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借書也得報身家?台北通尷尬卡法律定位空白地帶,市府想賣民眾大數據爆輿論爭議

萬人連署反霸權!台北通蒐集個資惹議,苗博雅跟北市府吵什麼?

萬人連署反霸權!台北通蒐集個資惹議,苗博雅跟北市府吵什麼? 圖/台北通蒐集民眾個資惹議,萬人連署反霸權!台北市政府提供。
作者:馮紹恩
日期:2022-01-26

串連北市府各項數位服務的「台北通」APP,是台北市府「智慧城市」的代表象徵,也是台北市長柯文哲重要政績之一。日前,台北市議員苗博雅質疑北市府不少市政服務「只限台北通」,變相強制蒐集民眾個資,引爆輿論爭議。

台北市一直是台灣智慧城市的領先者之一。其中,台北市府推出的市政服務APP「台北通」,透過個人身分線上認證,整合支付跟多項市府服務窗口,像是近期台北市發行的振興券「熊好券」,就是透過台北通APP申請與使用。成功打造出「生態系」概念APP,是台北市長柯文哲最滿意的政績之一。

市府原本立意良好,希望將各項政府功能整合,民眾只需一組身分認證的帳號就可以順利使用各項政府部門的服務。但這樣的簡便方式,卻也帶來疑慮。因為當各項政府服務只能透過台北通,甚至使用自然人憑證或身分證都不行時,這等同台北市府發行了自己的「數位身分證」。

看更多 》台北通擬推綠黃紅3燈號疫苗護照!柯P喊小黃卡早晚搞丟、被洗爛

這種獨斷性,也讓台北市議員苗博雅、林亮君等人在1月20日發起「拒絕台北通強迫推銷」連署,不到四天就累計近萬人響應。

《遠見》25日專訪苗博雅,她指出,台北通等於是一個「單一線上身分認證」大門,要使用台北市府各項公共服務,得先從這大門進去才有辦法。

這將衍生出三項關於台北通的問題:「資料處理利用」「個資保障」跟「法律定位」。

台北通若成單一線上身分認證大門,將衍生出「資料處理利用」「個資保障」跟「法律定位」三問題,台北市政府提供。圖/台北通若成單一線上身分認證大門,將衍生出「資料處理利用」「個資保障」跟「法律定位」三問題,台北市政府提供。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圖書館借書也得報身家?「台北通」身分認證授權與使用爆爭議

苗博雅經過民眾陳情跟蒐集多項證據,質疑北市府為了強推台北通,在民眾申辦多種市政服務時,都需簽署一張蒐集民眾個資「包羅萬象」的同意書。

她舉例,「比如要使用圖書館借書服務,得同意申辦台北通並讓市府蒐集姓名、身分證字號、住址等等,一直到種族、學歷、家庭狀況,甚至跟借書沒關係的東西都授權給市府。」

苗博雅說,就有市民不理解,為何只是簡單借一本書,連我的家庭狀況資料都要蒐集?

過去苗博雅就曾質詢過,只要到圖書館新辦或展延圖書證的服務,都需要加簽一張同意書,內容是台北通的個資授權,「當時從圖書館得到的回覆是,如果不簽署那張同意書,就無法借書或展延證件,這是政策要配合,把圖書證整合到台北通內。」

苗博雅認為,只是提供借書服務,讀者提供必要資訊即可,「世界各國在蒐集民眾個資也都是如此,讓民眾自己決定資訊的使用,如果政府要得到民眾個資,必須要有法律授權,」

看更多 》台北市長柯文哲: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用連續、局部的小改變推動智慧城市

蘇義傑攝影。圖/蘇義傑攝影。

市府可否賣民眾大數據?台北通處於法律定位空白地帶

苗博雅指出,台北通如果要使用民眾的個資,沒有中央位階的法律授權或自治條例,僅有行政命令層級的要點而已。儘管市府為了取信於市民,於2020年底成立資料治理委員會,並強調一切都會有討論,但仍有法律授權不夠充分的疑慮。

除此之外,台北通還有最後一個問題:政府如何合理使用民眾個資?

