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內政部研擬釋出公有土地、建商蓋房只販售地上權,讓民眾用較低總價購買有使用年限的房屋

「買房不買地」新加坡模式台灣能複製?內政部拋使用權住宅掀議

「買房不買地」新加坡模式台灣能複製?內政部拋使用權住宅掀議 圖/取自Unsplash。攝影:Towfiqu barbhuiya。
作者:陳布萊
日期:2023-02-08

台灣房價逐年高升,高房價甚至不再只是首都台北市的專利。面對棘手的居住正義問題,行政院長陳建仁上任後馬上出招,傳出內政部研擬推出「使用權住宅」,透過釋出公有土地、建商蓋房只販售地上權的方式,讓民眾用較低總價購買使用期達20、30年的房屋。儘管內政部隨即否認,強調還在研議中,但仍舊激起不少討論,也讓民眾看見政府設法解決居住難關。

近來網路瘋傳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評論台灣狀況的影片,關鍵在於,該影片是8年前的發言內容,當時就分析過台灣經濟10多年來失去明確發展方向,還稱台灣年輕人若被問何時買房,還可能會以為是打趣調侃。

而新加坡雖然是政策關係而有大量、低廉的組屋(地上權住宅),台灣確實也如李顯龍所預言,房價高漲問題難以解決。

延伸閱讀

台灣青年被新加坡人嗆不反駁!貧窮限制買房想像紅到國外當笑話

顛覆華人「有土斯有財」觀念,使用權住宅有什麼優點? 

相較於高漲的房價,國人薪資所得的提升完全追不上,房價所得比超過10倍的狀況屢見不鮮。

看看台灣的人口組成,有不少民眾是經濟能力高於符合社宅資格,但又不足以負擔房價、只能「望房興嘆」。使用權住宅的概念就是政府釋出土地「只租不賣」,讓民眾只買房,藉此壓低房價。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不論要稱之為地上權住宅、使用權住宅,都是指住戶只買土地上建物的使用權而不買土地,目前大多的樣態是「土地產權屬於國家,建物產權屬於建商」。地上權住宅會有「使用時效的限制」,時效依不同建案而異,大多落在50年左右。

與過去民眾熟悉的「買地+買房」的所有權住宅大為不同,地上權住宅只買房,建物底下的土地仍是承租的狀態,每年要繳房屋稅、地租給政府;地租通常會是申報地價的1到5%不等,也會隨著公告地價調漲。

延伸閱讀

買房不如「住水泥管」香港3坪屋飄露營風,微型宅將吹進台灣?

張智傑攝影。圖/張智傑攝影。

相較所有權住宅,地上權住宅最大特點就是「便宜」,房價通常會比所有權住宅低7成左右,民眾入手難度大減、更能買得起。假設承租50年,承租者隨著年紀增長、生活需求改變,期滿後不論是釋出或是拆除重建,都會是比較有彈性的作法。

若是和社宅相比,使用權住宅同樣也有價格優勢。若以現行25坪房型做比較,社宅每個月約2到3萬不等,使用權住宅可以進一步壓低到2萬左右;此外,社宅為了公平性,使用者有了一定的經濟能力後就應退場,把資源留給需要的人,因此租期最長僅6年,但使用權住宅至少有2、30年的使用權。

新加坡推「住者有其屋」80年,便宜買房不再遙不可及 

而台灣是否適用這種方式?就以被作為模範的新加坡為例,1960年代由前總理李光耀提出「住者有其屋」的政策,政府從全國最大地主搖身一變成最大房東,大舉釋出公有土地興建公共組屋,從符合初出社會、經濟地位地下族群的到豪宅等級,應有盡有,但同樣的一點就都比市價便宜,增加民眾入住意願。

這套由新加坡興起的「公共住宅」政策,一路實行80年,獲得全世界多國認可。透過販售地上權的方式降低購屋的成本;且購買後,要5年才能出租或是轉賣到二手市場。由於租期長達99年,基本上是「住到死」不必擔心年老流離失所。

取自Unsplash,攝影:Jisun Han。圖/取自Unsplash,攝影:Jisun Han。

延伸閱讀

土地小、人口密度高,新加坡為何能讓30歲年輕人買得到房?

新加坡的這套廣設組屋(社宅)模式,再加上高額的補貼與貸款額數,讓他們的國人在有一定的經濟能力後,就能以低廉的成本滿足「住」的基本需求。也由於背後有政府把關,組房雖然可以出租、買賣,但也不易淪為資本市場的生財工具。

而回到台灣,使用權住宅是否適合?事實上,若要解決無房族的居住問題,最有效果的還是要透過根本的「量」去改善。即便真的開始推行使用權住宅,但以現行的房價去估算,7、8成的價格仍相當高昂,更不用說政府能否真的蓋出這麼大量的住宅?若無法,終究只是杯水車薪。

使用權住宅的立意良好,但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做最有效果的調度與分配?如果把資源投入規劃使用權住宅,也等於是排擠掉社會住宅的資源。更不用說,使用權住宅的租期動輒數十年,若數量不足、社宅興建也因此停滯,反而會讓受惠的人數變少。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政策房價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台北市人口外移擋不住「1都抵5都」桃園、台中人口正成長有眉角
2023房貸補貼40萬人直接定額匯錢!符5資格不用申請搶買房津貼
信義房屋曝房仲常想尋短原因!菜鳥「笨過頭」奪台北年度成交王
陳布萊

陳布萊

城市學特約記者。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