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倡議社會住宅興建的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於8月9日召開記者會,呼籲六都首長候選人正視種種社會住宅問題

六都社會住宅興建數量不如預期?高雄喊冤為居住正義急起直追

六都社會住宅興建數量不如預期?高雄喊冤為居住正義急起直追 圖/取自「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臉書。
作者:單師樵
日期:2022-08-11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於8月9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六都社宅成績單,並提出「五大政策」訴求,讓各界了解六都目前的社宅興辦績效進度。依住盟數據,高雄市的社宅目標達成率為24.5%,在六都排名最低,對此高市府喊冤,認為是為了照顧市民、落實居住正義,增加目標戶數,才導致達成率低。

社會住宅是由政府蓋房子出租給民眾、或者是由政府承租民間的空屋轉租給民眾的住宅。而社會住宅推動聯盟(以下簡稱住盟)自2010年成立以來,積極倡議中央與地方政府應興辦社會住宅,其後也於2014年巢運,宣告正式開啟地方興辦社宅的腳步。

社會住宅北市最多,南部縣市起步晚

住盟說明,台北市長柯文哲任內共興辦20,429戶社宅(含規劃設計中),雖距當年所提5萬戶政見甚遠,但客觀上已是六都中蓋得最多。然而,台北市的房價與租金負擔皆為全台最高,因此住盟呼籲候選人除了應接手完成已規劃設計、施工中的社宅,必須繼續朝5萬戶目標邁進。

延伸閱讀

全國拚蓋社宅柯文哲卻逆風「停看聽」,社宅到底該不該營利?

桃園市長鄭文燦任內共興辦7,195戶(含規劃設計中),同樣離當年選舉提出2萬戶目標有一大段距離。另外,桃園是六都中移入人口增長與房價漲幅較大的城市,在居住壓力攀升情況下,社宅也需持續興辦增量。

六都社會住宅進度。資料來源: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圖/六都社會住宅進度。資料來源:社會住宅推動聯盟。

新北市則在朱立倫、侯友宜前後兩任市長接力下,興辦8,837戶(含規劃設計中)。然而,新北市擁有400萬人口,社宅總需求量理應最高;對照目前中央規劃3.3萬戶的目標,就客觀進度來說應急起直追。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而台中市在林佳龍、盧秀燕前後兩任市長八年內,共興辦7,146戶(含規劃設計中),在六都裡屬中間水平,然而也尚未達中央設定1.5萬戶目標的一半。同時,其間甚至發生推翻前任市長將規劃為社宅的土地出售之爭議,這對需長期投資累積存量的社宅政策絕非好事。

延伸閱讀

北漂青年「南部有房」300億租金補貼術!租屋4族群加碼到1.8倍

台南市與高雄市,在社宅推動晚於其它四都起步,原因為前市長對社宅態度相對消極,認為南部不需要社宅。

在黃偉哲、陳其邁兩位現任市長的追趕下,台南目前興辦1,758戶,高雄興辦2,939戶(含規劃設計中),且幾乎都還在興建、規劃設計中,距中央規劃目標還有很大差距。

達成率最低?高雄市府喊冤解釋已急起直追

依住盟數據,高雄市的社宅目標達成率為24.5%,在六都排名最低。對此,高雄市都發局長吳文彥回應,社宅聯盟所計算的數據是以市府自辦的社宅戶數(2,939戶)除以計畫戶數(1.2萬戶)而得,但內政部社會住宅推動計畫在第二階段(109~113年)原報院計畫中,高雄市計畫戶數為6,000戶,陳其邁市長就任後,認為高雄市必須超前佈署,照顧更多市民,故採中央與地方合作興建模式,將計畫戶數提高到1.2萬戶。

六都社會住宅目標達成率。資料來源: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圖/六都社會住宅目標達成率。資料來源:社會住宅推動聯盟。