看更多 》台北率先成立「資料治理委員會」!個資運用成話題

先前柯文哲曾經說過,要拿民眾所形成的大數據賣錢,引起外界輿論爭議。苗博雅認為,依照邏輯來看,民眾的個資保存於政府機關內,不代表政府機關「擁有」民眾個資的權利,更遑論可以代替市民販售。

苗博雅舉例,過去的年代,可能FB、GOOGLE或電信業者分別持有我們一部份的數位足跡,但倘若所有北市府服務都需使用台北通,那市民的生活軌跡就可以平行整合,形成相當完整的「數位足跡」。

「有人不在意,但有市民就相當討厭數位或實體足跡被記錄下來,愈來愈集中會感到不安,」苗博雅說,到現在都沒有任何自治條例,她打一個問號。

當科技走在法規前面,中央或地方更需立法進行規範

台北通的強大功能,宛若台北市府自己發行的數位身分證。要在便民與個資中找到解方,有兩種可行方向:一是提供市民除了台北通外更多選擇,二是法源依據需充分具備。

「我不反對台北市府打造智慧城市,也不反對台北通,但應該給予民眾『多元選擇』的權利,」苗博雅強調,智慧城市的發展,不該是強迫市民只能有單一選項。

看更多 》疫苗護照有資安疑慮?歐美推動後釀分化社會、侵犯公民權爭議!

她以如今民眾常使用的各項政府服務為例,像是1922疫苗預約平台或實聯制掃碼,都沒有強迫民眾必須先申辦一個「1922通」,將完整個資全部授權給中央政府才能使用,而是結合健保卡、手機電話等方式來完成個人身份的線上驗證。

又或像是報稅系統,以前只能用IE網路報稅,臨櫃或郵寄等方式,現在可以用不同瀏覽器,也可以使用自然人憑證、健保卡或手機門號認證,「並沒有強迫人民只能使用單一數位管道」。

此外,北市府也應加快法源齊備。科技發展快速,往往走在法律前面,但這不代表立法可以怠惰。苗博雅認為,在中央還沒有任何相關法律制定前,市府至少應提出相關的自治條例獲得議會授權。

取自苗博雅FB。圖/取自苗博雅FB。

苗博雅解釋,無論是我國發行的身分證、自然人憑證都是有法律依據所發行,如果台北市府認為中央遲遲都沒發展出「線上個人身分認證」系統,所以台北通才會要求使用者提供個資授權,「那『自然人憑證』又是什麼?」

苗博雅表示,只要北市府對市民個資的保障,能符合如歐盟GDPR同樣的規範,就不會有人質疑。

北市資訊局:台北通依個資法運作,沒有取代身分證或自然人憑證

對於苗博雅的質疑,資訊局表示,我國為重視人民基本權利的自由民主的國家,台北通依循本國法令遵照政府訂定之個人資料保護法相關規範,他國規範(如歐盟GDPR)可供中央修定相關法規參考,但非本府必須依循之法令。

另外,台北通屬市民會員卡系統,以帳號實名註冊為運作基礎,並非取代身分證及自然人憑證,而台北市在市政便民服務之政策考量下,本於法定職權,訂有相關作業要點以資遵行,並沒有議員所提「無法律授權」之疑義。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政策台北市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柯文哲上《遠見》Clubhouse!與專家共尋智慧城市「革命樣板」
振興經濟、加碼紓困,全民免費發放五倍券為何掀起政治角力?
全國拚蓋社宅柯文哲卻逆風「停看聽」,社宅到底該不該營利?
馮紹恩

馮紹恩

記者。本為歷史人,誤打誤撞入了媒體的門,現在是一個待在台北快十年都要忘記自己來自高雄的假台北人。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