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在2022年下半年推出數中法草案,取代前身數位通訊傳播法,最主要的立法目的,正是打擊網路平台上的假資訊,課予平台 一定的監管義務,讓平台在知道自身營運的網站上,出現違法內容或假消息時,能即時移除資訊或採取相對應的處置。
近年假資訊議題愈來愈受關注,歐盟因此在2022年正式通過數位服務法(Digital Services Act,DSA),透過明確標準來要求網路平台的監管責任,以保障線上用戶的網路資訊安全性,管制違法資訊。而台灣也參考歐盟法案內容,在2022年下半公布數中法草案,希望開始管制滿天飛的假新聞。
數中法草案透過數位中介服務態樣與規模,共區分成5種類別,其中以線上平台服務,以及使用者超過一定規模的指定線上平台服務,最為人熟悉,像是Dcard、臉書、Yahoo拍賣等社交通訊平台,或電商網購平台,都屬於數中法的規範主體。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Austin Distel。(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數中法規範共分成連線服務(如光世代)、快速存取服務(如台灣固網)、資訊儲存服務(如vmware)、線上平台服務提供者及使用者超過230萬的指定線上平台服務提供者(如Dcard、Meta、YouTube)等5種類型的中介服務,依照5種類別採取分級規範,愈大型的平台義務愈重。
像是用戶量達一定規模的「指定線上平台」,服務提供者依照目前草案內容,若違反數中法規範,最高可罰到新台幣1000萬元。
為能有效執行法案內容,數中法草案甚至賦予各主管機關權限,如發現平台有假資訊時,可向法院聲請資訊限制令,由法院作成要求平台移除、限制使用者接收,或採取其他必要措施之命令,以減輕或避免公共利益的危害。
圖/取自Shutterstock。(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雖然台灣才剛發布數中法草案,不過從數中法草案意見徵詢討論中,也能看出,多數人對於數中法的反對立場,其中反對原因,就在於數中法可能箝制民主國家的言論自由,也讓平台負擔過重的義務,甚至還有人認為,數中法根本是現代版文字獄,也有許多人提出國外平台執法困難的案例。
因此,NCC的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意見徵詢截至8月19日為止,共15000多人反對,僅70多人贊成。
雖然數中法還在草案階段,但平台業者一定要好好關注後續動向,數中法草案規範主體範圍相當大!義務眾多!罰則很重!不可不慎!
本文透過「方格子直送」計劃合作轉載,作者貓董律師,原文《箝制台灣言論自由的數中法?》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