戶非自住屋,目前仍採用房屋稅最低稅率1.5%課徵。
而在財政部溝通後,六都也對於透過制定囤房稅,增加持有多戶非自用住宅者的持有成本,藉以打壓房價的手段有共識。其中,近來因為台積電設廠而話題不斷的高雄市,最為積極。
看更多 》台灣房市貪婪瘋了!屏東房價漲15%,連鳥不生蛋區都無居住正義
圖/新北市林口地區建案,杜軍儀攝影。
全球晶片短缺,台積電在疫情之下發揮「護國神山」角色,幫台灣在世界爭得一席之地,但回過頭也積極在全球尋覓擴廠的地點。在市長陳其邁的積極招攬下,台積電在日前宣布進駐高雄楠梓,布建7奈米、28奈米製程的晶圓廠,最快在2024年就可上線投產。
看更多 》高雄台南房價瘋漲!建商聞「台積」起舞,搶地搶到屏東嘉義花蓮
老大哥台積電率先動作後,聯發科等晶片廠也表態有意進駐高雄。若成真,高雄有望發展出不輸竹科的科技聚落。眼光精準的投資客搶在消息一出便展開布局,楠梓鄰近區域的房價已大漲,高雄市政府不得不正視炒房的問題。根據估算,高雄市約有106萬戶房屋,其中有8.4萬戶為非自住。
或許106萬戶裡面只有8.4萬戶非自用宅,看起來比例不高,但細究其中的統計發現,高雄市持有「10戶以上」非自住房屋者,高達318人。前述的318個房產大戶,共同擁有高雄市9647戶房產,而單一法人最高更持有510戶。
圖/取自陳其邁FB。
為何政府都知道房價高漲問題,但卻遲遲無法解決?甚至有「愈打愈貴」的現象?或許從稅制上的比較就可以看出。若以一戶3000萬的台北市房屋計算,持有3戶,用3.6%稅率計算,每年的房屋稅18萬,對於真正的炒房、囤房客來說,成本相當低。
參考國際,有國家是採行在重點區域實施高額囤房稅的做法,例如人口密集區、行政區、商業區等,房市容易過熱、且有相當高租屋需求的地點,可以避免人口稠密區的珍稀房屋資源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以法國的空置房屋稅為例,是針對5萬人以上的行政區進行課徵,屋主名下房屋閒置的第1年就課徵高達10%的稅率,第2年12.5%、第3年15%,接著一路累加,稅制之重,非常「有效率」的鼓勵屋主釋出房產活絡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