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104人力銀行專訪蔡淇華的內容,一名國立頂大電機系畢業生,之所以會在面試半導體大廠時中箭落馬,原因正是他無法因應環境變化,用適當的方式、說出適應的內容。
例如,總是習慣起承轉合、把重點放最後的溝通方式,就不適合快節奏的工作。畢竟大家都忙,無法等同事落落長講一大堆,或最後才講到重點。這種情況,真正善於溝通表達的人,通常會先講結論,再用脈絡鋪陳。
所以大學生在校時,多參與舉辦系上或社團的迎新、大型表演晚會等活動,有助於不自覺激發潛能,並培養溝通表達力,因為活動設計與安排,全都仰賴和他人溝通表達。
當你學會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參考各方意見,表達上又不帶情緒字眼,便可望爲未來工作場所帶來和諧,幫助工作順利進行。
圖/取自Unspalsh。攝影者Priscilla Du Preez。(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針對新鮮人的抗壓性,蔡淇華強調,不是要去和壓力對抗,也並非逆來順受,而是建立習慣和制度來解決壓力,同時對自己誠實。
舉例來說,新人因為擔心身體不好而產生壓力,就該定期安排健康檢查,確認身心健康,讓壓力迎刃而解。
所以有企業人資就建議大學生去打工,接觸不同年齡層,特別是跟比自己年長的同事互動,了解職場前輩經社會歷練的情緒管理和抗壓性,提早體驗社會生活,提前在職場受挫,自然能提升未來職涯的抗壓力。
世界的缺口,就是賺錢創業的缺口!蔡淇華也分享人生經歷,提到自己在學校擔任圖書館主任時,自覺學校沒有品格教育、文創教育、國際教育,於是他開始默默的做,從前面5到10年沒有支持者,到後來成學校特色,僅2人的團隊擴大至20人,而這一切都源自他的主動積極與活力,才擁有職場和社會的「貴人力」。
而企業人資也提到,其實大學生主動積極藉由實習了解職場真正樣貌,探索自己缺少什麼,或明白企業實境和學校教的,與自己想的存在哪些落差,都有助於調整腳步,改變思維。
因為機會,向來只給準備好的人,而不是給正在準備的人,因此當新鮮人願跳脫舒適圈,嘗試新事務,企業自然有較高的容錯度,給予主動積極又有活力的畢業生價值。
圖/取自Unspalsh。攝影者MD Duran。(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蔡淇華認為,很多問題解決來自於責任感,把周遭發生的問題,視為自己的問題,就會對問題有感覺,進而願意去解決它,這樣的新人理當獲得器重。
又企業人資表示,想做任何一件大事前,都應該先學著做好每件小事,因為處理每一件小事的過程中,都是在培養細膩度、耐心與同理心,學習做事「條理化」的過程。
蔡淇華提及,大學生想懂得團隊合作,首要就是學會開會,因為會議前,大家會先有初步想法,好讓會議當下快速對焦,仔細確認並工作分配,透過分工合作,順利解決各種問題;而這個方式,變相也在學習如何「被領導」,進而發現所謂「好的領導」,讓同事、同儕之間,彼此成為神隊友。
然而想累積開會經驗,企業人資表示,大學生多參與校園活動是不錯的方式,如此才能融入更多不同族群,因為很多事並非閉門造車就能達成,需要與人接觸才能學習。如同一家公司,不可能由一人獨撐,必須大家協力完成很多項目,才能順暢營運。
104人力銀行「企業最愛新鮮人軟實力」調查說明
進行於2022年9月8日~9月14日,透過網路問卷訪問企業人資與用人主管,總計回收841份問卷,在95%信心水準下,誤差為正負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