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在《文科生,你不弱》這份報告中,台灣文科生雖然初入職場時,相對理工科確實較為劣勢,但這10年來,文科生起薪成長11%的幅度,其實大於理科生的7%。
從2010年開始,理科生起薪29500元、文科生27100元,兩者差距2400元;到2020年,理科生起薪31458元、文科生30050元,兩者差距縮小來到1408元。
這數字變化證明,文史哲學群和藝術學群不再只從事教育輔導、文字編譯或行政總務等類型工作,他們已經開始跨足至市場需求更高的行銷企劃、專案管理類的職務。
而文科生之所以起薪能緊追理工科,成為企業爭搶的關鍵人才,原因自然是從小到大培養出來的人文涵養軟實力,還有企業飽受人才荒所苦,愈缺工的產業、規模愈大的電資通訊半導體公司,愈願意聘用或培養文科生,以從事基礎的產線製程和維修工作。
圖/取自《遠見》資料照。(示意圖)
此外,面對史上最大缺工潮來襲,加上少子化、高齡化、缺工程師種種因素,有的企業愈來愈敢雇用中高齡員工,甚至大膽聘用起文科生。
根據104人力銀行數據,46%企業就曾聘請文科生(人文類及社會類)擔任「科技/技術職」,其中甚至有23%的企業願意從零教起,讓文科生擔任研發以外,操作技術維修、生產製造品管衛環類的職務。
從產業來看,軟體網路、電子通訊業聘僱文科生70.2%的比例,以及電子資訊、半導體業55.4%比例最高,這些產業的公司,都日漸不排除徵文科生填補技術工程職。
而且企業聘用後的評價平均有6.1分,顯見文科生「軟實力」備受肯定,如責任感、人際溝通、語言及團隊合作等。
至於專業技能、邏輯思考與推演能力這類的「硬實力」,則平均要花2.8年養成,也就是說,只要文科生有3年「科技/技術職」的工作經驗,薪資就可望與理科生相同。
但沒聘用過文科生擔任科技、技術職務的企業,仍有68%的老闆不願嘗試聘用,主因是即戰力問題,他們沒時間等待,培養文科生專業的「硬實力」。
「文組畢業最好的出路是公職嗎?」
「大學讀文組感覺自己沒什麼優勢」
「想當設備工程師,但因大學學歷為外文系被刷掉,難道文科生註定無法進入半導體公司嗎?」
其實當科技島陷大缺工程師,工程師就不再只是理科生的專利。
根據104人力銀行觀察,文科生畢業10年之後的發展,外語、社會心理、財經、遊憩與運動等學群,都高比例進入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業、一般製造業等含金量高的產業,同享產業獲利,獲得高額薪資。
中長期職涯來看,文科生先蹲後跳,持續多元學習,展開職能斜槓,根本不輸理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