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台灣交通部公布「Tourism 2030觀光政策白皮書」施政計畫,提出「觀光立國」與「觀光主流化」的發展願景。那麼無論是自然或人文景色,均與台灣有共通之處的日本,便是台灣非常值得借鏡的對象。
日本吸引海外遊客前往的原因多不勝數,其中「名城巡禮」是一項獨特且具多重意義的複合行程。分布在日本各地的名城,除了其歷史古蹟的身份具有文化保存與教育功能之外,周邊的公園亦能提供休憩遊覽,也有商店街提供飲食、紀念品等消費服務,行程安排上有很大的彈性。
例如日本大阪市的大阪城,便是「名城巡禮」的模範景點。
不僅規模雄偉,且公園內種植大量植栽,春天賞櫻、秋天賞楓和銀杏、冬天賞梅。此外大阪城坐落在大阪市中心,交通便利,車程30分鐘內即可到達各大商圈。
圖/日本大阪城一景,普通人攝影。
若要將日本行之有年的「名城巡禮」模式套用到台灣,在1985年被列為國定古蹟的鳳山縣舊城,就是一個相當適合的對象。
首先鳳山縣舊城早在公元1727年以土城的樣式建成,爾後在公元1826年改建為磚石城。由於縣治的遷移,鳳山縣舊城並未因都市變遷而受到太大破壞,因此鳳山縣舊城是全台灣年代最早、保存面積最廣的中國式古城池。
圖/普通人攝影。
有鑑於此,高雄市政府於2016年提出了「左營舊城建城計畫」,預計以8年時程進行殘跡修復、還原護城河舊貌,以及連結南門城牆等措施,也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文化資產計畫。
其中鳳山縣舊城的東門段,仍保留了數百公尺的城牆以及護城河,是最能夠清晰地感受鳳山縣舊城昔日樣貌的地帶。加上東門段附近已整理成大片綠地,日後不管是開闢成公園或造景,甚或舉辦藝文活動等等,均有廣泛的發揮空間。
圖/取自見城工作站官網
不過日本的「名城巡禮」模式,也無法原封不動地照搬,這是因為日本式的「城」與中國式的「城」,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日本的城是僅供諸侯以及麾下武士,加上眷屬與奴僕居住的武裝堡壘,與百姓起居隔絕;而鳳山縣舊城這樣的中國式城池,則是將官員、軍人、百姓的生活空間用城牆給包圍起來,因此幅員較為遼闊,也相對缺乏容易辨識的建築。
除此之外,台灣歷史的更迭,使得鳳山縣舊城增添了其他元素,例如日治時期的軍事設施遺構,以及國民政府來台後帶來的眷村文化,都是日後要推廣鳳山縣舊城之餘,必須因應本土特殊情形而考量的調整。
圖/位於鳳山縣舊城東門附近的見城館一景,普通人攝影。
為了能夠以更直觀的方式,來了解鳳山縣舊城的前世今生,於2018年落成啟用的見城館,便以呈現鳳山縣舊城的興衰變化為展示目標。隨著左營舊城建城計畫的接連推展,屬於台灣的「名城巡禮」之旅,相信會在不久後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