因此,在數字呈現上,若以社宅聯盟的算法,因為母數增加,比例自然就降低了。

吳文彥表示,高雄興辦的2,939戶,其中481戶是陳菊市長時期規劃興建的,韓市府時期並無新增社宅規劃興建,在陳市長上任後,以2年拚4年的衝勁,急起直追,以滿足青年、就業員工及弱勢民眾居住的需求。

從陳其邁上任後,社會住宅的規劃戶數從內政部原訂的6,000戶,市府加碼自建2,800戶,成為8,800戶;後又再提升到10,000戶,目前與內政部達成以總量12,000戶為社宅總體目標。

吳文彥說,除了政府直接興建社會住宅模式外,都發局同步透過公辦都更方式,鼓勵民間投資,藉由公私協力合作開發,市府取得公益設施及分回社會住宅,預期可以獲得680戶社宅,除減輕興建社會住宅籌措資金的壓力外,也讓社會住宅興辦區位多元化,打造融入社區的全齡共榮生活的社會住宅典範。

高雄市社會住宅興建計畫。取自「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臉書。圖/高雄市社會住宅興建計畫。取自「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臉書。

住盟「5大訴求」,盼六都首長候選人正視社宅問題

在檢視六都過去八年的成績後,住盟也提出了「2022年五大社宅政策訴求」,具體提出解決方案:

訴求1:社宅中央蓋,地方也要蓋

住盟認為,社會住宅是民眾的需求,不應切割為中央或地方,或是哪個政黨的責任。基於儘快增加社會住宅存量的目標,住盟希望除了中央蓋,六都也要蓋,分頭並進,加速社會住宅之存量累積。

訴求2:都市開發利得「應」回饋社會住宅

都市土地開發之相關法令與工具,是地方政府最重要、最能掌握的職權,也是取得社宅的手段之一。住盟表示,除政府積極興辦外,相關都市開發利得「應」回饋社會住宅,包括整體開發、都計變更、公辦都更、容積獎勵等多元途徑,加快累積社宅存量。

延伸閱讀

疫下升息房市颳南風!台中、高雄貸款數超車雙北,政經主場變?

訴求3:社宅租金應以可負擔、實際收入計價

為了確保社會住宅達成協助安居理念,以「可負擔租金」讓弱勢民眾能夠「住得起」是重中之重。住盟要求以「收入」而非「身份」做為可負擔租金定價原則,才能避免月收入3萬與5萬的青年,因為均未具備福利身分,須繳納相同額度租金的窘境。

取自「臺北市政府安心樂租網」。圖/取自「臺北市政府安心樂租網」。

訴求4:社宅營運不能「一市兩制」

社宅興辦不應區分中央、地方,而應該是種協力關係。中央有較強的興建、財務條件,地方在管理服務則有其行政與民意優勢。社宅無論是中央或地方興辦,在特定與民眾權益、福祉相關的營運事項,應建立一致性的標準原則。

訴求5:社宅入住機制改採「輪候制」

目前的「抽籤制」作法,讓社宅福利照目的變成「比運氣」遊戲,且無法形成監督政府興辦的力量。因此,住盟希望社宅入住採行國際主流的「輪候制」(waiting list),建立強大支持社宅持續興辦的社會基礎。

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在8月10日回應,北市社宅將會比照輪候制,不用每案重新填資料抽籤,並結合城市戰略,推動以大眾運輸等為導向的都市發展;另外,北市也將規畫「宿舍型」社宅概念,提供弱勢租屋更多選擇。後續住盟也將展開六都市長候選人拜訪行動,針對五大政策進行討論。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競爭力政策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台北興隆社宅感情好到「長」出來!青創戶靠社群破鄰居交流心牆
300億租金補貼術!租屋族符資格「申請過包中」2時機漏信就沒了
內湖瑞光社宅開放招租!柯文哲盼能局部緩解交通
單師樵

單師樵

城市學實習編輯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