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市化的浪潮下,便利而彈性的微型交通(micro-mobility)需求上揚。從佔據許多歐洲城市街頭的共享電動滑板車,即可見一斑。
從通勤族到學生,這些比步行快速、又比大眾運輸系統彈性的共享電動載具大受歡迎,尤其適合銜接車站到住家的最後一哩。也出現了騎乘這些輕型載具的城市導覽團服務。
但方便容易變隨便,這些只需註冊帳戶即可租用的電動滑板車,可以停放在營運範圍內的路邊。結果時常侵占人行道,尤其是車站等熱門地點的路口旁,有時簡直成了現成的滑板車停車場。讓需要使用輪椅等輔具的市民,更加難以移動。
圖/電動滑板車充斥歐洲街頭,張智傑攝影。
巴黎、柏林皆是歐洲共享電動滑板車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官方亦正視如何解決相關問題。4月,巴黎即將舉辦市民投票,決定是否延續這種流動式的電動滑板車服務。
柏林則自2023年1月起,開放單車(包括送貨單車)、滑板車等新興電動載具免費停放在城市停車格內。
一般車輛的停車費則調漲一歐元(每小時)。希望藉此鼓勵市民使用低碳、共享載具,但避免這些輕型載具占用人行道空間。
過渡期結束後,電動滑板車等載具們將不可以隨意停放在人行道上,必須停入停車格或規定的歸還點。
這是柏林市府推進交通運輸轉向友善環境模式的另一步。官方期望,這能為人口越來越稠密的市區解放更多給人們、給環境,而非被車輛占據的空間。
即便先前受到新冠肺炎的社交限制衝擊,電動共享載具近年越來越受城市居民青睞,尤其是認為這比擁車更加合算的年輕族群。
全球已有超過20個國家有共享滑板車服務,歐洲市場尤其活躍。根據報導微型交通的線上媒體Zag估計,歐洲街頭約已有60萬台共享滑板車。印度亦成長迅速,估計有15-20萬台。
到了2027年,歐洲的共享電動滑板車市場預計會成長至11.8億歐元規模,使用者也會增長至近5900萬人。
圖/電動滑板車充斥歐洲街頭,張智傑攝影。
柏林新創新星、歐洲規模最大的共享電動滑板車供應商Tier自2018年成立。不久前才吸引大筆融資,併購其他新興同行,業務拓展到電動機車與電動單車。
近來,Tier卻也在科技業下行中頻頻裁員,營運策略由進取性擴張,轉向較保守的盈利為先。這包括退出一些規模較小的城市,延後或取消一些非核心業務的計畫,並為法規變化盡量做好準備。
除了柏林、巴黎以外,許多歐洲城市也因應共享電動滑板車的興盛,制定相關新法。如羅馬預計在道路、步行區分別設下每小時20或6公里的速限。丹麥、挪威、西班牙等國,已經要求滑板車手們需戴安全帽。
除了行路規定變化,各大城市多缺乏滑板車專用道,也為這個新興市場的成長帶來不利因素。對供應商來說,這些停放在室外的滑板車因電池壽命等因素,使用年數較短,也壓縮獲利空間。
另外,這些電動滑板車可能也不如看來得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