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室曾要求檢討,認為部分班次未與乘車需求配合,路線重疊比率過高。議員也多次在議會要求改善虧損,開源節流,曾建議限制長者搭乘次數、提高票價等,市府考量是長久以來福利政策都未通過。
市府財政處每年視財政狀況補貼,近5年補助,從108年1億6千萬,到2023年的3億元,逐年增加,建議應企業化經營,增加收入,減少成本。
圖/審計室曾認為部分班次未與乘車需求配合,路線重疊比率過高。取自基隆市政府官網。
市公車處指出,目前一段票收15元,學生卡搭一次9元,從有悠遊卡以來,差額6元都由市公車吸收;老人社福卡搭免費且不限次數,社會處給8元,7元差額市公車吸收,長期負擔學生及老人票差,約12億未補足,加上借貸利息產生,虧損才會持續擴大,並非營運不好。
「近年公共運輸三大成本油料、薪資、車輛維修及折舊都漲,就是票價沒有漲」公車處長陳新埤說,油料漲價及2022年調薪4%,都增1千多萬元。
為改善虧損,陳新埤說,會針對部分路線搭車率不佳情況評估調整,盤整路線以縮小規模;二是將部分路線釋出民營客運經營,參考高雄交通局路線釋出方式,由交通處將公車處部分路線釋出,評選優良客運業者接替行駛,而為免影響郊區載運,會以整個行政區來釋出。
圖/公車處指出,因學生及老人票差,加上借貸利息產生,虧損才持續擴大。取自Unplash。攝影者YEH CHE WEI。
市議員張耿輝表示,他發現常有空車在跑,沒有達到效益,改善重點應是路線通盤檢討,並把尖峰和離峰時段做最好調配,要以服務民眾為最大考量。
民營化是方向,但必須審慎評估,因為業者有賺錢的路線才會標,要把黃金路線和偏遠路線做適切搭配,否則恐影響郊區搭車民眾權益。
本文轉載自2023.03.06「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